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防设计委员会

国防设计委员会

国防设计委员会
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吞并中国的战略图谋。

积贫积弱的中国只有抱定卧薪尝胆的决心,砥砺奋发,才能驱除倭夷,平靖华夏。

1931年冬,时任国民政府秘书兼教育部次长的钱昌照向蒋介石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国防设计的机构来统筹计划抗战工作。

钱昌照回忆说:1931年冬季,他正式向蒋介石提出了创办一个国防设计机构,以达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
动机:关于提议设立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动机,当时提出这个计划的钱昌照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我是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我总认为总有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会大举侵略中国;(二)我一向高唱中国工业化,对蒋介石存有幻想,认为蒋介石大权在握,如果他能支持工业建设,事半功倍;
(三)我在政治上是有野心的,很想拉拢一大批银行家、实业家、名流、学者作为政治资本,在蒋介石旁边独树一帜。

题外话:说到钱昌照筹划国防设计委员会,还有一段故事呢。

钱昌照的夫人沈性元是黄郛的夫人沈性真的胞妹。

也就是说,钱昌照和黄郛[fú]是连襟。

黄郛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北洋时期,他担任过外交总长、教育总长兼国务总理;后来又先后担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外交部长等职务。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因姐夫黄郛的关系,钱昌照先后出任外交部机要秘书和蒋介石的秘书。

由于工作勤奋,能力过人,深得蒋介石赏识和器重,不久升任为由蒋介石亲自兼任部长的教育部常务次长。

就这样,钱昌照顺利进入了国民政府的政治舞台。

这样,钱昌照的许多主意,可以直接到蒋介石那里。

钱昌照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并要求钱尽快开列一个名单呈送他批准。

大约两个星期之后,钱昌照将拟定的名单上报蒋介石,这个名单如下:
人员的构成和工作的分工:
军事方面:陈仪、洪中、俞大维、钱昌祚、杨继曾
国际关系方面:王世杰、周览、谢冠生、徐淑希、钱端升
教育文化方面:胡适、杨振声、傅斯年、张其昀
财政经济方面:吴鼎昌、张公权、徐新六、陶孟和、杨端六、王崇植
原料及制造方面:丁文江、翁文灏、顾振、范旭东、吴蕴初、刘鸿生、颜任光
交通运输方面:黄伯樵、沈怡、陈伯庄
土地及粮食方面:万国鼎、沈宗瀚、赵联芳
这些人都是一流的专家学者和实业家。

这其中的大部分学者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高深的造诣。

且各个分工是如此的细致,可见当时钱昌照是下了一番功夫去准备这个国防委员会的。

这之后,钱昌照安排这些人分批到南京、庐山、武汉等地与蒋介石会面或为其讲学,以增加蒋对他们的了解,便于确定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最终人选。

1932年11月1日,国防设计委员会在南京成立。

《国防设计委员会条例》规定:国防设计委员会直隶国民政府参谋本部。

该会的职责是:(一)拟制全国国防之具体方案。

(二)计划以国防为中心之建设事业。

(三)筹拟关于国防之临时处
置。

为了保证国防设计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蒋自己兼任委员长(可见蒋介石对于这个委员会的重视),翁文灏出任秘书长,钱昌照任副秘书长。

首任39位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是:
翁文灏、钱昌照、黄慕松、杨杰、陈仪、周亚衡、林蔚、丁文江、陈立夫、王宠佑、刘鸿盛、穆藕初、曾兆伦、赵石民、陶孟和、刘大钧、吴鼎昌、徐新六、唐有壬、杨端六、万国鼎、沈宗瀚、胡石青、陈伯庄、顾振、沈怡、颜任光、钱昌祚、周鲠生、钱泰、徐淑西、俞大维、谢冠生、裴复植、王世杰、蒋梦麟、护士、杨振声、周炳琳
关于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机构设置,《条例》规定:国防设计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总理全会事务;委员36~48人,由委员长聘任,并以行政院各部会长为当然委员。

委员会设秘书张、副秘书长各一人,承委员长之命,赞襄会务。

由于此时中日之间关系尚未完全破裂,国防设计委员会只能在秘密状态下开展工作:不挂牌,信封不印机构名称,一切活动都不公开,由于办公地点设在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旧址南京三元巷二号,故对外以"三元巷二号"称之。

