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冰心散文

浅谈冰心散文

浅谈冰心散文《霞》的教学设计
林小平
摘要:
[教学目标]懂得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各种风雨。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交流、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李商隐《乐游原》。

关键词:
教学设计《霞》人生哲理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

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

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他,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

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那支多彩之笔,记下了她的成长,她的观察,她的感受,她的爱憎,她的忧患……冰心,是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

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

她的前期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五六十年代,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文学创作上,希望把儿童培养成更诚实、更勇敢、更高尚的孩子。

80年代以后,她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显示自我,回首历史,以她至诚至真的理念与希望,完成了整个一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

晚年冰心常说自己"无官可免,无权可夺,无薪可降"。

她以这样一种背负十字架的献身品格和崇高的爱的理想,以一颗爱祖国爱人民坚如金石的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她以一颗"老而不死的心",写下许许多多流血的"请求"、"呼吁",为教育请命,为国人奋争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民主疾呼。

敬佩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叹万分。

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内蕴辣味,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纯厚里溢满激越。

而选入粤教版必修1中的《霞》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霞》,了解其晚期作品的特点,我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对《霞》一文进行了如下设计。

《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在平实的叙事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2 体会其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对生命的认识
3、懂得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各种风雨
【重点难点】
结合自身的经历,理解文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交流、品味
【教学时数】1节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乐游
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

那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它们有没有不同!
二、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找出富于哲理性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例如:
①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②生命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③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④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三、文体明确及板书设计
思考: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
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

托物:眼见------云翳-------------霞光
言志:所想------痛苦-------------快乐
四、成因探究
思考:晚年的冰心为什么会对有如此深刻感悟?
(提示:结合作者人生经历进行分析。

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作者介绍)
五、情感共鸣
思考:在你们所走过的十几个春秋中,有没有遭遇过快乐或者痛苦?请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和看法。

六、迁移活动
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以下词语(事物)可以寄寓的象征义,并尝试写成一段短
话。

(也可以自选题材)
1、灯光——4、白色——
2、绿色——5、彩虹——
3、红色——6、菊花——
七、教学总结
霞对于冰心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是一种生命感悟的外化,作者透过“霞”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和对生命的达观。

教学反思
《霞》这篇文章,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导入、作者介绍、课文解读、重难点分析、课堂小结),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处理了这篇文章,即在新课导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朗诵、讨论,领会本文的哲思之美,并由板书设计中明确文体及文体特征,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冰心为什么会得出如此深刻的感悟,从就引出了作者介绍,通过作者介绍,让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并由此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最后是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某一事物以特定的象征义。

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基本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奈何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位学生都畅所欲言。

由此我想到,一节课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如何,还在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课型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是否体现创新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