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戏剧产业与创意随着科技进步带来艺术传播媒介的发展,时代更迭带来现代民众审美观念的改变,我国传统戏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戏剧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戏剧创作人员自身对市场的冷漠和迟钝,造成大量观众流失,许多珍贵剧种濒临灭绝,我国戏剧发展前景让人堪忧。
纵观国际戏剧产业,我们却发现欧美地区以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为代表,戏剧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欧美的戏剧产业历史悠久,各方面发展得都非常优秀,制作上完全实现产业化,许多经典剧目常与游览、餐饮、研发品等旅游项目相结合,向观众提供一整套的延伸服务,常常上演几十年,观众络绎不绝,经久不衰,戏剧的商品属性和产业价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戏剧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够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戏剧——市场——观众,本来就是一个人文生态体系,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以上三种因素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当今这个文化艺术产业化的时代,欣赏戏剧演出已经不仅仅是戏剧自身的艺术价值,演员与观众之间舞台上那种纯粹形式上的交流,优秀作品也需要优良的宣传运营,如何去发现、占据戏剧市场,这是对戏剧从业人员创作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考验。
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创意产业是当代以创意理念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推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是一种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在全球文化产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国戏剧是否能象其他文化产业一样,真正经得起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在产业化经营中游刃有余?这就要求中国戏剧借鉴欧美戏剧产业进程的经验,运用创意元素,在整个舞台艺术的创新和戏剧艺术的产业化运营方面的实施创意。
第一节创意在戏剧产业中的地位一、国内戏剧现状及瓶颈分析我国传统戏剧,从宋元杂剧开始,历经发展,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在人们的艺术审美欣赏中,戏曲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进入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戏剧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科技进步带来的艺术传播媒介的发展,西方文化对传统戏剧观念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束缚等客观因素,造成现在戏剧行业大都不同程度上陷入思考、彷徨和痛苦之中。
造成戏剧现状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把戏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考查,我们便会发现,中国的文化在本世纪二十世纪初那段时间经历了一段非常深刻的变化,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挟着明显的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浪潮在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戏剧虽然不是冲击的重点,但是因为有着深刻封建社会文化痕迹,也未能幸免。
人类走向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任何人都不能长期阻挡和违背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将使传统戏剧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检验。
一方面,现代化在选择传统戏剧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戏剧文化也在选择着现代道路。
戏剧没落的问题根结应该落脚于戏剧观众的流失。
观众流失原因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戏剧的表演程式、演出内容与当今民众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需求相偏离,国家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文艺体制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戏剧的生命,但是治标不治本,拯救中国戏剧必须坚持把戏剧艺术作品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去检验、去鉴别,让戏剧留住它的根本命脉——戏剧观众。
戏剧走产业化的必要性人类社会进入商品社会时期以后戏剧产生。
戏剧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休闲娱乐的一种文化需要,在现代这种文化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就是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一部优秀戏剧的产生凝聚了无数艺术生产者投入的劳动价值,戏剧自身并不是为生产而生产,而是为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戏剧的生存方式是通过戏剧票房表现其价格与价值,得到观众的认可后方能在市场上得以流通。
戏剧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市场,任何人要欣赏它,都必须以等价交换的方式才能获得欣赏的权利。
这种经济的自然规律不仅制约戏剧商品,而且制约着人类社会一切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戏剧市场的产生与形成是人类社会的戏剧文化需要促成的戏剧文化产品出现后,依据劳动、价格、价值交换等规律相互交合,共同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在这个系统中,生产与销售,使戏剧与观众之间产生一种自由、平等的伙伴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
二、国外戏剧产业分析在当今文化经济全球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戏剧文化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社会文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范畴,戏剧产业化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国家群众艺术欣赏水准,提升民族世界竞争的软实力。
戏剧产业成功运营的典范当属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出,欧美的戏剧产业历史悠久,各方面发展的都非常优秀,制作上完全实现产业化,许多经典剧目常与游览、餐饮、研发品等旅游项目相结合,向观众提供一整套的延伸服务,这些被文化投资人进行过创意包装的“商品”,常常上演几十年,观众络绎不绝,经久不衰,戏剧的商品属性和产业价值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演出的戏剧剧目也成为了该民族文化的经典标志。