这个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委员都有军衔。

其秘书长翁文灏是中将。

该会的经费由蒋介石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秘密经费里支出,每月十万元,委员每月支付200元研究费。

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之后,1932年11月29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的名义向国民政府呈文备案:
呈为密请备案事。

窃查本部职掌国防,植此国难当前,国防机务,万端待理,为集中人才,缜密设计起见,特设国防设计委员会,以期确定计划,从事建设。

经已拟就该会组织条例草案一份,理合呈请鉴核,伏乞密准备案,俾便施行。

谨呈
国民政府
附呈组织条例草案一份
参谋总长蒋中正
12月8日,国民政府以批复密字第25号指令:"准予备案"。

国防设计委员会下设三处八组。

三处分别是:秘书处、调查处、统计处;八组分别是:军事、国际关系、经济及财政、原料及制造、运输及交通、文化、土地及粮食、专门人才调查。

这些部门的职责及概况如下。

机构、职责
三处
秘书处:负责处理各类杂务、起草有关信函、收发文件、编制预决算、购买设备、编纂本会刊物、翻译外文资料等。

调查处:负责有关方面的调查工作。

统计处:负责将各种调查结果制成统计报表;负责整理中国海关1926~1932年间未公布的统计报告资料,并将世界各国贸易报告中关涉及中国的内容汇编成册。

八组
军事组:对陆、海、空三军力量,防御工事与设防区域,兵工厂及其辅助设施进行全面考察,密切注视国际军事进展情况,收集军事情报,制定抵御外敌入侵的计划,并对现有兵工厂之整理与扩充、新厂设立,国内兵器、弹药种类及数量,还有战时军队编制、装备、海空防、江防等均必须提出计划安排。

国际关系组:负责中国对外关系中有关国防的事务,外交、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重点在日本、苏联、美国,特别是有关日本的国内政治及对华政策,蒋还亲自添加了"于调查之外,应负责建议计划外交策略之责"。

经济及财政组:调查财政现状,筹划战时维持财政支持的管理办法,参照国外先进经验,为国家货币改革提出意见。

原料与制造组:对于国防主要原材料的国内蕴藏量作全面调查,并就特种矿产利用、兵工用钢制造、煤和石油的开采、冶金工业发展等制定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运输及交通组:国内运输能力、铁路、公路、航运实际情况以及沿路经济情况做出详细报告,并提出满足战争需要而必须的扩充及数量的可行计划,对全国通讯设备、材料、人员予以普查,计划"国防通信网",加紧对落后器材的改造及新器材的试制与购买,尤其注重新式军用通信器材的研制和引进。

文化组:奠定国防建设所必须奠定的文化基础,推广科学和技术,修订教科书,普及国防教育和军训,制定精确地图。

土地、粮食组:调查全国农业及粮食、农村金融状况,制定战时粮食供应计划,还必须对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作出最接近准确的查核。

调查组: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学用一致、是否专业对口,以便于在战争期间合理调配。

(三组八处的规划有利于国防设计委员会的运作)
重要的影响!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之后,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基础调查工作,摸清了家底,积累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中间包括,对长江三峡的首次科学勘测和对陕北地区石油矿产的调查。

除此之外,国防设计委员会还积极投身实业,创办了陕北油田,整理了中英合营的大型企业中福煤矿等。

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和中、日两国关系的微妙调整,国民政府加紧了备战的步伐。

在"以便于统筹运用,并赋予开发全国资源,经办国防工矿事业之任务,以建立腹地国防经济为工作重心"的思想指导下,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机构进行改组。

在这次改组中,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易名为资源委员会。

在从1932年11月成立到1935年4月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的两年多时间内,国防设计委员会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调查,提出了中国国防发展计划,绘制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蓝图,为抗日战争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成为名副其实的决策智库。

以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为契机,习惯于坐而论道的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充分显示了知识阶层的觉醒。

与之前知识阶层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爱国已经不再停留在理论上的和形而上的示威,而成为整个群体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救国已经成为决策层的共识。

这一转变,是中国从制度上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最后总结的话:国防设计委员会不仅是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且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麾集国防设计委员会,他们交流切磋,不断成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