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语文组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交流学习小结汇总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语文组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交流学习小结汇总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语文组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交流学习小结2011年11月7日至11日,我校语文教研组6名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

在附小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一周的学习。

回首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们收获颇多,现撷零小结如下:一、领导重视本次赴华师大附小交流学习,是两地领导和两校领导深入协商的成果。

自9月份在两地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签约以来,两校领导多次协商,华师大附小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提出的前往学习的申请,在学校因个别学生感染手足口病而导致部分班级暂时停课,学校忙于控制病情、安抚学生、家长的情况下,仍为我们前来学习作出了精心周到的安排。

为使我们的学习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课程包括了各年级的课堂教学、备课组主题教研及针对阅读、科研、习作的专题讲座,课程内容全面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华师大附小领导对本次交流活动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

我们前往附小之前,学校就专门安排总务处翁老师负责联络安排住宿、生活及作息等事项。

严玮懿校长在百忙之中,多次过问我们的学习,就连在外出差的时间里,也时常通过电话、信息等方式与文化小学老师联系,询问大家在上海生活是否习惯、学习是否有效果等。

分管教学的陈宇征副校长除亲自为参观学习的老师做专题讲座外,还时时与大家联系,为大家提供各种帮助。

二到五年级10余位老师精神准备,无私地为大家奉献了8堂示范课、1次集体备课、2堂专题讲座,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二、学习情况学习期间,我们按照华师大附属小学的安排,观摩了一年级徐胜君老师执教的《我的鞋》和陈雅妮老师执教的《不倒翁》、二年级崔文瑜老师执教的《发烫的手指》和赵沁老师执教的《海上气象员》、三年级顾芸老师执教的《威尼斯小艇》和周苏琳老师执教的《悉尼歌剧院》、四年级单莉颖老师执教的《家长的桥》和马欣文老师执教的《扬州茶馆》共8节示范课,观摩了韩建芸老师主持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集体备课《小学习作指导策略》,聆听了王培颖老师的讲座《基于合作共营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蒋惠敏老师的专题讲座《根植实践——以科研促发展、以实践促成长》和陈宇征副校长的专题讲座《玩转作文》。

交流期间,大家认真听课,用心听讲,对照本校语文教育实际,积极思考,寻找本校语文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借鉴附小学的经验,对本校的语文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胆创新思路、改革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了新的思考学习之余,大家还参观了学校功能室,观摩了学校升旗仪式,对华师大附属小学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深深地感动于附小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简化流程、求真求实、务实务新、狠抓效率的精神和态度;深深地感受到附小老师们为提升孩子们习作水平,突破教材限制、大胆改革的良苦用心和非凡勇气;深深地感受到在老师们长期不懈的培养训练下,附小的孩子们极强的语文能力与参与积极性;深深地感受到附小的孩子们训练有素与规范合礼的少年风骨;深深地感受到学校多元共营、携手成长的美好状态;深深地感受到附小的领导与老师们分工协作、忙中有序、敬业守职、甘于奉献、勤于钻研、乐于创新的团队精神;深深地感受到在“合作共营”理念指导下,宁静的附小校园内蕴藏着蓬勃发展的生命律动之力;更深深地感受到能与华师大附小结对共进的荣幸。

三、深刻的感受本次学习,华师大附小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语文教育、科研及学校办学文化的盛宴,6位老师均表示,自己的思维得到了扩展、思想受到了启发、信念得到了启发。

现撷取部分老师的学习感言罗列于后。

在近一个周的学习中,我从华师大附小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艺,扎实的基本功,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知道了高效课堂原来是这样。

一、精心导入,引起兴趣。

8堂课的导入都是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

如学习《悉尼歌剧院》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一些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的照片,让学判断属于哪个国度。

比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露声色地让学生通过图片感觉悉尼歌剧院的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浓厚兴趣,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扎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几堂课,都是通过方法的指导,通过熟读背诵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让学生深深的留在记忆中。

“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语言积累多了,以后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郭沫若先生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语文的听、说、读、写在老师们的课堂上,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谢朝碧老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春华秋实,在丹桂留香的时节,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个季节收获颇多。

习作教学以人为本,合作共赢,让我豁然开朗。

原来习作可以这样做:离文本而出,尊重学生发展,让学生动手、动脑、创新。

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习作的乐趣,注重学段要求,将目标扎根于活动之中,视当前发展为未来发展之发端。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拘一格的形式。