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等的总称,尤其是欧美的音乐剧在艺术形态和商业运作等方面如同好莱坞电影一样,在全球占有广大的市场空间,享誉全球的剧目有《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de Paris)、《猫》(Cats)、《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音乐之声》(The Soundof Music)、《芝加哥》(Chicago)、《吉屋出租》(Rent)、《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狮子王》(The Lion King)、《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妈妈咪呀!》(Mamma Mia!)、《四十二街》(42ndStreet)等作品。
1、美国百老汇(Broadway):纽约曼哈顿区街道名,意为“宽阔的街道”。
这里剧院林立,是演出场所的密集之地。
在曼哈顿西41街至西53街这片区域内,有38家剧院,所演出的节目形式为音乐剧、音乐喜剧、话剧、喜剧、舞蹈音乐会、个人秀,其中音乐剧所占比重最大,百老汇票房每售出的10场票中就有9张是关于音乐剧演出的。
2、伦敦西区(West End):位于伦敦市区西部的区域。
与百老汇相比,这里没有那么喧闹和激情,具有自身英式的沉稳与绅士,居住在伦敦的英国人同样也为这座城市而倍感骄傲,因为这里也是剧院的天下,戏剧是这里最热门的艺术形式。
伦敦西区集中了伦敦剧院协会管理的100家剧院中的49家,加上周边几条街区的剧场,这一带有大小剧院60多家,三五步的距离,就可见一个挂着“剧院之地”标志的建筑。
三、创意在戏剧产业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知识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渗透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引领世界,掀起了一股开发创意产业的热潮。
点燃人类的智慧产业之光,挖掘知识经济的财富之泉,创意产业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也不会排泄大量的地球污染物,而是充分开发人头脑中的智慧创意,辅之以现代的产业形态,最终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信息通过现代媒介大量流通,资金储备相对充裕,企业高度重视创新和研发,艺术文化生产提出改善人类生存的创意理念,进行产业化开发的策略和运作,并且走可持续的后续开发和营销的道路,这样,创意有机地组合了教育、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结构,把人的创意理念同产品制造、文化生产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条循环往复的发展,不断增值的创意产业链条,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产业化的创意活动,在获取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还创造了大量便于传承的文化符号,包括造型、音乐、构思、文本、表演等,这一系列的宝贵文化财富,对以后的创意文化积累具有深远意义,并为后人的创意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此我们的出创意产业的内涵包括文化、经济、市场三个方面,利用创意理念,让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效益。
在国际化运营模式下,创意在戏剧市场产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必要性。
创意在戏剧产业中的必要性体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戏剧产业创作的界定已不同于先前戏剧仅仅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认定的艺术创造,而是广泛化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经济生产,创意元素在中国戏剧产业化进程中的界定是在近年艺术创作、市场经济、科技创新三大实践背景下凸显体现出来的。
(1)艺术创意:戏剧艺术创作理论一直把戏剧的独创性视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创作的独特品质。
戏剧创新追求的内容表现在剧本结构的突破,表演形式的改革,促进戏剧创作形态的多样化。
(2)科技创意:时代要求的戏剧创新,还需要整个舞台艺术的创新。
观众的审美情趣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他们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观赏要求,这就要求科学技术中创意元素的运用满足人们对戏剧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促使戏剧创作中舞台灯光布景的现代化元素融入,高科技音效、灯控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加盟,现代科技进步也促进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戏剧中也要运用创意元素达成传播方式的需求。
(3)经营创意: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戏剧宣传创意去吸引当今人们的眼球,让观众走进剧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让戏剧良性循环发展。
艺术的产业化运营方面的宣传推广创新,其内涵包括新的艺术手法,新的现代科技表现手段,新的戏剧形态,新的包装推广手段,新的产业专业化制作团体等。
如果说人类在自然经济时代,戏剧作品是“自然”浮现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消费社会里,戏剧逃不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与拨弄。
戏剧作品不再仅仅是艺术天才灵感突发的产物,还包括作为戏剧产品的精心设计、投射和策划,戏剧家的自由创作活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戏剧表演市场的市场规约、专业策划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甚至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说创意在戏剧产业化运营中具有核心地位。
传统的戏剧表演消费往往是观众凭爱好自发地去剧院观看戏剧演出节目,其形态是艺术交往的自然经济状态。
它不象现在社会这样注重艺术中介机构、文化传播、经纪人、制作人,特别是策划人等中间环节。
在戏剧艺术中专业制作和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占据了戏剧产业中较大大的比重和市场运转中最重要的地位。
它的急剧扩张是迎合当代消费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的消费需要而产生的,是依据文化作为巨大的复制工业所需要的庞大而高效的流通、服务机构而发展起来的。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戏剧的宣传和策划及其整个商业运作是戏剧生命的有力保障。
戏剧表演艺术活动日益深入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戏剧艺术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剧院)在种类和性质上已发生了变化。
戏剧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使戏剧的消费以及投资、流通、传播等环节越来越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创作。
而戏剧策划人、创意者和制作人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作为传统的戏剧“艺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或“决定因素”的戏剧演员和编剧等艺术创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