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熬 ■_l■ =_ T 高教研究
【摘要】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优越性已在盈利性 组织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在高校这样的非盈利组织应用较少。 本文首先简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内涵,然后介绍了高校基于平衡 计分卡进行项目绩效管理的意义,接着具体设计了其实践应 用,最后就高校应用平衡计分卡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高校绩效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政府和社会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一 产出”效益也寄以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高校为提高教育质 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也亟需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 系为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本文尝试在高校项目绩效评价 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此举不仅践行了以管理工具创新推动 高校绩效管理制度创新的理念,而且加深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 的应用研究。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内涵 1990年,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方案公司咨 询顾问大卫・诺顿完成了名为“衡量组织的未来绩效”的课题, 对在绩效评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 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 理论。平衡计分卡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被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 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该理论认为, 组织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考量财务指标,还要考量非财务指标, 因此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角度构建 了一整套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角度,为股东创造价值, 追求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目的,因此,无论企业战略如何,反映获 利水平的财务性绩效指标都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顾客角度, 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竞争力,确保长远业绩,必须向顾客提供满 意的商品或服务,因此,该角度正是从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 评价企业绩效。内部业务流程角度,该角度主要关注企业是否 为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建立起合适的组织、流程、管理机制, 以及其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企业学习与成长角度,企业惟有 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上述三方面指标,才能实现长远的 发展。该评价角度反映了企业继续提高和创造未来价值的力。 可见,平衡计分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实现财务、客户、内部流程 94 《当代经济}2011#-6月(下) 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平衡而发挥作用,促进管理层战略与 运作层面活动的整合,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四方面指标之间的相 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战略的发展轨迹。 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意义 作为非盈利性组织,高校尽管在追求目标上与企业有所不 同,但其组织性和竞争眭与企业无异。但是现行的高校绩效评 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缺陷:一是单纯追求财务指标,忽略了 非财务指标。高校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考核要综合其经济社会 效益,若不能合理地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会限制评价 指标体系作用的正常发挥。二是经济事项运行结果的评价与激 励机制的制定有欠合理,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人才流失以及 发展后劲不足等。三是高校通常只在预算分配时关注学校最终 目标和战略,在绩效分析时却忽视该经济事项的运行结果对学 校最终目标和战略的影响。 近年来,平衡计分卡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为其在国内各 种组织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国内学术界也对其进行了许多 有益探索,成果颇丰,但鲜有高校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基于平 衡计分卡对高校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高校 的最终目标和战略实施分解,依次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指标、目 标值和行动,实现对高校的业绩和竞争状况全面、系统的评价, 保证高校明确的绩效方向,提高高校的战略执行力。 首先,平衡计分卡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传统评价体系将 管理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执行层处于被控制的位置,主动 性、创造性无法被激发,而平衡计分卡,强调目标管理,将目标 具体化,鼓励下属创造『生地(而非被动)完成目标。然后,平衡计 分卡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分解。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具有滞后 性,缺乏预见性,而且很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平衡计分卡将高校 战略目标与评价内容、具体指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表 述高校战略情况,还可以清晰的体现因果关系,并描述战略如 何执行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战略目标的战术转换和 具体执行,平衡计分卡将绩效评价纳入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将 高校战略目标作为绩效评价和管理的起点,所设计的每一个标 准都是从战略模式到财务结果的因果关系链的一部分。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原理,高校项目绩效评价体将设立 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具体步骤如 下:在综合分析高校自身条件与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学校 最终目标;根据最终目标建立四个各有侧面又相互影响的维 度;确定四个维度的因果关系,编制高校战略规划;设计绩效指 标,确定目标值并组织实施。 1、顾客维度 顾客维度应置于高校平衡计分卡系统的核心位置,是压倒 一切的目标。