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转向系检测

第四节转向系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④ a) b) c) 调整: 双叉臂调偏心凸轮 有撑杆的调撑杆头 下控制臂等长时后倾,外倾都变,先后再 外.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调 整 外 倾 动 画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调 整 后 倾 动 画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调 整 后 外 倾 动 画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5,四轮定位的检测项目
主销后倾角 主销内倾角 后轮外倾角 轮距,轴距 推力角 横向偏位 轮轴偏移等 转向轮前束值/角及前张角 转向20°时的前张角 转向轮轮外倾角 后轮前束值/角 轨迹宽度偏差 轴距偏差 轴偏位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的概念及作用
1,主销后倾角γ 的分析: ① 定义:转向节主销
2,车轮定位基准
几何中心线和推力线重合
① 车轮中心线: 指轮胎上对车轮轴垂直的中心线. ②几何中心线: 指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和过前后 两车轴水平面的交线. ③推力线: 指后轮总前束的角平分线 .
3,定位基准的优缺点
①几何中心线定位,后轮位置发生变化, 会发生定位问题. ②推力线定位.但只要有如下任何一种变形 出现,推力线位置便不正确. ③四轮定位:就是几何中心线和推力线重合 的定位.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4,前束:
①前束定义:
前轮前束是以推力线与几何中心线重合作为参考 直线,左右轮胎的中心线与其的夹角.有总前束 和单独前束之分.如图 后轮总前束的角平分线为推力线. 正前束引起车轮内滚而悬架(车轴)使其外移, 因而产生侧向外移力,胎外侧磨成羽毛状. 从动轮受阻力外滚增大正前束;驱动轮增大负前 束.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3,车轮外倾角α
①外倾角α的定义: 转向轮安装时并非垂直于路面, 而是向外倾斜一个角度,车轮 中心平面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 外倾角.即汽车在横向平面内, 车轮几何中心线与地面铅垂线 的夹角.有 零外倾 正外倾:铅垂线外侧 负外倾:铅垂线内侧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③包容角内,
外倾角的总 和.转向节 弯曲,包容 角变化.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④偏矩:主销线与地面交点和胎中心线与地
交点的距离.也称摩擦半径,有正负零之分. 负偏距的作用:若前轮的制动器制动力不等, 左轮大与右轮(F1>F2),会产生制动跑偏, 车身偏向是图示的X方向. 此时两边不等的制动力,作用在负偏距 R上,F1使左轮向A方向偏转, F2使右轮向B 方向偏转,两方向效果综合后,使车身偏向 图示的Y方向.即Y,X方向相反,但X>Y,则 可减小制动跑偏的趋势.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负 前 束 引 起 的 侧 滑 动 画 演 示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7,车轮外倾+前束配合结果
a) 外倾与前束合格,侧滑合格. b) 侧滑合格,不一定外倾前束合格 c) 侧滑不能保证前束外倾具体数值,车轮定位可 测 d) 前进无,后退大 合格 e) 前进内滑,后退仍为内 外倾引起 f) 前进内,后退外 前束引起
第四节 转向系的检测与检断
第四节 转向系的检测与检断
其性能主要是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转向系的常规检测与诊断 (一)转向系的常规检测 主要检测项目是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和转向力 1,转向盘转向力检测 驾驶员是通过操纵转向盘控制汽车行驶方向 ①转向沉重,无回正感,则增加驾驶员劳动强度,而且还不 能及时敏捷地转向而影响行车安全 ②转向太轻,太敏感,则驾驶员会感到失去"路感",觉得 "发飘",难以控制汽车行驶方向,同样不利于安全
②正外倾角的作用 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荷. 防止车轮滑脱.(分力F2) 重载时防止内倾(重载时内倾) 减小转向操纵力(偏矩小) 减少磨损(全面接触) ③负外倾角的作用 如图 转向时,如有正外倾,则离心力使外轮外倾 加大,加大磨损变形.横向稳定性差,不足 转向加大,即增横向稳定和减小胎磨损. 配合负前束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四,车轮定位检测原理
1.气泡水准仪检测:
① 组成及作用 水准仪:测外倾,内倾,后倾 转角仪:测左右轮的转角 聚光器,标杆配合测前束. 聚光器,标尺配合测两轴及前后轮的平行度.
