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银消费与贸易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白银的消费逐年上升,1985年白银约为900吨,1987年达到1000吨,2001年1525吨左右,2003年2050吨左右,2005年达到2600吨。
据安泰科公司统计,2006年全国白银消费量达到3000吨,2007年达到3600吨,2008年国内白银消费达到4500吨。
我国白银主要消费领域及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35%、感光材料20%,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20%、工艺品及首饰10%、其它方面15%。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扩大白银的应用领域、提高白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白银产业的整体应用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白银的消费前景十分广阔。
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白银需求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白银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钢铁、汽车、电子电器行业陷入低迷,白银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下降。
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白银的伴生矿产量下降导致白银产量有所降,且白银出现了新的用途,所以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融亨金融分析师表示中国白银产业将向大型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和国外合作的机会增多。
我国白银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未来白银的消费增长率将高于产量增长率。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白银饰品贸易中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白银消费市场。
中国白银净出口量增幅在逐年减少,2007年一举扭转多年净出口局面,全年净进口白银实物量1067吨。
在出口银锭、初级银不断增加的同时,银粉、半制成
银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出口与进口同比均下降,但仍然连续保持净进口。
中国消费与贸易白银市场表现为:一方面,初级产品供应严重过剩,需要大量出口;另一方面,需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电子工业所需的银粉、银浆料等高科技产品。
另外,还大量进口银精矿冶炼成银锭再出口,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能源,而且把污染留在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