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优秀退伍军人先进事迹材料宣传
篇一
***,男,1972年2月出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12月至1994年12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一师服兵役,1995年8月退伍安置到市棉麻公司,2014年11月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他退役不褪色,把奉献看作责任、付出当作回报,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继续发扬在部队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村庄,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老少爷们增收当做自己的追求,把为老少爷们解难题办实事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仅仅4年零1个月的时间,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标杆村”,用真情奉献谱写了一曲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嘹亮凯歌,用敢为人先的态度诠释了退役军人的优秀本色。
老少爷们亲切地称他为“主心骨”“当家的”和办真事、办实事、办好事的“三事”干部。
他本人也被评为“安丘市劳动模范”、《中国新农村月刊封面人物》、潍坊好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潍坊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潍坊市“乡村之星”。
强基固本,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2014年11月,他回村担任支部书记时,村集体没有收入,负债
40多万元,党员队伍老化,作用发挥不明显,威信不高,整个村子像“一盘散沙”。
面对这些困难,这个在部队“熔炉”里锻炼过的黝黑汉子,决定先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抓好党员干部管理入手,凝聚起村里发展的活力。
为了让村集体“有钱办事”,2015年初,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对村里的闲置土地、零星荒地进行整治开垦,新增加村集体土地63亩。
趁热打铁,他坚持“一把铁尺量到底”,对村内耕地进行了重新丈量,依法收回群众多占土地328.5亩,他带领在近400亩的村集体土地上,栽植了大樱桃和黄金蜜桃,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余元。
他注重抓好为民服务提升,充实了党群服务点,完善农村党员“网格化”制度,由村“两委”干部和有能力、威信高的党员担任网格长,划定责任服务区,就近联系帮扶周围农户;围绕解决发展规模经营、完善基础设施等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建立了村“两委”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的村级自我服务机制。
他还注重年轻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几年来新发展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热心服务群众的3名青年入党,为村级班子储备了人才、打造了梯队。
培育产业,趟出富民强村路子
他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老少爷们收入当作第一要务。
北南戈庄村,没有区位优势,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要想致富,只有在土
地上做文章。
他立足村情,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展起了大樱桃、黄金蜜桃,培强做大了林果产业,找到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致富增收相结合的路子。
他主导注册成立了安丘市泊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打破零散种植、户户管理的传统,把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出去,实行规模化经营,先后流转土地486亩,带动群众亩均增收1万元。
自己创业不难,带着大伙一起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是要赢得老少爷们的信任。
为此他自掏腰包,领着老少爷们外出考察学习大樱桃、黄金蜜桃种植技术,老少爷们一看他是真想干事,就动了心跟着干。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发展起大樱桃560亩、黄金蜜桃326亩,建成大樱桃大棚21个。
他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对村集体大樱桃、黄金蜜桃,分别按合作社20%、村集体30%、农户50%和村集体10%、农户90%的比例分配收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去年12月,省发改委专门到村调研,对这一做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村集体黄金蜜桃基地被授予潍坊市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
3月21日,《潍坊晚报》刊文“北南戈种果树,落户村变成致富标杆”。
办好实事,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老少爷们几辈子住在一个村,都是老邻亲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伙信着我了选我干支部书记,我就要当好这个家,叫老少爷
们过上好日子,有个好的居住环境。
”这是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2014年的北南戈庄村,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村内道路全部被建新不拆旧的房屋、烤烟房给堵住了,车辆进不来出不去,是出了名的“迷宫阵”,都说北南戈庄真成了“北难过庄”。
2014年冬天,他领着村“两委”干部、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利用55天的时间,动用机械拆除了破旧房屋17处、烤烟房26处。
道路通了,老少爷们的心也一下子亮堂了。
这55天时间,这个黝黑的汉子没吃上一顿“舒心饭”,错过了饭点,就泡方便面、啃火烧。
去年9月以来,他多方筹集资金,新修硬化道路5条、桥涵2座,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
现在的北南戈庄村,老少爷们一提起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北南戈庄,再也不是过去的迷宫阵和北难过了,是象棋盘,怎么走也行了,畅通无阻了”。
村里的主干道路硬化了,他又以打造美丽村庄为目标,栽植绿化苗木3000余株,实现了村庄的硬化、美化、绿化。
面对老少爷们的需求,他筹集资金10万元建成文化广场2处、910平方米,配套休闲健身器材,让老少爷们健身娱乐有了场所。
自去年开始,全村148户群众全部喝上了免费自来水。
今年1月31日,《光明日报》刊文“北南戈村党支部书记***:你心里有百姓,百姓心里就有你”。
抢抓机遇,加速乡村振兴落地
他积极争取金冢子镇党委、政府以北南戈庄村为中心,打造金乡福地田园综合体,今年6月19日,启动了整村搬迁改造,2天时间完成全部148户搬迁,实现了房屋签约率、拆除率两个100%。
按照田园社区标准,在村庄原址建设133套二层安置楼、12栋民宿,全部设计鲁派现代民居,建设商业街、社区服务中心、村“两委”办公楼,配套村史馆、文化馆和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设施。
目前,二层安置楼和沿街商业设施均已封顶。
他又依托勘探出的地热资源,以村集体地热资源的方式入股,引进山东安易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众城嘉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温泉旅游度假村项目,作为产业兴旺新的起点。
目前已完成地热水井施工,温度达到72度左右,经检测42项指标全部合格。
“三治融合”,建设和谐北南戈
村里的事,不是支部书记说了算,也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要让老少爷们当家做主,确保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他一直践行这个理念。
他积极实施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全力建设和谐北南戈。
围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他每个月雷打不动组织召开“阳光议事日”会议,对村级事务、涉及村民利益事项、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集体议事、集体评判,让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党员群众“眼皮”底下运行,连续四年实现村级“零招待费”。
他注重矛盾化
解,通过现场说法、谈法等“以案说法”的方式,让群众学法、懂法,树立法治理念,自他上任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
他注重抓实村风家风,组织成立由威信高、说理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担任的乡村道德评判团,牵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内容,告诉老少爷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制订村民从道德层面共同认可的村规民约。
每月确定一类“家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先锋党员”“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带引领,推进良好风尚成为村民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