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11-01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烷类抗菌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分子中含有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
起杀菌作用,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本文阐述了青霉素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临床应用
【正文】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也称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优点,所以,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长盛不衰,用药剂量年复渐增。
临床上虽有些不良反应,大部分集中在该药的过敏反应、药效以及临床所忽视的青霉素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上。
但是青霉素及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由于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危害比较,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先对患者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
下面就谈谈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1. 青霉素的主要成分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由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构成,是β-
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其主要成份是青霉素,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氨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有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机酸,能够和金属离子或有机碱结合成盐。
常有钠盐、钾盐、普鲁卡因盐和苄星盐。
[1]
2. 青霉素的适应症
青霉素钠、钾适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如:革兰阳性球菌、奈瑟菌、白喉杆菌、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耳炎、心内膜炎、猩红热、脑膜炎和菌血症等;g+球菌、g-球菌、g-杆菌敏感菌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胆道感染;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在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手术或牙科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时,也用青霉素。
[2]
3. 青霉素临床应用方法
3.1. 配制的方法
晶体青霉素g钾盐和钠盐性质稳定,在室温下可保持数年而活性不变。
遇湿分解加速,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其β-内酰胺环极易被水解,从而失去生物活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分子重排而成青霉素烯酸。
后者与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素烯酸蛋白而成全抗原,导致过敏反应,是极不安全的。
在操作过程中,
应严格无菌,防止污染。
因此青霉素宜现用现配制,不应长时间放置,在炎热的夏天,若暂时不使用,暂不用可放冰箱内保管。
3.2. 溶媒的选择方法
青霉素最适宜的ph值为6.0~6.8,偏离该ph值青霉素易水解,降低疗效。
注射用水ph值7.0,0.9%生理盐水ph值4.7~7.0,两溶液中青霉素稳定。
10%葡萄糖液和5%葡萄糖液ph值3.2~3.5且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己糖,能催化青霉素水解,糖浓度愈高催化水解作用愈强,因此葡萄糖液不可作青霉素的溶媒。
生理盐水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是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细胞体积无明显改变,疼痛反应较轻。
选择生理盐水为溶媒最佳。
如果患者受病情限制钠盐摄入,必须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并尽量在1h内输完。
3.3. 配伍禁忌
青霉素在偏酸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不可与维生素c、含碱性、含醇的药混合使用;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青霉素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ml/l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3.4. 静滴的时间及次数
青霉素g 系杀菌性抗生素,在细菌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
成人静滴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200
毫升0.9%氯化钠溶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分2~4次给药。
在此期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也可以减少药物分解而产生的致敏物质。
4. 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液必须用生理盐水配制,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中、上1/3处为宜。
平行进针注射0.1ml含青霉素20~50u(或每毫升含100~500u,0.1ml做皮试)。
病人无撕裂样疼痛或只有一点微痛,甚至无痛。
[3]
5. 过敏反应
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为荨麻疹、哮喘、鼻炎,血管和喉水肿、发热,胸闷、气促、窒息感、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博快细而弱,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要迅速及时,就地抢救为原则。
如果处置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
总之,青霉素静滴给药的原则应是适量、速给、分次冲击,避免用药不当而对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合理用药,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实现用药的真正目的,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 代平. 青霉素临床应用举隅[j]. 恩施医专学报. 1993(02):85-86
[2] 刘士敬,朱倩. 青霉素临床使用细则[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23):11
[3] 王晓岩. 青霉素在临床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下)[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