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陇南地区桥涵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陇南地区桥涵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Q 1 1 . 2 F ( 3 )
4 确定工程点设计洪水流量
比较各 类方 法计 算结 果 ,以确 定 陇南某 城 区设
( 下转 第 9 4页 )
9 4 防洪排水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0 1 4 年2 月第 2 期
质, 是构建人工湿地 、 提 高 人 工 湿 地 净 化 能力 的 关
汇水 湾小 区周边环境 , 提高卫生水平 , 保护人 民身
体健康 。
( 2 ) 该 工程 的建 设 , 可改善 承德市 的投 资 、 旅 游环境 ,可 吸引更 多的外商投资 ,促 进承德市经 济、 贸 易 和旅 游 业 的全 面发 展 。 ( 3 ) 该工程是把承德市建设成为一座风景优美 、 经 济 繁荣 、 社会稳定 、 生 活 方 便 的 现 代 化 山水 城 市 的基础设施 , 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l 3  ̄ C~1 6 ℃。
( 3 ) 流量小 , 洪水历时短暂 。通常河床沟槽的洪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8 作者 简介 : 冯 英杰 ( 1 9 7 8 一 ) , 女, 内蒙古赤 峰人 , 讲师, 从 事桥 梁 工程教学 与研 究 工作 。
2 . 3植 被状况
别是 暴雨 的 强度 和暴雨 的时间 分布对 洪 峰流 量 和其 特征 有重要 影响 。
孔径的计算重要依据 , 也是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 而 我国公路小流域洪水流量计算方法 尚不够完善 , 缺
2 城 区特 征
2 . 1地貌特征
乏可靠的科学计算依据 , 致使小桥涵孑 L 径设计存在 定困难。 孑 L 径确定中偏大造成浪费 , 偏小出现水毁
的现象 , 给地 区和 国家带来严 重损失 。
1 小流域洪水计算特点
小流域设计洪水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 , 它
是 决定小桥 涵孔径 的 主要依 据 。与大 中流域 相 比 , 小
高山峡谷地貌类型。 境内多为峡谷盆地或丘陵地形 ,
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有如下特点 : ( 1 ) 缺 乏水 文观 测 资料 。 由于汇水 面 积小 , 河 沟 小 ,绝大多数小流域没有水文观测站 ,缺乏实测资
新建城镇一般布置在河滩一级台地上 , 面水靠 山, 城 镇呈条型布置 , 而背 山侧又多 自然冲沟 , 冲沟面积介
于 1 —1 0 k m 之间。
2 . 2气候 特征 陇南城 区所处 地理 位置 比较特 殊 , 位 于青 藏高 原
料 ,因而不能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 已有 的流量资 料 推算设 计 流量 。流量计 算 只能 按照 无 观测 资料设
陇南 地 区森林 覆 盖率 4 2 . 5 %, 覆盖 面积 达 到 1 7 7 5 . 6 万亩 。生 态植 被较好 的县依 次为两 当县 、
2 0 1 4 年2 月第 2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 5城 区特 点
防洪排水 8 7
康县 、 徽县 、 文县 、 成县 , 森林 覆盖率分别 为 7 2 %、 6 3 %、 6 2 %、 4 7 %、 4 2 . 8 %; 礼县 、 西和县 、 武都 区、 宕昌
表 1 陇南各县( 区) 年平均降雨■及年降雨量极值( 单位 : mm)
的计算方法 。 用暴雨推求设计流量时 , 假定暴雨与其 形成的流量为同一频率。 城 市排 洪小 流域 沟 道一般 有两 个功 能 ,排 山面 下 来 的洪水 同时 由于城镇 排水 系统 部分 雨水 需要 汇
集 排入 沟道 ,然后排 入 主河道 中。 由于汇水 面积 较
8 6 防洪排水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0 1 4 年2 月第 2 期
陇南地 区桥 涵小 流域 设 计洪 水计 算
冯英 杰
( 西北 民族 大学 , 甘肃 兰州 7 3 0 1 2 4 ) 摘 要 : 小流域 洪水具有 产流快 、 峰量大 、 预测难 度大 、 破 坏性强 等特点 。而 目前 我国 尚无 准确的城 区小流域设 计洪水 计算方 法 。 对于城 区小流域设 计洪水 计算通 常采 用规 范的推理公 式或城建 部 门的经验公 式近似计算 , 存 在一定 的误 差。结合城 区 的特 点 , 通
县 植 被 较 差 ,森 林 覆 盖 率 分 别 为 1 9 . 2 %、 2 1 . 3 %、 2 4 . 8 %和 3 0 . 6 %, 生 态 植 被 与 降水 、 滑 坡 泥石 流分 布 情 况基本 一致 。
2 . 4降水特征
陇南地区小城镇工矿企业较少 , 主要以行政和居 住为 主 , 而 陇南地 区人口较 多 , 适宜 居住地块 狭长 , 城 镇居住人 口密度较大 , 新建城镇 区域一般在 2~ 5 k m ,
计 流量 的方法进 行水文 计算 。
东侧地形坡度较陡的地方 ,在巴颜格拉山和秦岭之
间, 气 候 资源 丰 富 , 天 气气 候 差 异 比较 明显 , 属 北 亚
