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教案(第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乡土地理分析产业转移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案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第一课时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东亚其他国家转移。
产业转移受到了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仍然是以东亚地区为例,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台湾产业发展历程;阅读材料2 产业转移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
合作探究一: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组分角色讨论
角色1日本政府代表团(转出区域):
日本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对你们带来哪些影响?
产业转移使日本在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劳动力就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角色2台湾政府代表团(转入区域):
产业转移给台湾地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产业转移使台湾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备注: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日本产业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信息,进行合作探究,把课前思考的结果小组讨论)
角色1代表发言:
图5.12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
工业化的基本过程: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日本自1945年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出地的影响主要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比如高科技工业。
角色2代表发言:
通过表1台湾产业发展历程,我们知道,台湾经历了从农业向重化工业再向科技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这些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时期日本产业向台湾转移,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台湾产业升级的时间比日本要短。
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入地的影响缩短了其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教师(归纳总结)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其他影响
角色1代表发言:
在国际分工方面,产业转移使日本重点发展产品的设计、研发和营销,也就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品。
角色2代表发言:
产业转移输入地由于经济比较落后,缺乏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适宜发展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主要是进行的产品的加工。
师:同学们,企业从事产品的设计、研发的利润与从事加工的利润来比较,哪个更高?(展示图5.14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生:产品的设计、研发,台湾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它非常重视研发和创新。
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附加值和利润都比较低的加工环节,那么我们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注意将设计和研发一起引进。
(过渡)师:由此可见,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是机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产业转移也是挑战。
PPT展示产业转移前、后深圳、河源的景观,说明产业转移给地理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角色2代表发言:
产业转移输入地,比如深圳、河源从乡村变成了工业区、城市,从景观上改变了其地理环境;另外,我们也知道引进产业的同时,输入地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角色1代表发言:
对于输出地日本来说,对一些具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它会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甚至是为了转移污染而转移产业,日本的环境污染会得到改善。
师(总结归纳):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外国转移,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
(过渡)产业转移同时也包含着就业机会的转移,因此对调整就业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日本伴随产业转移的同时,就业的机会也转移了,国内的失业率上升,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结合图5.15日本失业率的提高)角色2代表发言:
从阅读材料2可以看到,产业转移为台湾创造了68000多个就业机会,所以,我们认为产业转移对输入地来说增加了就业机会,是有利的。
小结:综合四方面的影响来看,产业转移对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的影响都存在利弊两面。
产业转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我们的家乡河源也有产业转移园,我们上节课提到了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河源市产业转移的输入地。
导学探究二:
产业转移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为河源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分3个小组讨论,用所学的原理,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明产业转移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代表:
河源的GDP总量大,而且增长非常迅速,其中工业产值的增值更加突出,其中产业转移园的贡献率很大,成为全市的增长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产业转移对河源的影响首先是促进了河源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
第二方面,我们来看,2000年河源的三大产业比重,农业占主要,工业比重较低,工业增加值16.47亿元,仅占GDP的18%。
2005年,接受了产业转移后,工业比重迅速增加,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7%。
2011年,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发展也较快。
通过2000年—2011年的三大产业比重对比,我们明显看到,产业转移促进河源产业结构调整,使其趋于合理。
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产业转移到河源地区,大力引进产业,招商引资,同时政府应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软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产业转移到河源地区,对河源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五月份的紫金临江镇的血铅中毒事件。
下面我给大家播放这个视频。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为了要发展经济不惜牺牲优质的生态环境,甚至牺牲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建议: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崛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项目;源头控制污染,强化监督管理,保护河源的生态环境。
第三小组代表发言:
产业转移为河源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河源的就业率。
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同学基本上都能够学以致用,解释产业转移对河源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改变区域地理环境这几方面。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