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沟球轴承运转过程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深沟球轴承运转过程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随转速增高而相应增大,滚动体与外圈间接触力的波动大于内圈,而滚动体与保持架间的作用力较小。研究表明,AN-
SYS/LS.DYNA是分析轴承运转过程动力接触问题十分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球轴承;动力接触;显式算法;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THll3.1
文献标识码:A
滚动轴承具有摩擦力矩低、功率损耗小、维护方 便、寿命长等特点,是应用极为广泛的重要机械基础 件。随着传动系统向高可靠和高速静音方向发展,对 轴承的动力接触特性及振动噪声提出了愈来愈高的 要求。
由图3(c)可知,节点N16171在0—0.01 s时间段
加速度波动较大。起始时刻,由于突加径向载荷,引起
滚动体强烈振动,而后趋于缓和,0.003 s时由于突加
转速,滚动体振动加速度又有所增加,轴承正常运转
后,节点加速度大大减小。计算可得,轴承的振动加速
度随转速增加而大幅增加,呈现较强的非线性。
根据文献[9]给出的轴承内部运动学关系,假设滚
均用GCrl5钢,保持架为冷轧钢板,P=7 830 kg/m3,
E=2.07×10¨Pa,l,=0.3。
1.4边界条件设置
轴承外圈固定,各刚性材料元件的约束形式如表2
所示。滚动体与内、外圈及保持架建立三组接触对,接
触类型为自动面面接触,取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1、
0.1和0.1,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02、0.002和
度,而波谷则是与外圈接触的速度。表明滚动体节点
与内圈接触时速度最大,与外圈接触时速度最小,且速

{o
漤0 掣O

,/s
(a)位移










tIs
(b)速度
图3节点N16171的振动响应曲线
,/s
(c)加速度
万方数据
第1期
林腾蛟等:深沟球轴承运转过程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121
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运动微分方程的弱形式为¨J
f(p占ti—z)6uidV+fvO'iiSetjdV—J5,t占uidS=0(1)
式中:P为质量密度;ui为节点位移张量;Z为体力张 量;8u;为虚位移张量;盯ii为节点应力张量;曲“为节点 虚应变应变张量;S,为外力边界;正为面力张量。
将整个结构划分为一系列离散单元,用各单元的 势能变分之和来近似的总势能,则
对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始于19世纪70年代 初。Walter首先提出动力学设计分析方法,考虑轴承 整个运动过程,建立动力学方程组,利用积分公式求得 任一瞬间滚动体和保持架的位置、转速及轴承的内部 滑动等。而后Gupta进一步作了系统研究,但他们提出 的动力学设计方法难以取得准确的分析解,必须应用 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 展,有限元仿真分析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目 前国内外学者对滚动轴承的静力有限元分析较多, Yuan Kang等借助接触有限元分析,修正了Jones和 Harris提出的深沟球轴承载荷与变形的关系,并通过了 试验验证【2 J。唐云冰等建立了滚动轴承载荷分布的有 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载荷参数对轴承接触应力、接触 角和变形的影响规律∽J。刘宁等应用ANSYS对轧机 滚动轴承进行接触应力分析,得出内罔与滚子之间接 触应力的分布情况H J。而在滚动轴承动力学仿真方 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李松生等利用数值方法对超 高速电主轴轴承的内部动力学状态进行计算机模拟仿 真,分析了各种参数对轴承支承刚度的影响”J。樊莉 等在ANSYS/LS.DYNA中对滚动轴承的运动过程进行 了数值模拟,讨论了滚动体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拍J。
F=∑f B7trdV
(5)
.‘一Jl,

P为总体节点外载荷向量
P 2;(y,N'ldV 4-L矿列s) (6)
LS—DYNA采用沙漏粘性阻力的办法来解决沙漏 问题。即在体单元各节点后处,沿Xi轴方向引入一个与 沙漏模态变形方向相反的沙漏粘性阻尼力

