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温州夜景温州,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市,简称“瓯”。
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下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
区域概况经纬度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方言[温州话]·[浙南闽语]·[畲客话]·[蛮话]·[金乡话]·[蒲门话]等行政区划代码331000身份证代码3303区号+86 (0)577车牌号浙C市花茶花市树榕树市鸟海鸥市歌《会飞的家乡》高等院校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学院浙江工贸学院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市委书记陈德荣现任市长陈金彪(代市长)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五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区域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经济中心之一,浙东南第一大都市,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
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
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
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滨海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特别能创业的城市,一座努力走在前列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
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贵礼节,史称[浙南邹鲁]。
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锦绣河山、工商经济、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宜居环境、人文历史,历来为词人闳叹高赏,留下优美篇章。
杨蟠《咏永嘉》(温州古为永嘉郡)诗:“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陈志岁《一剪梅·温州》词:“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
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里人香。
攘往熙来富贵商,天上机航,水上舟航。
王孙到此也牵肠,欲把他乡,落作家乡。
”还有一本描写温州的小说《温州别恋》,作者是六百里。
语言温州(普通话发音:Wēn Zhōu,温州话发音:YU JEU(吴语)/VO'E JEU(闽语))是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各种语言之间差别甚大。
以市区口音的吴语瓯江域瓯语为主,其次有大约150万居民使用闽南语,主要来自唐、五代、南宋、明末、清初等时期大量的闽南移民,以苍南县为中心分布,被称为浙南闽语。
主要讲瓯语,部分讲闽南话、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蒲门话和丽水、台州方言。
瓯语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瓯语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和都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别。
但温州话的变化也很多,甚至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包括瑞安话,乐清话等。
通常所说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文成等使用瓯语地区的话,其中永嘉的语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说是温州的中心。
温州话几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
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
温州城市风光地名由来唐上元二年(675年),设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
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
”意思是因为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自然地理地理地貌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境内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
绵亘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
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
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
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沿海平原是温州主要产粮区,一年三熟,以水稻为主。
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产品资源。
温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海水鱼有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鲈鱼等370多种,还有近百万亩的浅海滩涂,养殖着蛏、蚶、蛎、虾、蟹等海洋生物。
温州地质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金属矿有锌、铜、铝等30余种。
非金属矿有花岗岩、陶土、叶腊石、明矾石等。
明矾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苍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
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绿色宝库。
正在勘探开发之中的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东海油田的开发,必将使温州经济腾飞增添新优势。
温州温州的山脉有洞宫山、括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层峦叠嶂,青翠欲滴。
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
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
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神韵,深邃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叹天工造物之美。
温州雁荡山是入选国家第一批66个AAAAA级旅游景区。
温州河流众多,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这些溪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
其中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浙江龙泉市的凤阳山,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
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鹿城)、江心屿(鹿城)、七都涂(鹿城)灵昆岛(龙湾)四个江中沙洲,苑如玉带上的翡翠,给温州增添了许多姿色。
历史文化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温州古代称瓯越。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
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
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
据《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
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
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
人们为取吉利,将这座城市称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郭璞登上的这座山称为“郭公山”。
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历代人才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
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
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
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璀璨: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刘旦宅、孟庆江、林曦明、林剑丹、陈忠康、张素、张如元、马亦钊、汪廷汉、戴宏海……温州历代鼎甲:温州自唐玄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废科举[公元859-1905年]的1050年间,共有文科状元7人,进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两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
历代共有武状元19人,武进士近400人,其中两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约70-80人。
旅游名胜温州山、江、海交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就为温州山水吟咏诗作达27首之多。
温州现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县级风景区25个,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北雁荡的峰峦、楠溪江的溪流和洞头岛的海色;南雁荡山的洞壑、南麂岛的波涛和乌岩岭的古林,在全市一北一南组成以山、水、海和山、海、林为特色的两个旅游“金三角”。
温州现有蒲壮所城、玉海楼等1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千年古刹江心寺等50处省级、50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乐清市东北,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
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
大龙湫瀑布高达190米,直泻龙潭。
2004年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
楠溪江风景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嘉县境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楠溪江干流全长145公里,江流蜿蜒曲折,两岸绿林葱郁,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观。
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
大若岩山麓江滨村寨风貌独特,保存有宋代以来的亭台楼阁、庙观祠殿牌楼等古建筑。
南麂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州以东近海海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系自然保护区。
由23个海岛、14个暗礁、55个明礁组成,总面积20106公顷,海域面积19071公顷。
区内贝藻类丰富,是中国海域的重要贝藻类基因库。
有海洋贝类403种,约占我国贝类总数的20%;海洋藻类174种,约占我国藻类总数的20%。
江心屿公园江心屿公园位于瓯江中游,现有面积1070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