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项目规划

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项目规划

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景区用地现状与资源分析第三章 ? 项目规划与景观建筑设计第四章 ?旅游服务设施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绿化规划第七章 ?给排水规划第八章 ?其他配套设施规划第九章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本次旅游规划主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和地方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旅游产业政策,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为依据编制规划,主要规划依据有:(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嘉峪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三)其他调查资料现状地形图场地现状照片及其他文字资料相关设计委托文件二、规划范围本次旅游规划范围是:包括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景区的全部,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平方公里。

三、景区性质黄草营景区,以自然景观保护为核心,以丝路文化、自然美景为主线,当地民俗文化体验和沙漠风光为辅,集民俗文化体验、沙漠探奇、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四、规划目标在黄草营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以及嘉峪关市旅游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趋向,分析和预测景区的旅游市场发展状况,指导规划景区的开发与建设规模,优化配置规划区内各项旅游资源,促进规划区旅游业健康、快速、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使黄草营景区成为嘉峪关市乃至甘肃省的一个以丝路文化、戈壁文化为主线,传统村落、沙漠风光为辅,集民俗文化体验、沙漠探奇、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五、规划指导思想为达到规划目标,确定本次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为:根据当今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在积极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控制、有管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的旅游需求,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景区开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认真分析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

与黄草营景区的生态环保要求与文物保护相协调。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六、规划编制原则根据本次规划目标和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编制小组确定本次规划的原则为:(一)文化性原则充分利用景区的现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结合黄草营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在突出体现丝路文化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内涵,设置相应的旅游主题项目,以满足游客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生活的需求。

(二)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演化的过程和规律,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自然要素,结合周边环境要素,发挥规划建设景区内自然生态形象在总体旅游生态基础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维持原有地形,结合旅游功能定位形成景区开放的整体空间形态;通过对景区现状形态和主要轴线形态相关资源的整合,规划并设计新的旅游项目,形成黄草营景区新的空间景观格局。

2、尽可能地保护好现有植被,作进一步的林相改造,植物配置尽量采用嘉峪关当地的植物,最终达到设计意图。

3、充分利用现状水资源,设定水系周围保护的范围来连接整个规划的区域,并根据规划设计思想对部分区域的水面进行自然生态恢复。

4、原始、自然的原则。

接待服务设施应原始、自然、简朴,既体现地方民俗风情,又与大自然相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突出特色,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严格控制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范围和游人规模,把旅游带给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限度,维护旅游地带的生态平衡,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要具有实际的可达性和实践的指导性,即使当前不可实现的目标,至少在远期规划中有实现的可能。

另外,所制定的目标要具有确实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应该是一个“合目的”的价值判断过程。

(五)适度超前性原则本次规划中对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嘉峪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又是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又是具有前瞻性的。

(六)市场导向原则旅游系统已经进入到了买方市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关注游客的需求趋向,把握时代的脉搏,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开发产品,这是市场竞争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法则。

但是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根本,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

(七)“社区利益”原则黄草营景区资源多数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许多资源属于当地农民,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将这些资源看作是他们的必然财产,搞旅游开发肯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依靠贯彻社区利益的原则,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样既可以调动当地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

七、景区发展目标旅游发展战略是对规划区旅游系统合理发展的结构性筹划与安排,确定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原则、思路、方向、步骤、重点和目标等。

本规划是以黄草营景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为规划范围,以发展黄草营景区的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提高景区和黄草营景区整体形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规划目标。

黄草营景区发展的目标是:以黄草营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体验、沙漠自然景观观光为主,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通过产品的包装和营销,占领甘肃省及嘉峪关休闲观光旅游市场和国内丝路文化体验旅游市场;在充分保护好黄草营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开发价值,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为黄草营景区带来滚动开发的建设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保护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走质量效益型旅游发展道路,把黄草营景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特色鲜明、服务于中端群体的多功能度假休闲和文化体验胜地。

八、景区主题形象与定位1、景区主要功能定位:以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体验、沙漠风光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场所。

2、景区主题形象定位:结合景区的资源状况、发展条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黄草营景区的旅游主题可以定位为:丝路民俗文化观瞻沙漠旅游休闲观光充分发掘历史文化,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在强调并突出景区厚重的人文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重视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将景区塑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充分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现出来,并结合周边景观打造多功能的旅游景区。

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营造一个既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当地民众审美和生活需要,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安全的旅游休闲活动空间。

第二章景区用地现状与资源分析一、景区用地现状分析规划景区位于悬臂长城以北,黄草营村一组居民点(含居民点)西侧,由绿洲和戈壁两部分组成,以绿树防护带为界,以东为绿洲,以西为戈壁,总面积超过?亩。

绿洲位于绿树防护带以东、公路以西,大致呈封闭的“鸭”状,鸭首朝北,鸭尾东南;戈壁大致以悬臂长城与绿树防护带为两边,成90度夹角往西北延伸。

绿洲内除小部土地为居民点和农田占据外,绝大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居民点基本位于公路以西、水渠以东的夹角地带,居民住所以“前院+后院”的结构为主,前院紧挨公路,后院靠近水渠。

自悬臂长城景区入口至公路与水渠的交汇点均有农田分布,多半位于水渠西侧。

除去居民点和农田占地,绿洲内剩余土地均处于闲置状态,且统归集体所有。

戈壁因不具备耕作条件而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理论上,悬臂长城以北,绿树防护带以西的广大戈壁都属于此次规划用地范围。

二、景区旅游资源分析1.资源普查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的第一步,旨在编制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名录,为接下来的资源重点调查和资源评价提供详实依据。

旅游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界普遍认为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都应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

这些事物和因素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次规划中,项目组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踏勘等方法,对规划区内所有有现实和潜在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初步得出了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的资源赋存状况。

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旅游资源共涵盖6个主类,12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种类丰富,分布均衡,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详细资源分类情况见下表。

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旅游资源分类表2.资源评价以“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有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认识。

通过民意调查和专家征询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将规划区内所有旅游资源的得分情况绘成下表。

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资源评价表依据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标准,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共有四级旅游资源4处,三级旅游资源8处,二级旅游资源2处;优良级旅游资源共计12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共计2处。

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全部资源中占到%。

这表明黄草营具有发展休闲度假和素质拓展旅游的资源禀赋,开发潜力巨大,未来前景光明。

第三章项目规划与景观建筑设计一、项目规划设计(一)空间布局根据黄草营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主题相近、空间相邻、功能最优的分区原则,将黄草营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一轴、两带、一环”的结构。

1. 一心以黄草营村与悬臂长城景区交汇处为主要区域,建设黄草营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2. 一轴以村中主干道路为轴线,建设以“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展览馆”为核心,辐射道路两边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作为居民生活展示区。

3. 两带戈壁水乡观景带以分流水脉及其周边为主要范围,以悬臂绿洲特色作物耕种观景区、悬臂绿洲水体景观长廊为核心的戈壁水乡田野观光旅游区。

近水农家欢乐带以现有水脉以及近水农家为主要范围,以悬臂绿洲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农家特色美食体验区、绿洲农事体验区、近水农家休闲区、戈壁沙林休闲区为主的悬臂绿洲农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区。

4. 一环以黄草营村外围戈壁以及黑山为主要范围,开发建设西部功能最为齐全的戈壁素质拓展中心、越野车主题公园以及汽车旅馆等新型现代化旅游项目,迎合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实现西部动感新农村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