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
中药药性理论含义: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中药配伍:是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药的药性特点,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七情分类:1.单行,无需其他药物辅助就能发挥预期效果。
独参汤2.相须,配合使用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可增强原药药效。
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
麻黄桂枝3.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配合利用性能功效有共性的其它药物辅佐以提高药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配合利水健脾的茯苓可增强前者功效。
4.相畏,利用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该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利用生姜可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5.相杀。
生姜杀生半夏之毒。
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时,会降低其中一种的功效,甚至使其失去药效。
生姜恶黄芩7.相反,两种药物混合使用将产生毒副作用。
乌头反瓜蒌、贝母、白及、半夏、白蔹。
升降沉浮: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向上想外的趋势,沉是收敛泄利,降是下降,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中药:中国传统药物总称,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
地道药材:明显地域性,品种良好,质量优,疗效好。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到极细粉的方法。
试比较麻黄桂枝在性味、功效、应用上的异同。
相同点:味辛性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麻黄兼有微苦之味,发汗力强,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兼有甘味,发汗力较和缓,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可应用。
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心悸、脉结代,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试述石膏与知母二药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证。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
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苦、甘,寒。
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凡肺热燥咳、消渴证、内热骨蒸、肠燥便秘均可用。
试述大黄与芒硝的功效与主治的异同点。
相同点:作用强烈的攻下药,均具有泻下通便、清热之功。
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及热毒证。
不同点: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力强,长于泻胃肠实热积滞,善治实热便秘;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目赤咽痛;此外又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利湿热芒硝咸寒,长于润燥软坚泻下,善治大便燥结。
外用清热消肿止痛,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如何理解“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 附子大辛大热,药力迅猛。
散寒止痛之要药。
干姜辛热,干姜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回阳救逆,又能减轻附子的毒副作用。
二药同用,既可以协同增强疗效,又可降低毒性,故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法。
比较大蓟与小蓟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点。
大蓟与小蓟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能解毒消肿,用治痈疮肿毒。
大蓟止血力强,用治各种血热出血,解毒效佳。
小蓟兼能利尿,善治尿血、血淋。
生姜、干姜、炮姜同出一物,其功效、主治病证有何异同?生姜、干姜、炮姜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里寒证。
生姜长于散表寒,最适宜于风寒感冒之轻证;善能温中止呕,可用治多种呕吐,尤宜于胃寒呕吐;并能温肺止咳,凡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
干姜长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主药,凡中焦里寒证,无论实寒或虚寒皆宜;又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并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喘咳。
黄芪与连翘均为“疮家圣药”,均可治疮疡,其功用特点有何不同黄芪与连翘都可用治疮疡。
其功用特点区别在于:黄芪甘而微温,归脾肺经,长于补益脾肺之气以益生化之源,有良好的托疮生肌之功。
多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之虚证连翘苦寒,归肺心胆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长于解毒疗疮,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之实证。
解表药常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应用是什么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
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痛、止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辛凉。
能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
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咳嗽等证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各类的功效与主要适应证。
①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及某些脏腑热证。
②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③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
④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⑤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虚热证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感冒、痰饮水肿、血寒经闭,关节痹痛,心悸)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和胃(风寒感冒,咳嗽,鱼蟹中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消疮。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感冒,风疹瘙痒,破伤风)。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除湿,止痛(风寒感冒,头痛,肩背酸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感冒头痛,寒湿带下,鼻塞)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鱼蟹中毒。
(感冒,咳嗽,胃寒呕吐)2、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头晕目眩,风热感冒,麻疹不透,胸闷)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疮痈肿毒,眼目昏花头痛)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清热药: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外感热病,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肺热咳嗽,肠燥便秘,内热消渴)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热病心烦,目赤肿痛,扭挫伤痛)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胎动不安,胸闷,血热出血,痈肿疮毒)。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呕吐,心悸不宁,胃火牙痛,湿疹湿疮)。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脚气,湿热泻痢,疮疡肿毒,湿疹)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热毒血痢,感冒,温病发热,痈肿疔疮)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乳痈,丹毒,感冒,高热烦渴,神昏,热淋涩痛)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喉咙肿痛,热毒痰火郁结,咳嗽气喘)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泻下药攻下药:能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促进排便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泻下软坚,清热。
祛风湿药: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的独活:辛苦,微温。
归肝膀胱经。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化湿运脾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止呕。
利水渗湿药:能通利水道,渗泄水食的药物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温里药:温湿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细辛:辛温。
归肺肾心经。
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破气化痰,除痞消积。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行气止痛。
消食药: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止血药: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行,消散淤血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舒肝解郁。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