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级债务现状及其化解对策_以江苏X市为例

村级债务现状及其化解对策_以江苏X市为例

村级债务现状及其化解对策———以江苏X市为例□常代奇【内容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村级债务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

长期以来,村级债务为兴办村级企业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但过度的村级债务已成为村级组织运行的沉重包袱,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成了挑战。

X市村级债务具有时间长、规模大、原因多、结构复杂等普遍性特点。

本文结合X市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产生该市村级债务的多重原因,重点探讨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路与对策,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级债务;现状;成因;对策【作者单位】常代奇,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营开发办公室近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和撤乡并村政策的实施,村级债务问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村级债务沉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沉重的债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村级债务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民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村级债务概念界定我国村级债务问题研究专家牛竹梅从会计学与法律学的角度界定了我国村级债务的内涵:村级债务是指村级中一方当事人负有在将来某个时间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现金(包括存款)或商品、劳务的义务。

狭义上的村级债务也就是指以村委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义产生的借款、欠款、应付款等债务问题。

目前,我国村级债务最严重的问题主要在于狭义上的村级债务概念。

因此,本文探讨的村级债务没有特殊的外延与特指,基本以狭义内涵为立足点、着眼点。

二、村级债务概况(一)当前我国村级债务概况。

1.债务数额巨大,覆盖面广。

农业部在1999年采取抽样调查发现,全国村级约有3,600亿元的债务;2006年上半年该数字已经达到4,000亿元。

2.债务来源多元化。

由于借贷资金来源多元化,债权人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主转向了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为主。

3.债务结构复杂,用途多样。

村级债务中,存在超越财力负担兴办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借款垫支税费、借款利息形成的债务等。

4.地区分布不平衡。

调查显示,村级债务的地区间分布很不平衡。

中西部农产区乡镇财政收入有限,负债面较大;东部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在新上项目、引进技术、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起点高,相应负债金额较高。

(二)X市村级债务概况。

1.X市村级债务现状。

X辖四市二县三区一办,146个乡镇(街办),总人口76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6.3万人,2009年地方生产总值2,872.8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96元。

截至2008年底,X市村级债务总额7.63亿元,村均45万元。

2.X市村级债务的特点。

从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情况看,X市的村级债务主要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村级债务覆盖面广,基本呈递增态势。

农村税费改革后,2004年底X市的村级债务为4.6亿元。

2005年以来,因农村生产及公益事业建设,两次“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县、乡财政配套资金的转嫁,全市村级不良债务2006年底达到6.63亿元,村均35万元,到2008年底上升为7.63亿元,村均45万元,不良债务30万元以上的村达42%。

(2)债务构成呈多元化。

调查统计显示,村级债务的第一大来源是私人借款或欠款,占34.6%;第二大来源是财政借款或欠款,占27.4%;第三大来源是正规金融机构,占25.7%。

从各项借款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看,私人借款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3)债务用途多样化。

到2008年底,X市村级债务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3,912万元,占5%;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债务3,127万元,占4%;兴办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36,161万元,占56%;工业园区建设9,276万元,占12%;垫交税费2,690万元,占4%;欠村干部报酬3,119万元,占4%。

可以看出,X市的村级债务用途日趋多样化,分散性较为突出。

(4)债务关系复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村、各单位之间经济往来事项增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关系己不限于单纯的内部往来,表现为相互之间和多个村、多个单位之间的债务关系。

·612·三、X市村级债务成因分析结合X市村级债务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X市村级债务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传统的村级债务沉重。

一些村由于村级债务沉重,维持自身正常运转十分困难,基层组织很难为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必要的服务,特别是在公益事业投入的决策上也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面对沉重的债务包袱,村干部一谈到发展经济,首先想到的是钱从何来,望债兴叹。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却有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落后,认为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缺少条件、二没有资源,不敢发展,甚至不愿发展。

据调查,96.8%的村干部认为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抓,但又普遍感到难度很大,认为缺少好的发展项目的占81.1%,缺少资金推动的占74.6%,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

(三)财务管理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低。

财务管理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行为失控。

少数村干部盲目决策,举债办企业,由于市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投资项目效益低下甚至破产倒闭,大量贷款无法偿还。

二是资金账务管理混乱。

资金多头开户,开支多头审批,结算手续不清,会计资料保管不善,有的甚至长时间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坐收坐支现象严重。

三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有的村财务长期不公开,村级财务缺乏有效监督,贪污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四)集资型、膨胀型债务凸显。

在农村,由于资金的稀缺,加上融资渠道的缺位,高利贷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村办企业获得的借款,支付月息2分的并不鲜见。

在村办企业红火时,盈利的相当部分被有关人士以利息的方式拿走。

而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步入困境,又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历年积累,村级债务规模日益膨胀,早已是不堪重负。

可见,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政策性因素,也有人为性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

所以,对待村级债务不能一刀切,得区分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

四、X市村级债务的化解对策X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重、人均收入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支持方式、寻求更有效的发展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着力化解村级债务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妥善清理和化解旧的村级债务。

首先进行债务清理登记,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进行。

乡(镇)政府要抽调有财务工作经验、有责任心、公道正派的人员组成清理核实工作组,逐村进行清理核实。

在确认债权债务上,根据全面清理各村的债权债务,对金额、来源、用途、利息等情况,分类列表,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锁定债务数额。

根据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偿还责任,分别由债权人、债务人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确认,再进行公布,自公布之日起7日内,如村民无异议,方可向乡(镇)上报数据。

村级债务情况清理后,各县(区)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和办法,并进行积极化解。

对2005年底前形成的村级债务,要从农民群众和村组干部最关心、利益关系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债务着手,优先化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

对2006年之后形成的村级债务,由县、乡政府负责,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偿债计划,落实化债责任,限期化解。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防治新增不良债务。

在坚决遏制和化解旧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化解新债出现和增加问题,否则村级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积越多。

首先通过建立健全借贷款管理制度、资产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借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借贷有责任、偿还有目标,从制度上消除可能产生新的不良债务的漏洞。

还要严格举债程序。

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原则上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同时还需进行改革完善农村干部考核制度,应帮助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发展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的思想观念,科学地评价一名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的工作实绩。

建立农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管理作为考核农村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做到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选拔优秀党员进班子,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行为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

一是应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理顺各项行政关系,加强对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为的规范约束,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善于正确运用和行使权力;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使廉政不仅成为干部的道德品质,更成为遵纪守法的自觉行动。

二是应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健全乡村负债监督网,设立监督信箱和监督电话,多途径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职能。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保持村级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营造村级集体经济的宽松环境,扶持集体经济要增收、减负并重,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调整方式,给集体经济发展以有力支持。

二是实行新增地方留成财力补助到村政策。

凡村范围内新发展二、三产业项目或村招商引资到县(市)区、镇工业园区和三产集聚区的项目,企业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财力,其30% 50%的资金由县级政府直接挂钩奖励到村。

三是结对帮扶,努力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

建立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制度,市、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组挂钩联系经济薄弱村。

四是严格管理,着力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保障机制。

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的理念,理顺乡镇政府资金与村集体资金的关系,村级各项收支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等补助收入,按职能由乡镇农经部门扎口管理,防止平调、侵·712·试论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周晓惠【内容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是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

企业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全方位监控,层层把关,层层落实,使各个层面的管理井然有序,企业才有希望,才能更好地发展。

因此,能否搞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并由此产生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指标【作者简介】周晓惠(1966 ),女,徐州供电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