兀=一a^∑ho.以,
i=1,2,3,k=1,2,…,8
万方数据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质量缩放系数以减少计算时间。 2)LS—DYNA显式算法以中心差分法为主,不形成
总体刚度矩阵,弹性项放在内力中,当质量矩阵和阻尼 矩阵为对角阵时,不需要矩阵求逆,这对非线性分析非 常有意义。
3)显式中心差分算法采用变步长积分法,每一时 刻的积分步长由当前构形的稳定性条件控制,计算过 程较为稳定,动力接触瞬时响应不连续性对计算结果 的影响较小。 2.1动力有限元基本方程
表1给出了计算模型采用的轴承尺寸参数‘7|。 表1轴承参数
1.2单元类型选择及网格划分 建立深沟球轴承动力分析模型时,选用SOLIDl64
单元,采用自由网格和映射网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网 格划分,滚动体和内外圈采用六面体单元,保持架采用 四面体单元,并将单元设置为全积分单元算法,进行沙 漏控制。由于ANSYS/LS—DYNA中.SOLIDl64单元不 具有旋转自由度,将轴承内圈表面定义为SHELLl63单 元,以便施加转速和载荷进行动力分析。轴承有限元
3深沟球轴承动力接触仿真分析
采用上述三维显式动力学算法,对深沟球轴承运 转过程进行动力接触
分析,可以得到轴承各
节点的位移、速度、加 速度以及各单元的动
态应力。以下仅给出 图2所示初始位置承
受最大载荷的滚动体 上的节点N16 171以及
单元E15 929的动态 特征。
图2滚动体节点单元分布
3.1节点振动响应 图3为不同转速
笔者以深沟球轴承6206为例,综合考虑轴承径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675232.5073500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IRT0763)
收稿日期:2007一ll—12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3—20 第一作者林腾蛟男,博士后,教授,1968年5月生
(7)
式中:负号表示阻尼力与沙漏模态的变形方向相反;
hg=。;z:以为沙漏模态的模;以为第,个沙漏基矢量 的第.|}个分量;系数吼=QhsP中c/4,其中Q船为用户
定义常数,C为材料声速。 将各节点的沙漏粘性阻尼力集成可得结构沙漏粘
性阻尼力向量日,同时考虑阻尼影响(阻尼矩阵c),并
振动与冲击
2009年第28卷
0.002。内罔施加径向载荷和转速,其中径向载荷F,
为5 000 N,转速ni分别为1 000 r/min、2 000 r/min、
3 000 r/rain。
对滚动轴承同时施加径向载荷以及转速时,计算
过程初始阶段通常不稳定。为模拟轴承正常工作条件
下的动态特性,先施加径向载荷,0.003 s时载荷引起
质量、质心和惯性都由刚性体体积和材料的密度自动
计算得到,作用在刚性体上的力和力矩则由每个时间
步的节点力和力矩合成,然后由此来计算刚性体的运
动,节点位移由刚体质心的位移和旋转角度转换得到。
由于本文重点研究滚动体的动力学特性,在选择
材料模型时,定义滚动体为线弹性材料模型,内、外圈
及保持架为刚性材料模型。内、外圈及滚动体的材料
1)尽可能使用均匀的网格划分,整体网格细化会 明显减小沙漏的影响。
2)单点载荷容易激发沙漏,应避免单点载荷。 3)全积分单元不会出现沙漏,用全积分单元定义 模型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减少沙漏。 4)增大结构体积粘性或增加模型的弹性刚度,也 可抑制沙漏变形。 本文将SOLIDl64实体单元属性设置为全积分单 元算法以避免出现沙漏,但计算时间将会增加数倍。
式中:At“为第i个单元极限时步长;N为单元总数。
各种类型单元的极限步长可统一表述为
At。=a(L/c)
(13)
式中:a为小于1的时步因子;L为单元的特征尺度;
c=√∥(1一影2)P,其中E为弹性模量,口为泊松比。
2.3沙漏控制技术 单个积分点的实体单元和壳单元容易形成零能模
式,主要表现为产生一种自然振荡并且所有结构响应 的周期要短得多,网格变形呈现锯齿状的外形,即沙漏 变形。沙漏的出现会导致结果无效,应尽量避免和减 小。LS.DYNA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沙漏:
限元模型;以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为基础,采用全积分单元算法控制沙漏,设置质量缩放系数缩减计算时间.对内圈施加
不同转速时的深沟球轴承进行动力接触分析,得出了深沟球轴承运转过程的动态响应及滚动体的应力分布。滚动体的最
大和最小线速度分别出现在与内、外圈接触点上,各转速下滚动体与内圈接触的应力基本相同,滚动体与外罔接触的应力
万方数据
载荷及转速的影响,将滚动体定义为线弹性材料模型, 内、外圈及保持架定义为刚性材料模型,在ANSYS中 建立深沟球轴承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显式动 力学有限元法对深沟球轴承进行动力接触分析,求解 轴承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滚动体单元应力。 1 深沟球轴承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 1.1轴承几何尺寸
第1期
林腾蚊等:深沟球轴承运转过程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119
网格如图l所示,共计
有264 935个节点,
283 035个单元。
1.3材料模型选择
ANSYS中定义刚
体材料模型,可以大大
减少计算时间,这是因
为刚体内的所有节点
的自由度都耦合到刚 体的质心上,不论刚体
图1轴承有限元网格
定义了多少节点,刚体仅有6个自由度。所有刚体的
下滚动体上节点N16 171的位移和速度响应曲线以及
l 000 r/min时的加速度响应曲线。 由图3(a)可知,节点N16 171在0.003 s后轴承
转动时才产生位移。各条曲线中每个峰值表示节点与
外圈接触,且峰值基本相同。随着转速增加,峰值越早 出现。
由图3(b)可知,当内圈完成加速达到给定转速 后,各条曲线的波峰都是节点N16 171与内圈接触的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