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设计要求及原则
摘要: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
城乡
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
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
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
本文主要针对城乡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原则
加快发展城乡建设,可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
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
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1、城乡规划设计的含义城乡规划设计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当地经济
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空间的布局和土地的利用,再加上对各项目的部署和规划。
也就是对人们的活动区域加以规划,使之与区域里的各种关系相协调的手段,这是对整座城市的分析与设计,对整座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它是研究整座
城市的所在区域的科学。
合理的协调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延续
历史并展望未来,向市民呈现出城市的发展前景。
这是一种宏观的空间地域规划,为人类的各种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提供空间结构。
2、城乡的总体规划设计要求2.1 结合城乡的自然资源,体现城乡建设的特色
每一个城乡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山脉、平原、江海、湖泊、河流、森林等
地形地貌及风、霜、雨、日照、气温、湿度等相应的气象特征都对城乡特色产生
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城乡景观的基本结构,尊重、利用自然景观创造城乡特色时
必然要遵循这些原则。
在做城乡规划之前,要根据城乡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城乡的
定位、格局和发展方向。
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协调较好的部分,要强化
原有的气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要素的优势,做到每一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
一体,以突出城乡的自然特色。
2.2 结合城乡的物质经济条件,突出城乡建设的特色城乡的发展与特色的形
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
经济的发展为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
工艺提供了前提,为设计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因此城乡特色的定位不能脱离
实际,贪大求洋,不能过于超前,超越城乡的经济实力,否则定位很高,不能付
诸实施,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城乡的总体规划编制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具
有超前性和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乡定位和经济
社会发展类型,创造有特色的城镇空间,体现城乡建设的地方特色。
2.3 结合城乡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保护和创造城乡的特色。
每一个城乡
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城乡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随时间延
续的历史过程,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城乡特色定位时需要加以考虑的
重要方面。
切勿盲目模仿外国外地的规划建设模式。
历史环境和文物建筑往往成为城镇的象征,规定着城镇的特色,如曲阜的北庙、正定的隆兴寺、赵县的赵州桥、井冈山的茨坪、新疆的伊斯兰建筑等。
城乡
的规划建设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对城乡的文物、原有城镇格局和
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镇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
持并强化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特点,达到保护和创造城乡的文化特色。
2.4 结合建筑设计,塑造城乡建设的特色城乡的建筑设计一定要在规划的指
导下进行,要突出建筑作品的艺术性,突出精品意识,建筑物的尺度、色彩等要
突出个性,形象新颖,体现建筑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一些建筑物如桥、塔、古城墙等统统因其造型独特,体现突出或具有历史意义等成为城镇中特有景观。
比如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因其具有历史上最早的单孔石桥闻名。
建筑实体是
最直接、最强烈地刺激人们感官的元素,建筑特色是表现城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往往成为城乡的标志,它们要么历史悠久、要么造型别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2.5 结合景观设计,强化城乡建设的特色要强化城乡建设的特色,景观设计
是一条重要途径。
景观设计是对一条街、一个城镇空间、一个重点地段的景观品
位的设计,是处理建筑单体与环境整体协调关系的关键,是独立于规划和建筑设
计的工作。
通过景观设计加强城镇空间、主要街区和重点地段的景观控制,避免
建筑设计的盲目性,达到强化城乡的特色的目的。
3、城乡规划遵循的原则3.1 城乡规划要为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服务的
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
的挑战。
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凸显,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中,城乡规划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
城乡规划、建设
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实
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
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
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
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3.2 城乡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我国的国
情出发,从城市的市情出发。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
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断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包括规划中
指标选用、建设标准的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拟定,都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符合国情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自然、
区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城乡规划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模式,
必须针对市情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3.3 城乡规划应当贯彻建设人居环境的要求,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原则现
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的人居环境的建
设水平。
在特定意义上讲,城乡规划是城市的环境规划,城市建设是为市民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建设。
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
保护是有一定的影响。
但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决不是对立的、不可
调和的。
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
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规划方法和环境门槛的提高,把建设开发和
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3.4 城乡规划应当贯彻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时期的客观要求。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关键要坚持“五个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地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在编制
城乡规划中,必须注意保护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
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古迹,把开发和保护、继承和发扬结合起来。
少数民族地区
的城乡规划应当适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需要,并努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
风貌。
4、结语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跨入新的阶段,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
化进程,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城镇的发展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