原来习作即是乐,更是自然之美。

朴实才是根本,何须华丽掩身影。

——王劼老师《朴实才是根本》华师大附是一所以“合作共营”为特色的品牌学校,学校以“合作共营”理念为教研工作的支撑,开辟了一条师师共营、师生共营、生生共营、家校共营、学术共营的绿色教育通道。

教学研究方面,他们在“老带新”、“徒拜师”,特色与星级的引领与示范制度下共同经营、共同分享、共同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就。

他们在备课组中共同分享体验与感受,产生新的灵感火花,达成经验的共享;他们在学术年会上交流批判,碰撞彼此的教育思想;他们在扎实的语文教学中互助启迪,共同成长,达成教研的共同愿望。

这种开放式的合作共营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付琴老师《“合作共营”教研模式带来的启发》“合作共营”,是华师大附小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

它经历了附小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在多年办学求实、求精、求活、求新中的探索、思考;在扑面而来纷繁杂乱的各流各派教育思想中解读、检索、判断、对比;立足本校校情,总结经验,自省自悟,长远规划。

它是集附小整个办学团队智慧的结晶。

在几天的学习、观摩和交流中,我感受到附小的合作共营不同于“多元合作”的概念。

“合作共营”办学理念指导下,华师大附小真正落实了师生合作共营、师师合作共营、家校合作共营、专业科研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与学校合作共营,实现了多维整合、多元依存、多边共生,协调成长。

每个人的发展都以合作共营整体的发展为依托。

多元一体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喜欢、学生是否有所成就是学校一切工作关心的风象标:学校的建设以学生成长需要主要标准,如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身心特点为依据的阅览室、各类活动室;学校的管理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如依据学生注意力品质而设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学生能力和经验特点为依据开展的学生作业管理研究;学校的科研根植实践,以科研促发展,以实践促成长;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学生素养的提升为前提,在传统的老师走课模式上,开发了学生喜欢的走课课程;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习得文化知识、锻炼能力为主要任务,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效和低效过度导入等形式;学校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优良习惯和健康品质为标准,如“护蛋行动”“爱我家乡”系列活动……合作共营,立意于“一加一大于二”的思维,拒简单绝叠加式的多边合作,追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润养的“发酵”式的多边合作,核心是影响、启迪、促进、滋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人文修养。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获得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借鉴师大附小在办学上的理念,学习附小教师团队合作共营的协作精神,追求更好的工作效果。

——杨忠政《对华师大“合作共营”办学模式的思考》走进华东师大附小的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看书,一有空就捧着书读,即使是课间十分钟也读得津津有味,听了语文教研组长王培颖老师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彩虹鸟”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彩虹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孩子推开阅读的大门,引领孩子在知识的天空翱翔:每一天,有至少30分钟的阅读;每一年级,有具体全面的阅读内容;每一学段,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彩虹鸟”还有细腻的心思,“读,讲,做,画”,培养学生的能力,“写,演,赛,享”,关注学生兴趣。

她用七彩的羽翼,激励孩子不断探究,不仅关注学生的“悦”读,也关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走近作者;不仅重视阅读的广度,也重视阅读的效度和深度。

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疏于阅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这是一只飞进学生心灵的鸟儿,也是一只飞进学生生命的鸟儿。

使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咀嚼一样简单,所以课堂上孩子们动情的朗读、出口成章的表达便水到渠成,令人赞叹不已的同时也自然而然。

而“玩转作文”则使把小学阶段的作文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本地实际及孩子兴趣,让孩子在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中忘情投入,合作分享,在体验快乐的同时完成了写的训练。

看,三年级的“护蛋日记”、“护花使者”,光看题目就让孩子向往,不要说什么护蛋“军令状”,给蛋宝宝制作“出生证”和做一个温暖美丽的小家,这些活动是那样让孩子乐于参与,有了切身感受,作文就不愁话题了。

或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关键是要有一颗想着孩子的心,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和选择,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张长虹《有感于华师大附小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创意》5天的时间过得忙碌而补充,活动结束之际,附小领导表示:将继续为文化小学提供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努力实现两“结对共进”预期目标。

因华师大附小最近学校工作内容较多,双方相约努力提出时间,尽早开展下一次交流活动。

双方的第一次交流活动在亲切友好、团结融洽的气氛中拉下帷幕。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参加本次学习教师为:副校长杨忠政、教导主任张长虹、教研组长谢朝碧、付琴、备课组长何世霞、王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