( 2 ) 洪水暴涨暴落 , 破坏性较大。由于流域控制 的面积小 , 河沟长度较短 , 河床 比降较大 , 因而河床 的调 洪能力 很弱 , 由暴 雨形 成 的洪 峰流量 来 势 凶猛 ,
键措 施 。
业工程 , 其 社会 效益 有 以下几 点 : ( 1 ) 该 工程实施 后 , 可改善 武烈河 水质 , 改 善
Hale Waihona Puke 2 . 4人 工湿 地 对 水质 的 改善情 况 2 . 4 . 1对 有 机 物 的去 除 效 果 人 工 湿 地 对 有 机 物 有 较 强 的 处 理 能 力 :不 溶 性 有 机 物 通 过 过 滤 可 从 污 水 中截 流 下 来 ,被 微 生 物 加 以利 用 ;可 溶 性 有 机 物则 可 通 过 微 生 物 的吸 附 及微 生 物 的代 谢 过 程 被去 除 。 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 B O D 、 C O D S S的 去 除 率分 别 能够 达到 8 5 % 一9 0 %、 8 0 %、 7 0 %。 2 . 4 . 2对 氮 、 磷 的去 除 效 果
0 引 言
随着我 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 的迅速发展 ,国家
对 交通 建设 提 出更 高 的要求 ,因此对 人工 排水 构造 物和小桥 涵 的要求 亦有 所提高 。同时 , 由于地 区经济 的飞跃 发展 ,城镇 新 区建设 正逐 渐成 为 地 区的建设 重 点 ,对新 建城 区的小 流域 沟道 的排 洪 和城 区规 划 需 综合 考虑 ,合理 确 定小 流域洪 水 流量 既是 小桥 涵
Q  ̄ - o - 2 7 8 f 1 F
\丁 /
( 1 )
从降雨时间分布看 ,陇南地区降雨量随季节变 化差异较大 , 陇南各地降雨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5 ~ 1 0
月, 下半年降雨量 占年降雨量的 8 3 %~ 8 7 %, 其中尤 以6 ~ 8 月的降雨量集 中, 各县的降雨量 占全年降雨
防洪 等级一般 为 2 0 a 一遇 。考虑跨 越沟 道 由于城镇 建设 必须 设 置桥涵 等结 构 物 ,建议城 镇 沟道设计 洪 水采用 5 0 a 一 遇为宜 。
陇南地 区所 处地 理 位置 比较 特殊 ,属 南北 气候
过渡地带 , 气候特点是降雨量较充沛 , 局部短时暴雨
降雨量比率来看 , 6 ~8 月各县差异不大 , 总体趋势一 致。 大于 0 . 1 m m降雨天数各县差异不大 , 都在 1 0 0 d 以上 , 康县最多 1 4 6 d , 武都县最少 1 0 4 d , 见表 2 。
裹 2 各县大于 O . 1 mm 降雨天数及下半年降雨量全年降雨量的 比
量 累计 资料 , 有利 于分 析研 究该 工程 点 的洪水 流量 。 运 用实 测暴 雨洪 水 资料来 计算 参数 ,并 进行 综 合, 对 于无 实测 流量 资料 地 区 , 是公 路小 桥涵 最常 用
较好的一致性 ,陇南出现较重和严重的滑坡大多数 是 由暴雨或大暴雨诱发 的。该地区由于暴雨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每年愈亿元。 区域 内地貌 、 植被等差异较大 , 其降水以及暴雨 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陇南地区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见表 l 。
对小桥 涵及其 构造物 破坏性 较大 。
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 ,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 年平均 降雨量在 4 5 0 7 5 8 m m之 间 , 白龙江 、 白水江河谷 地带年平均气温 l 3 ℃~ 1 6  ̄ C ,西北部高山旱地年平 均气温 8 ℃ ~1 l ℃ ,东部徽成盆地地带年平均气温
3 . 1暴 雨推理 法
较弱 , 暴雨是陇南最多发的自然灾害之一 , 滑坡泥石
流灾 害发 生 的时段 频次 与暴 雨 发生 的时 段频 次具 有
桥位处缺乏实测流量资料 , 又因工程规模小 , 不 可能做大量的勘测和地区资料的整理工作 , 但 当地 水 文气 象部 门有 较多 的 自记雨 量记 录和 定时 观测 雨
频繁。 暴雨主要出现在陇南东部, 占暴雨出现 日 数的 8 0 %以上 。 西 北 出现 暴雨相对 较少 。 暴 雨 出现 的时 间 为5 月~ 9 月, 7 ~ 8 月是陇南暴雨多发时期 , 8 0 %的
暴 雨 出现在这 一时段 。从 降雨 量看 , 陇南 的暴 雨强 度
3 小流域洪水计 算方法
量的 4 7 . 1 % 一5 2 . 4 % ,从 6~8月 的降 雨量 占全年 总
3 . 2径流 形成法 近百 年来 ,小 流域 径流 流量 的推 理公 式数 以百
计, 主要有 两 大类 : 一类 是根 据实 践经 验建 立径 流流 量与 径流 因素 函数 关系 的公 式 , 即经验 公式 ; 二是 根 据径 流形 成 的 因素 和条 件 , 通 过 分析 、 推理 而建立 的 径流流量 与径流 因素函数关 系的公式 , 为成 因推理公

陇南地 区主要为黄土高原 向西秦岭地 区过渡段 , 包括长江水系和 白龙江和西汉水中系中下游地区 , 地处青藏高原 、 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单元之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