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分析研究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分析研究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研究引言本文写作原因和目的第一章个人所得税与税收筹划1.1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1.2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3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比较分析1.3.1中美个人所得税计征方式上的比较1.3.2中、美个人所得税征管方面的比较1.4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意义。

三、 1. 4.1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助于税法知识普及1.4.2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1.4.3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维护自身利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1.4.4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回避税收风险1.4.5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有助于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第二章、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2.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2.3税收筹划的概念2.4我国税收筹划的现状2.5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2.6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2.6.1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

2.6.2充分利用不同身份纳税人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

2.6.3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个人所得税筹划国部分案例分析3.1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3.11 工资、薪金福利化筹划3.12 均衡发放工资、奖金筹划3.13 纳税项目转换与选择的筹划3.2 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筹划3.21 分次领取劳务报酬的筹划方法3.22 费用转移的筹划方法3.3 个体工商户所得的纳税筹划3.31 增加费用支出的纳税筹划3.4 个人独资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3.41 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的转换3.42 个人独资企业的拆分3.43 个人独资企业财产出租、转让的筹划3.5 承包、承租经营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3.6 稿酬所得纳税筹划3.7 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3.8 捐赠的纳税筹划3.9 其他第四章、个人所得税国际筹划4.1国际税收协定4.2国政策4.3筹划方法第五章、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发展5.1国际个人所得税变革方向5.2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方向5.3个人所得税筹划发展之路(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与之相应,财政收人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同时,一些因偷逃个人所得税而引发的案件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随着这类关注的加深,该为哪些收入缴个人所得税?该缴多少?如何既缴了税又能维护纳税人自身利益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从维护公民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现状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当年个人所得税仅征收16(万元)。

之后个人所得税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实施新税制改革之后,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度增加,1995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2%,1997年比重达到3.4%,2000年比重达到5%。

2001年收入增至996.02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8% ,2003 年累计组织收入1417.18亿元。

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05亿元,同比增收319.87亿元,增长率22.6%。

从收入规模上看,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中国第四大税种。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2.21实行分类征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以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

2.2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累进税率;对劳务报酬、稿酬等其他所得采用比例税率。

2.23采用课税制(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申报制(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四)、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参与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我国境居民和非居民个人收入的重要经济杠杆对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缓解社会分配不公以及维护国家经济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过,通过观察我国近几年个人所得税的实施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个人所得税在很多方向存在着问题。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现以美国为例,通过比较,找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3.1中美个人所得税计征方式上的比较3.11税基的比较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相当宽,除了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免税项目外,其来源于各种渠道的全部收入均应计入个人所得纳税,极拓宽了税基。

美国的免税项目不多,税法中规定的仅为以下几项: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债券利息;职工取得的社会保障支付收入;政府对贫困户发放的粮券收入;退休老兵补贴;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养老及健康、福利和人寿保险返还收入。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征税项目分为11个类别。

主要有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所得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所得、利息、股利、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课征。

与美国相比,我国税基不宽。

一是税法中规定的减免税项目宽泛,侵蚀了税基。

二是我国税法采取了具体列举的形式。

在列举的11类中的所得明确纳税 , 从而排除了11类之外的所得。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如捐赠自然人收入、股票交易收入等,就没能将其纳入应税所得。

同时,11类所得所适用的税率和税收优惠也不尽相同,人为的使计算、缴纳复杂化,不利于征缴工作顺利进行。

在这些所得项目中,除了利息、股利、红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是按20%的税率按次全额征税外,其余项目均适用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或按次纳税,国人和外籍人员的扣除标准又不相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采取按年计征、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法,扣除标准则是生产成本费用,具有不确定性;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扣除标准和优惠政策又不尽相同,计算相当复杂,计征困难。

3.12费用扣除上比较在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分为两部分:一是宽免额。

美国对每个纳税人及其抚养的家属给予个人宽免额,每人每年的宽免额相同,但每年均有调整,同时规定了对被抚养者和高收入者的宽免限制。

二是扣除。

扣除分为标准扣除和分项扣除,纳税者可视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

标准扣除是对纳税者规定一个标准扣除额。

标准扣除额在不同的申报方式下的数额不同,并且每年还会随物价波动作相应调整。

下表是美国1996年、1997年不同申报方式下的标准扣除额:美国税法规定,纳税者也可以选择分项扣除,即把某些支出项目累加起来扣除。

分项扣除包括医疗费用、家庭住房抵押贷款利息、偶然损失、慈善捐赠、某些税款和其他杂项费用。

对于部分费用的扣除还有一些限制性规定,只有超过调整后的毛所得的一定比例的部分才可以扣除。

在分类所得税制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分为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

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费用扣除标准没有分家庭人口、婚姻状况、年龄结构以及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名义上对纳税人一视,事实上对不同的纳税人的利益差别很大,且按应税项目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又不能就纳税人全年各项应税所得综合计算征税,则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基本原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工资调整,人民的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物价也随之上涨,同时,考虑到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以800元为扣除标准,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环境发展态势。

据国家税务局统计,1984年至198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各项来源占个人所得税总税额的平均比重分别为:工资、薪金的税额为45%左右,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税款为34%,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为5%,其余各项合计为16%。

可见,工资、薪金所缴税款已占我国个人所得税总税款的近 50%,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应该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而不是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收入阶层,否则,个人所得税就不能起到其调节分配的作用。

另外,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经济水平相距甚远,且纳税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又千差万别,以800元为统一的扣除标准则显得不合理。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也没有考虑到个人家庭的其他支出,包括纳税人的住房、抚养或赡养人口的多少、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以及家庭失业人口等因素所引起的实际负担,显失公允。

而对不同收入来源采取不同的税率和扣除办法又容易造成纳税人分散收入,多项扣除费用来逃避税收,影响收入组织的效果。

这将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施公平税负原则。

3.13税率的比较现行美国个人所得税采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税率分别为:15%、28%、31%、36%、39.6%,不同的年份有小幅调整,且纳税人不同的申报身份适用不同的税率表。

我国对不同类的所得实行不同的税率,如工资薪金所得为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40%的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为14%的比例税率;其余各类所得均为20%的比例税率。

我国税率的规定同样存在不合理之处。

对劳动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而对资本财产所得和资本利得采用比例税率,使资本财产所得偏轻,对高收入者来说最为明显。

劳务报酬所得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但应纳税所得额按次计算也给纳税人留下了筹划空间。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过于复杂,计算方式繁琐,计算项目过多过细,很多纳税人没有能力填表计算,包括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存在歧义,就连不少税务人员也不一定能够全面到位地进行计算,这就不利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同时为体现调节高收入的意图,我国设置了较高的边际税率,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引起普遍的偷逃税,加大了管理难度,从而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足额征收。

3.2中、美个人所得税征管方面的比较3.21征管机构的比较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征收个人所得税,但8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归联邦政府所有,个人所得税收入约占联邦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半。

对于州和地方政府来说,个人所得税是辅助税种,很多州和地方政府的个人所得税委托联邦政府税务局为其代征。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法由国家统一制订,但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

和美国一样,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这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但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作为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结果使收入高的地区税收也多,收入少的地区税收也少,进一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

3.22征管模式的比较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建立在预扣申报的基础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