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对比
个人感觉美方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也更严格
加速度
最小平均加速度达到75g,峰值加速度介于125g~175g,对电池各方向进行加速检测,电池不爆炸,不燃烧
振动
以振幅为0.8mm、频率为10~55hz、 的速度变化,对电池的3个相互垂直方向振动,振动时间为90~100min,电池不爆炸、不燃烧、不漏液
跌落
中国
美国
对比
短路实验
将蓄电池外部短路10分钟,外部电阻应小于5毫欧,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在室温和60摄氏度两种环境下,分别以阻值小于100毫欧的铜线对电池的正、负极短路,电池不爆炸、不燃烧,外壳温度低于150摄氏度
除了铜线电阻外美国要求更严
过充电实验
以3 (A)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90分钟(其中一个条件优先达到即停止实验),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蓄电池在 下,从1.5m高处跌落到厚度为20mm的硬木板上,每个面一次,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加热
将蓄电池至于 恒温箱并保温120min,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将电池至于烘箱中,以 速度升温至150 并保持10min停止、电池不爆炸、不燃烧
这个差距就大了
热循环
电池在热循环室,升温至70 保持4.5h,降低至20 保持2.5h,降低至-40 保持2.5h,升温至70 ,循环10次后,电池放置7天不漏液、不爆炸、不燃烧
低气压
在11.6kPa、20 条件下,贮存6h,电池不爆炸、不燃烧、不漏液、不泄气
中国没有
穿刺
用直径为3~8mm的耐高温钢针,以10~40mm/s的速度,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的方向贯穿(钢针停留在蓄电池中),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美国没有这项,不过我感觉这个严酷性不如美方作的撞击、加速度、振动等实验
以3c电流过充电至10v,电池不爆炸,不燃烧。
美国要求更严
挤压
按下列条件实验:①挤压方向,垂直于蓄电池极板方向是呀②挤压头面积,不小于20 ③挤压程度,直到蓄电池壳体破裂或内部短路(蓄电池电压为零),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经挤压后壳体破裂,内部短路,电压为零,电Leabharlann 不爆炸,不起火中国有具体要求
撞击
将电池平放,把直径为15.8mm的钢棒放在电池中心,再让质量为9.1kg的重物从0.61m高度落到钢棒上,电池不起火不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