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作者:王鹏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融合了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观察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它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为人类的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希望能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外汉语教学;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

下面笔者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讨论其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1)在各项实践的过程中要对相应的理论进行研究,并运用到具体实践;(2)学会对具体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针对外国人的一种教学,又与一般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很大的不同之处,更需要汉语教师在实践方面下功夫,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不可能熟练地掌握多国语言,所以教师在针对不同国别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讲解的语言点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解释,比如采用图片、视频、动画、手势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次,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向学生教授地道、规范且有规律可循的汉语知识,但在汉语中存在很多“约定俗成”的汉语表达法,汉语老师很难给学生讲解出该种表达的规律,此外现在网络上的很多汉语表达法多不规范,但是又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比较常见,所以汉语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此类知识;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也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剪纸、中国结、太极拳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切身去实践操作,但文化教学不止于此,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汉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学习,总结出更为完备的教学方法。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服从权威,不能一味地运用前人总结下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二、辩证思维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都是讲辩证思维。

系统、矛盾、过程都是辩证法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理解,叫辩证思维。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我们不难看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这四项原则。

首先“整体性原则”体现在语言作为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有其特殊的系统性。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四要素构成,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从语言的整体出发,全面教学,不能有所侧重。

其次“结构性原则”体现在汉语中有很多结构,不同的结构表达不同的功能,如主谓结构“阳光灿烂”表示陈述,动宾结构“想他”表示支配,偏正结构“坏话”表示修饰等,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一些专业术语无需教授,但作为汉语教师,这些基本功是必备的。

另外“层次性原则”表现在语言各个要素之间是有层级体系的,如在语法层体现在“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上,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逐层教学,循序渐进。

最后“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搭配是具有开放性的,例如动宾搭配中动词“看”可以和“书”“电影”“报纸”等不同的宾语进行搭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要求我们采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例如汉语中有很多中“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的现象,这种现象形形色色,变化多端,使初学者很难掌握。

以汉字“和”的读音为例,“和”是个书写很简单,但是读音和意义很复杂的词,仅读音就有6种;“hé”、“hè”、“huò”、“huó”、“hú”、“huo”,“和”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比较常见,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和”的教学应该是比较靠前,但“和”的读音和意义却错综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接受,也难以了解和掌握。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力量先解决主要矛盾。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让汉语学习者了解一个汉字的不同读音是对应着不同的意义的,其中对于常见的、易理解的读音和意义是汉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如“和”的“hé”的读音和意义是常见的、重要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和练习。

至于比较少见的读音和意义,或者只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如“和” 的“hè”、“huò”、“huó”、“hú”、“huo”等几个读音和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则属于汉语教学中的次要矛盾,留待以后学生接触这类现象较多了,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再解决。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科学预见的研究方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人类认识历史最终是为了认识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因此我们应该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在学科定位方面,还是在教学法方面,它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必须具有历史的视野,透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总结出其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

当然在坚持历史主义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反对历史复古主义,比如经过历史检验过的语法翻译法被认定为并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所以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该种教学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科学预见的视野,面向未来,预见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历史出发,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逻辑,实现更加有效果的教学。

三、主体活动主体活动包括了“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和“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

社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所以研究社会不能不研究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这里包括两个活动的主体,一个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另一个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两个主体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组织、激励、示范、参与和指导作用。

作为社会主体的活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一定的价值取向,于是有了“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然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

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通过元认知学习策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并通过认知活动中的体验,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以保证自己学习活动的成功。

四、世界眼光世界汉语教学是在各国人民与我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漫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又常常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国家关系变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从而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育行业的工作者要有“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1)以世界眼光关照当代社会发展。

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类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这就要求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用世界性的眼光、开放性的心态来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方方面面的问题,绝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发展现状与国情,而应该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

(2)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以及这些国家内部都存在。

在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当代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文化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但同时应该意识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对各民族文化给予包容与尊重,坚决拒绝“文化中心主义”。

(3)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首先,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规律都有着一定的客观统一性,同时文化发展在不同民族国家里又表现出多样性的形式,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中国文化时必须有这个意识,尊重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其次,世界性交往中的交往原则和规范呈现出统一性以及各自利益诉求之间的差异性,如手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各国的手势语有许多地方是统一的,但在某些方面又呈现出差异性,所以汉语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尤为注重手势语的使用。

(4)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较量,表现了世界历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的学生,我们应该学会避免主动涉及这个政治话题,不应该就这个问题大谈彼此利弊。

同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老挝等)的学生时,我们也要考虑各自国家的特点,避免讨论相关问题。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有世界视野是必备的教师素养之一,只有具备了世界视野,对外汉语教师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阻碍,从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避免遇到尴尬,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文化教学。

总结: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凭借着自己先进的思想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相信对外汉语教学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必然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更应该把这种理论付诸于实践,热心投入到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当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