因为高校的一切为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学术水 平和学生质量才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关键。高校的主要客户指 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让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高校提供的 服务感到满意是高校客户层面上的目标。但是不同顾客对高校 有着不同期望值,为实现其最终目标,高校就必须对各种顾客 予以平衡关注,同时满足这些不同期望值的顾客需求。因此该 类指标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客户满意度,学生成就,学校形象。 “客户满意度”又可细分为“学生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用人 单位满意度”。其中,评价学生满意度的指标涉及学习环境(硬 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活环境(住宿、餐饮)等;评价家长满意度 的指标是学生的毕业生就业率、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优秀学生 比例、学位的获得率等;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指标包括毕业 生典型人士数量、社会和媒体对学校正面报道的次数等,指就 业的学生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 2、财务维度 高校的财务目标是“保证可持续发展”,财务稳健是高校正 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建立和完 善高效的内部流程的基础工作。本文从财务收入与财务支出两 方面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收入方面,高校运作资金主 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属于自筹(学生学费、校办 企业、校企合作)和外界人士捐赠。为此财务收入方面设计了国 家教育投入、自筹经费、社会捐赠等三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二 级指标。财务支出方面,高校资金支出包含教学、科研和基础设 施的建设三方面。因此应设立“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指 标”和“资产绩效指标”三个一级指标。“科研绩效指标”应该占 核心地位,因为衡量高校是否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科研 成果的数量。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只 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研究经费充足,才能保证科研成果 的产出。 3、内部流程维度 高校在该层面上的目标是为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提供高 效的教育管理。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效的教育管理主要包括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两方面。因此应该设立 “硕士、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比例”、“教学获奖数目”、“精品课 程数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实施程度和教学管理 体系的完善”、“执行程度”等八个指标。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和财务等维度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必 须依赖高校成员的学习和成长去解决,换言之,高校所有职能 的实现都是以组织成员富有成果的付出和努力为基础的。因 此,该维度应该主要反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习培训环境方 面的情况。具体指标选取时,师资队伍建设应包含“优秀师资比 率”、“精品课程增长率”、“核心刊物论文增长率”、“获奖科研成 果增长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教师提升的教学水 平、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也反映学校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 构,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学术科研成果所 做的努力。“学习、培训环境指标”应该由“本校教师在职进修硕 士、博士的人数”、“本校教师国外进修的人/次”、“国内外知名 教授讲学的次数”等组成。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定期监测平衡计分卡的进展 平衡计分卡每个维度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联系,是由因果 链连接起来的,但是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仅仅是臆测,很难 达到真实可靠。在实施期间,管理层必须收集非财务性和财务 性标准之间关系的强度和速率的证据。结合实际数据和相关经 验,高校应该调整相关指标,使平衡计分卡尽量将衡量财务业 绩的最合理和最主要的财务性和非财务性标准纳入。定期监测 计分卡的进展情况,有助于避免在开始就进行毫无成果地设计 “最完美”计分卡的努力。 2、对于组织成员的评价,更应注重非财务指标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渐得到应用。人是最重要 的资本,管理的本质是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人们去 实现预定的指标,因此应当将组织成员看作管理的主要对象。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校应当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针 对组织成员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和 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生,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3、认清平衡计分卡与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的关系 与平衡计分卡相比,传统评价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过度重 视财务方面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因为财务性指标不可 避免具有滞后性,高校资源的运行绩效往往是在经济事项之后 才能由财务指标体现出来,因此限制了高校战略执行工作的监 测和调控效率。这样,在财务运行绩效评价中引入相应的先导 性指标势在必行,而非财务目标最终是为财务目标服务的。 4、平衡计分卡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平衡观念来驱动组织综 合绩效的亮度,四个维度方面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这些平衡包括高校财务与非财务维度的平衡、落后指标与 先进指标的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财务维度 往往是学校战略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使学校更加有效评价和考 核业绩,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变成四个维度重要指标之一,’ 切实实现了平衡。
【参考文献】 【1]卡普兰、诺顿:综合计分卡[M】.新华出版社,2002. 【2]孔真真:论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U】.魅力中 国,2010(12). [3]张超豪: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叫.财会通讯, 2009(11). [4】张巧良、牛成拮:.管理会计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当代经济》2o11年6月(下)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