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遥感的物理基础
典型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不
同植物;植物病虫害
·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时间特性 空间特性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 k为玻尔兹蔓常数,k=1.3810-23 J/K; h为普朗克常数,h=6.63 10-34 Js; M为辐射出射度。单位为w cm2 m1
2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 连续变化,曲线只有一 个最大值; 温度愈高,辐射通量 密度也愈大,不同温度 的曲线不相交;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 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 移向短波方向。
不同温度的黑体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电磁波及其光谱特性
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波长愈短 ,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射的波动特 性愈明显。 电磁波的叠加原理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电磁波及其光谱特性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 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 子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电磁波是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因 此具有波动性 粒子性:它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组成的,电磁辐射 的实质是光子微粒的有规律的运动。电磁波的粒子性 ,使得电磁辐射的能量具有统计性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电磁波谱
红外线(IR):波长是0.76 m~1000m,可分为4个光谱段: 近红外(NIR):0.76m~1.3m,在性质上与可见光相似, 在RS技术中采用摄影和扫描方式,可接收和记录光红外反射。 中红外(MIR):3m~6m, 远红外(FIR): 6m~15m, 热红外(产生热感的原因) 超远红外(MIR):15m~1000m, 红外线也是RS中常用的波段之一,使用率仅次于可见光。 红外RS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热辐射。红外线在云、雾、 雨中传播时,受到严重的衰减,因此红外RS不是全天候RS,不能在云 、雾、雨中进行,但不受日照条件的限制。 微波:1mm~1m的无线电波。 微波和红外两者的特征相似,都属于热辐射性质。微波能穿透云雾 、小雨,是全天候遥感,昼夜均可进行。微波对植被、冰雪、干沙、 干土均有较强的穿透力,常被用来探测被冰雪、植被、沙土所遮掩的 地物。
0. 43~0.47um
0. 47~0.50um 0. 50~0.56um 0. 56~0.59um 0. 59~0.62um 0. 62~0.76um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三、电磁辐射源
1、自然辐射源
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常用 5900K的黑体辐射来模拟;其辐射波长范围极大;辐射 能量集中-短波辐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 和散射。 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 μm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 能量;大于6 μm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3-6 μm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不同植物光谱曲线比较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植物的病虫害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时间特征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电磁波谱
RS技术使用电磁波段分类名称和波长范围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 红 外 线 中红外 远红外 超远红外 毫米波 微 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0.01~0.38m 0. 38~0.76m 0.76~3m 3~6m 6~15m 15~1000m 1~10mm 1~10cm 1~10dm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0. 38~0.43um
电磁波及其特性 电磁波谱 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电磁波及其光谱特性
1. 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2. 机械波:声波、水波和地震波 3.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二、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任何地物当温度高于绝对温度0K时,就存在着分子运动,不断地向 外发射电磁波。实际上,世界上任何物体的温度都高于0K( 0K=273.15℃)。所以,任何物体都有热辐射。 黑体热辐射定律: 黑体辐射通量密度,可以用普朗克公式表示:
2πhc 1 M λ ( , T ) hc / kT 5 λ e 1
微波辐射源:0.8-30cm 激光辐射源:激光雷达—测定卫星的位置、高度、 速度、测量地形等。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地物的光谱特性
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 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 电磁波的特性。地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 光谱特性。
二、电磁波谱
2、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段:
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是RS中常用的三大波段。 紫外线(UV):波长范围是0.01 m~0.38m(1 m=10-6m), 其中波长<0.3 m的能量被大气层吸收,只有0.3~0.38 m。 由于紫外线在大气中传输时受到很大衰减,在RS中很少被应用。 一般只用来探测海面石油污染的范围和油膜厚度,以及测定碳酸盐岩 分布。 紫外线从空中可探测的高度<2000m,对高空遥感不适用。 可见光(VI):波长范围是0.38 m~0.76 m,由红、橙、黄、 绿、青、蓝、紫色光组成,是摄影方式常用的遥感波段。 可以粗分为蓝、绿、红三色: 蓝:0.38 m~0.50 m; 绿:0.50 m~0.60 m; 红:0.60 m~0.76 m。 可见光是RS中最早和最常使用的波段。
一、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2、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 变化的规律。
•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 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 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雪、 沙 漠、湿地、小麦的光谱曲线
•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三类发射体:
按发射率(恒等于吸收率)的大小及其与波长的关系,可以把物 体分为: 绝对黑体: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光谱发射率恒等于1的 物体; 灰体: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光谱发射率都小于1,且不 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其光谱发射率是一个与波长无关的常数。 选择性发射体:光谱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此外,如果一个物体的光谱发射率和光谱透射率恒等于0,而反射率 恒等于1,称为绝对白体(简称白体)。
一、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水:一般地,水的反射率很低,小于10%。 纯净水反射率在蓝光谱段最高。 雪:在可见光的大部分区域(0.38~ 0.70μm)内,雪的反射率都很高。 云:与雪接近(在可见光到近红外短波 段)。在近红外中波段(1.55~1.75μm) 和长波段(2.10~2.35μm),云的反射 率远远大于雪的反射率。 植物:在蓝光波段(0.38~0.50μm)反 射率低,绿光波段(0.50~0.60μm)的 中点0.55μm左右,形成一个反射率小峰, 这就是植物叶子呈绿光的原因。在红光波 段(0.60~0.76μm),起先反射率甚低, 在0.65μm附近达到一个低谷,随后又上 升,在0.70~0.80 μm反射率陡峭上升, 到0.80μm附近达到最高峰。
二、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排列制成的一张图 表叫做电磁波谱。在电磁波谱中,从左到右,波长逐渐增 大。从左到右依次是宇宙射线、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其它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谱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三、电磁辐射源
2、人工辐射源: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指人为 发射的具有一定波长(或一定频率)的波 束。工作时接收地物散射该光束返回的后 向反射信号强弱,从而探知地物或测距, 成为雷达探测。分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
遥感基础与应用
Remote Sensing
陈腾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地物的光谱特性 大气和环境对遥感的影响
河南科技学院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二、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