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迅速城市化和城市卫生状况,从保障市民健康出发而
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其目的是坚持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是人类第一
财富的主题,激发城市关注人和人的健康以及健康的生活,特别是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
建立丰富充足的物质环境、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安全的医
疗预防服务,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的要求,努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列入杭州市“十一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为此,本课题组就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
一、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及基本认识
(一)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
发展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的城市
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所面临的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和食品供应、环境污染、暴力伤害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
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也应该
是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是一个有生命、会呼吸、能成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WHO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不断扩
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等方面能互相支持的城市。国内专家的理解
是,健康城市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
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
整体。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健康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十
六大精神,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有效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战略措施。建设健康
城市,有利于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促进全市卫生事
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
质和生活质量。
(二)对建设健康城市的基本认识
1、现代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并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
碍作用。建设健康城市就如同医生治病一样,对城市这一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的健康程度,增强城市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免疫力,维
护和促进她的健康。
2、各国所设定的指标体系,都是在WHO对健康城市建设提出的10条基本标准的基础
上,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延伸、扩展和细化的,形成各具特点和个性的指标体系。
3、建设健康城市重在过程,强调持续推进。一个阶段的目标达到后,新的健康问题又
会出现,因而建设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也会随之更新、充实和完善,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从
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永无止境。
4、建设健康城市绝非“标新立异”,“立新项目”,而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叠加各方面
的创建成果,是各类创建活动的综合与提升,延伸与深化。
二、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分析
(一)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性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
纽。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进入新世纪,杭州提出了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圣地、
天堂硅谷”的城市品牌,努力将杭州建成“居住的天堂、旅游的天堂、求知创业的天堂”。
“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蓝天、
碧水、绿色、清静”的美好家园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建设健康城市,既继承爱国卫
生运动,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又顺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使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
提高”的战略要求。今后5年,将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采取主动策略,
建设健康城市,通过政府和市民的积极行动,努力消除或减少工业化、城市化对人类健康的
危害,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同时,建设健康城市,可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健康城市的建设行列,进一步提升
杭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形象。
(二)建设健康城市的必要性
1、建设健康城市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杭州市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也不断出现,如经
济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
为随之增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矛盾突出;公共卫生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服务的能
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因此,实施全面、有效的健康促进行动,已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
的迫切需要。
2、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
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需要为广大中外游客提供吃住游娱购全过
程、全方位服务;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必须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平台。因此,更需要杭州市民具有健康的理念、
健康的行为方式;更需要杭州有健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需要杭州有与服务业密切相
关的健康园林(风景区)、健康宾馆、健康商场、健康饭店、健康医院等。而建设健康城市
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能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构建服务业大
市起到“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3、建设健康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城市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
础。根据WHO对健康城市的理解,城市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实体,也是一
个有机体,它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其独特的生长模式,也有成
长是否健康的问题。而城市健康既要体现有很强的免疫力和活力,也应体现平衡和协调。因
此,建设健康城市和创建“和谐杭州”是相辅相存、互为促进的。
4、建设健康城市是突出城市个性,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十五”期间,市委、市
政府提出“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口号,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
创新性。要真正体现“住、游、学、创业在杭州”的优越性,就必然要建设健康城市。通过
健康城市一系列指标的实施和实现,使杭州真正成为居住、旅游、求知、创业的天堂。
(三)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
1、杭州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自1989年以来,杭州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
治考核”中综合得分曾7年位居全国前10位,两度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
199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启动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工程,取
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境立市”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整
治力度。围绕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道路、河道、入城口、铁路沿线、城郊结合部、
城中村、绿化建设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脏、乱、差”现
象得到有效改善,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杭州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洁,城更绿。杭
州也因此荣获并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等一
系列称号。
2、杭州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自然赋予杭州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文化积淀,使
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过四年的综合整治,重现了“一
湖两塔三堤”的历史风貌。近年来,杭州市又相继开发了西溪湿地,并着力进行西溪湿地综
合保护,从而使杭州的旅游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杭州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了可靠的外部
条件和环境基础。
3、杭州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持续快
速发展,已连续14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5亿元;人
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3513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88587元(分别为4242美元和4695
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2元。“十五”期间,各项社会
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杭州建设健康城市
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4、杭州有扎实的创建工作基础。去年以来,杭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活动,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紧密相关。创建文明城市
的最终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与
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提高市民的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目标是创造“健
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城市的指标体
系,恰恰渗透和体现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我
市建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