测量原理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②主销后倾角 OA为主销线,γ为后倾角,OC为转向节轴,OA 与OC为直角,OC绕OA转动时形成圆.OC上装一气泡 管,气泡上下移动,γ越大,移动量大,间接测γ, 建立几何测量关系.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一,车轮定位
1,车轮定位的目的
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方向稳定性及最小的轮 胎磨损,并在各种路况下保证这些要求的实现. 磨损,变形,损坏会使定位参数发生变化,从而 导致严重事故.更换球销,摆臂,横拉杆等零件后对 车轮定位参数进行调整也是必须的. 车轮定位就是对悬架及转向系各部件进行调整, 以达到原设计功能.且只有电脑四轮定位才是快捷, 准确的定位方法.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 侧滑试验台的结构和原理
侧滑是前轮外倾与前轮前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汽 车通过只能横向移动的滑板,观察前轮外倾和前 束对滑板的横向推动作用.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侧滑试验台:滑板下滚轮和导向机构.左右滑
动,前后限位.长有500,800,1000mm,侧滑1mm 为m/km.结构如图: 双摇臂机构使两板等量内外移,共用回位装置. 锁止装置使其不动. 测量装置:电位计,差动变压器,自整角电机. 诊断参数:m/km,极值:5m/km 单滑板试验台:能单独测量单轮侧滑. 双滑板试验台:也能反映单轮侧滑.
车轮定位不准 车轮抱死滑移
3,侧滑的影响
轮胎磨损 降低附着系数,影响制动,驱动,转向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4,侧滑检测的目的
侧滑试验台检测汽车的侧滑量,目的是保证前束 和外倾配合得当,使车轮无侧滑
5,前束引起的侧滑
有前束无外倾,两轮内滚,由于前轴(悬架)的 约束车轮被外推,车轮对地面产生向外的侧向力, 如有滑板则外移,前束正侧滑,负前束负侧滑 (内滑),前轮滚动为正,后轮滚动为负.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4,检测原理及方法
① 八传感器测量系统:形成直角四边形,检测出 推力角是否合格. ② 激光器:投射激光束,光敏三极管接收光束. ③ 前束为零,左右发射光重合.有前束,可测出 距离相等.若不等,左右单独前束不等.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八 束 测 量 系 统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结论: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有适度的转向轻便性. 结论: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有适度的转向轻便性. 注:转向轻便性是指用一定行驶条件下作用在转向盘上 的转向力的大小来表示. 的转向力的大小来表示. 仪器:转向参数测量仪 步骤:将转向参数测量仪安装在被测转向盘上,按下 "转力"盘键,并输入转向半径,然后按规定条件缓慢 转动转向盘,则可测出转向盘转向力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4,什么时候进行四轮定位? ① 直线行驶困难:(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
自动复位)驾驶时车感飘浮,颠颤,摇摆等不 正常的驾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 向的跑偏现象出现. ② 轮胎出现不正常磨损:(单边磨损,波状磨损, 块状磨损,偏磨等). ③ 汽车更换悬架系统或转向系统有关部件. ④ 前部经碰撞事故维修后.
转角差.内侧大于外侧,由 转向梯形保证.β>α
无前展:汽车直行时两轮平
行,转弯时左右轮转动量相 同,则两前轮转动中心不在 一个交点上,内轮滚动而侧 滑,胎磨损严重.
梯形臂变形则前展变化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三,侧滑检测 (一)侧滑
1,定义:侧滑是指车轮胎面在前进过程中的横向
滑移现象.
2,侧滑的原因: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前 束 引 起 的 侧 滑 动 画 演 示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6, 车轮外倾引起的侧滑
外倾两轮外滚,由于约束被拉回,车轮对地面的 作用力向内,如有滑板,内移,负外倾,外移, 轮前后滚动方向不变.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正 外 倾 引 起 的 侧 滑 动 画 演 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②前束的作用
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因为车轮外 倾角作用使车轮顶部朝外倾斜 当车辆向前行驶时, 车轮要朝外滚动,从而产生侧滑,会造成轮胎磨 损.所以,前束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 轮胎侧滑.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5,前展
定义:汽车转向时内外轮的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测 量 后 倾 角 动 画 演 示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③主销内倾角
OC一端垂直于OC装气泡管,左右转时气泡升高, 抬高程度取决于β.C点左右转都下移,气泡反向升.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测 量 内 倾 角 动 画 演 示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④车轮外倾角:水准仪安装到车轮后,如 有外倾,气泡位移,调气泡水平后,位移量 为外倾角.
2,转向盘自由转动量的检验 定义: 汽车转向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转向盘 可自由转动的角度.(转向系内部各传动连接件间隙的总反 映,过大后果: ①转向不灵敏,影响行驶安全 ②转向系内部存在较大传动间隙削弱对转向轮的约束,导 致汽车直线行驶不稳定 仪器: 转向参数测量仪 方法: ①安装转向参数测量仪;②停车,使前轮处于直线 行驶位置,并接好仪器电源 ③测量两自由转动极限位置所角 α<100或150 ④100km/h
转向节
E 0 5v 0 Vc 重锺
(二)车轮定位及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