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研究 2009年第2期三农保险I NSURANCE STUD I ES No.2 2009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①杜正茂1 龙文军2(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摘 要] 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健康发展是建立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机制,即完善政府的支持机制,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自身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有关各方的社会协同机制,以形成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政府支持机制;内部治理机制;社会协同机制[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059-06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是执行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不断催生。
从最初的一家经营公司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家经营机构,在这些经营机构中既有综合性的保险公司,又有专业性保险公司;既有商业性公司,又有各类协会组织;既有直保经营机构,又有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
研究这些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将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1982年,我国只有一家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综合性保险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专业协会、保险经纪公司等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其中综合性保险公司和专业性保险公司是当前我国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目前以综合性保险公司的下设机构分布为主体,形成了覆盖各大小城市和县乡的农险服务网络;以专业性保险公司为区域主体,形成了某一省份和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县域服务网络。
从市场份额看,综合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占据全国农业保险99%的市场份额。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按其经营业务可分为直接保险经营机构、再保险经营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如图1所示。
不同形式的保险经营机构经营农业保险各有利弊。
(一)直接保险经营机构直接保险经营机构简称“直保机构”,是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机构。
我国直保机构按经营形式分有综合性公司、专业性公司、专业协会和外资公司。
1.综合性公司目前我国有两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在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人保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中华联合”)。
人保公司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从1982年开始恢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农业保险经验,培养了一支懂农业保险经营的员工队伍。
尤其是近年来,农险业务部在人保公司的支持推动下,公司在各地分支机构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参与农业保险经营试点,探索农业保险经营途径。
经营的种、养两业保险实行全国统一核算,盈亏由保险公司内部险种调节,以省为单位实行农业保险单独核算。
[作者简介] 杜正茂,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龙文军,管理学博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8年以来,人保公司在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大力开发花卉、水果、养殖场、无公害农产品等现代农业保险,还开展了涉农财产保险、农民意外健康保险、“五小车辆”②保险等业务,公司在农村地区的保险渗透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2008年10月底,人保公司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1.38亿元,同比增长163%,是2006年底的23.2倍;累计承保能繁母猪5265万头次,占能繁母猪承保总数的8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承保政策性种植业作物面积2.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近六分之一。
人保公司占全国农业保险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图1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结构示意图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前身是1986年7月15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的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
22年来,公司从最早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综合性的保险公司,无论是农业保险还是其他保险的业务量在全国都居前列。
公司目前在全疆各师(局)设立了15个分公司,在各农牧团场设立了164个支公司,主要依托新疆兵团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农业生产体制开展农险经营,即“组织统一投保、统一收费和大灾兜底”。
以行政要求和宣传展业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统一保险,要求各师(局)、团场积极统一组织农户参加保险,由团场、连队统一签单投保。
公司在新疆承保的35种作物及畜种的农业保险,覆盖了兵团的主要农作物及养殖畜种。
目前种植业保险覆盖了播种面积的80%左右,养殖业保险覆盖了兵团主要大牲畜,承保面达到了40%左右。
该公司2002年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并在江苏、四川、重庆、河南等地陆续开展了农险业务。
在新疆以外各省区该公司和人保公司一样,主要按照“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经营。
根据各地实地情况开展业务,如江苏淮安的小麦、淡水养鱼,重庆烟叶种植保险等。
2005年积极参与建立浙江省农业共保体,占到了10%的份额。
综合性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制度、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点,扩大覆盖面,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缺点是: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与公司的最大化经营目标相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由于保险公司处于代理或从属地位,对政府的依赖性强,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
2.专业性公司2004年~2008年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要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我国陆续成立了专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③。
当前我国专业性农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503013)②“五小车辆”是指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二轮摩托车及其他轮式机械车辆。
③保监会批准时,要求这些保险经营机构以经营农业保险为主,而且农村保险的业务不得少于60%。
业保险公司有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于2004年3月1日成立的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
公司采取“政府扶持推动、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划为政策性业务,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公司还经营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通过这些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养两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实行“以险养险”。
在遇到特大灾害时,公司通过再保险分保,如果仍然有困难,政府通过特殊救灾政策给予支持。
(2)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粮食集团等省内七家企业发起,于2004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的一家商业性保险公司。
在公司的发展定位上,一是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其签订统一保险协议,承保其所带动农户的种、养产品,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开发适合我国农村市场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包括种养两业保险在内的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全方位综合保险服务,促进“以险养险”。
(3)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于2005年1月11日成立,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开展农业风险互助的基础上成立的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
公司建立了“以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以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治理、双层经营”的模式。
在公司和会员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形成了为“三农”服务的保险体系。
公司还将灾后补偿延伸至灾前预防,建成了“防、保、救、赔”体系,有效防范了风险。
公司目前开办的保险险种有:种养两业保险、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短期健康险、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其它涉农保险等主险产品100余个,附加险产品200余个。
(4)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由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省内12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发起,于2008年1月28日成立的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公司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气象局开展合作协议。
一方面由银行代理销售种、养业等农业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代理支付保险赔款等;另一方面发挥气象部门在农业保险的灾害预报等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公司按照“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原则,经营农业保险、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法定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
专业性公司作为新兴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在执行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保险网点不足和农民理赔难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农民及时恢复农业生产,稳定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
但专业性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与客户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矛盾,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承保范围小,经营风险大。
专业性公司一般都是区域性的,承保范围和对象有限,根据大数法则,其经营风险较大;二是资金量小。
由于承保区域和投保对象的有限性,加上经营时间短,其保险资金的积累不多;三是业务不够熟悉。
专业性公司是新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在农险业务、管理和发展战略等方面与综合性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
3.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是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帮助下,由某些对同类性质的风险的人自愿结成的互助团体,其特点是:全体成员既是保险人,又是投保人;资产、债务均归参与互助保险的全体成员所有;是非盈利性组织,且年度结余归互助协会成员所有,逐年滚存,积累起来用于抵御大灾赔付。
当前我国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专业协会有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京谷物协会、北京果树协会、北京养鸡协会等建立的风险互助会等。
(1)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前身是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于1994年成立,是全国范围内的渔船船东相互保障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协会依托渔业执法机构开展渔船保险,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在各地渔业系统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近二十个省(区、市)组织广大渔民开展了渔民人身意外伤害和渔船财产等互助保险工作。
协会先后开发了养殖渔船全损险、海水深水网箱养殖险,海水、淡水养殖险,渔业码头财产险,港澳流动渔船渔民险、渔业执法人员综合保障计划,涉韩渔船违规罚款担保服务计划等。
截至2007年底,累计承保渔船15.5万艘次,承保渔民315万人次,共赔偿渔民灾害损失达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