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完整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完整版


并停留在同一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当女孩进入
青春期后,才陆续进一步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而减 数第二次分裂的真正完成又要在受精后才能完成。所以理 论上是都能看见(男性或女性)观察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但在实际操作上,肯定用动物睾丸(精巢)更易观察到。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前期 间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MI)
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
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 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
母方。
细胞中的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MI前期的主要特征:
1. 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A和B、C和D称为 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排减二;
同源联会或分离,可判为减一
MⅡ前期
有丝中期
MI后期
46条
46条
减数分裂 23条 精子 受精作用 受精卵 46条 卵细胞 23条
父亲能产生多少种精子? 223种
母亲能产生多少种卵细胞? 223种
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能产生多少种受精卵?
46种 2 46条
受精作用
1.概念:
2.过程:
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减数分裂
李晓娜
一、定义
减数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 → 精子 卵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 一 次,细胞分裂 两 次 4.结果: 染色体数目 减半
说明: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生物的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 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 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每条染色体上的
2 1
间 期 MI MI MI MI M M M M 前 中 后 末 Ⅱ Ⅱ Ⅱ Ⅱ 期 期 期 期 前 中 后 末 期 期 期 期
DNA数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时期的方法:
有丝前期
MⅡ中期
MⅡ后期
1.判时期
前期散乱,中期居中,后期分开
2.判方式 MI前期 MI中期 有丝后期
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②卵细
胞的细胞膜阻止其他精子进入③精卵细胞核融合④染 色体会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 定,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②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有利于
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0 0
0
四分体个数
精原细胞

色 体 4n 2n n
间 期
画出染色体、核DNA、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等曲线
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DNA为2c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核 4c DNA 2c c
MI MI MI MI M M M M 前 中 后 末 Ⅱ Ⅱ Ⅱ Ⅱ 期 期 期 期 前 中 后 末 期 期 期 期 间 期 MI MI MI MI M M M M 前 中 后 末 Ⅱ Ⅱ Ⅱ Ⅱ 期 期 期 期 前 中 后 末 期 期 期 期
AC、BD、AD、BC 称为 非同源染色体
C
D A B
2.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
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和2、3和4称为 姐妹染色单体 1和3、2和4、1和4、2和3称为 非姐妹染色单体 3. 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
1 23 4
MI前期
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前期 间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MI)
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
四、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相同点 分裂场所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①减数分裂特点一致;②各时期的 染色体 行为一致
睾丸
有变形期 均等的分裂 卵巢 无变形期 不均等的分裂 1个卵原细胞分裂形成1个卵细 胞和3个极体(退化消失)
减数分裂
二、过程——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
1. 场所:睾丸或曲细精管 2.成熟生殖细胞:精原细胞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
初 次 级 精 子


间期
精 精 原 变形 减数第一次 精 减数第二次 细 母 分裂结束 母 分裂结束 细 DNA复制 胞 细 细 胞 胞 胞
精子的形成过程
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为例
非同源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①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为什么选择蝗虫精母细胞而不是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对于成年个体来说,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 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而雌性的卵原 细胞在胚胎期先进行有丝分裂,然后全部进入减数分裂,
MⅡ中期
MⅡ后期的主要特征: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
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
2.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MⅡ后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场所: 卵巢 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 过程:(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为例)
卵 原 细 胞
初级卵母细胞 间期
极 体
极体
卵 细 胞 的 形 成 过 程
卵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MI中期的主要特征:
MI前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MI中期
A B
C A D C
A C
B
D
B D
MI中期ADFra bibliotekMI后期
B
C
MI后期的主要特征:
1.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半
MI后期 MI末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MⅡ前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时期
间期
物质 染色体 DNA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2n
前期 n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后期 n
2c 2n 0 0
末期
2n
2n 4c 4n
n n
2n
n→2n
2c
2n→n
2c→c 0 0 0
2c→4c 4c
0→4n n 0
4c 4n
n 0
4c→2c
4n→2n 0 0
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对数
4n
n n
不 同 点
是否变形
细胞质是否 均等分裂 分裂结果
1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4 个2种精子
判断各个细胞所属的个体的性别及所处时期
MI后期
MⅡ后期
MⅡ后期
判断雌雄个体的方法:
1. 后期不均分,一定为雌性。 2. 后期有均分,再看一和二;一均为雄性,二均不可判。
各类物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DNA为2c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