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以长梯隘村为例
概要: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常德市农村将来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常德市长梯隘村的发展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发挥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可替代功能,使乡村旅游成为当下农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促进常德市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实现。
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指在村庄或山野进行旅游活动,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如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业文明等,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养生等活动的现代旅游业新形式。
它是乡村的脱贫致富、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国内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关于乡村旅游的政策,以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2018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大力建设发展提供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改革委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解决贫困问题的资金助推意见”,财政援助摆脱贫穷的实施,打通旅游扶贫路。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对乡村旅游也做出了明确的安排,乡村旅游是乡村建设事业的关键部分。
乡村旅游和农村振兴之间存在促进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研究背景下发展长梯隘村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总体政策指导和扶持,有助于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劳动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帮助乡村脱贫致富,实现振兴乡村。
一、常德市长梯隘村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常德市市长梯隘村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区,总面积29500亩。
常德市长梯隘村旅游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颇多,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奇观,例如白丈峡、红石林、夹山垭云海等,还有传承已久的农耕文明、土司文化和民俗艺术。
并且在近几年的大力开发下,旅游产业发展卓有成效,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等多种称号。
近两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长梯隘村发展状况下,每年投入约100万元的经费用于长梯隘村旅游专项。
长梯隘村通过印刷宣传画册或在媒体平台上发布视频的方式对景区进行宣传推广,展现出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风俗人情。
在文化旅游的大力宣传下,长梯隘村的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当地重点产业,其游客队伍包括户外运动者、摄影
爱好者和画家等。
它每年进行接待的游客约5万人次,给村庄和周边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个可观的收益,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常德市长梯隘村也逐步改善村里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建设基础设施,给当地居民更好的生活体验。
主要农产品有苦瓜、韭菜、玉米尖、草莓、莲藕、羽衣甘蓝、杏子,村内企业有锻件厂、沙石厂、路面砖厂、织布厂、电光源厂、硅石英沙厂,矿石资源有白云岩、辉铜矿、含钾岩石,村里单位有长梯隘村快递站、长梯隘村村委会、长梯隘村党支部、长梯隘村活动室,自然资源有红石林、天目洞、岩子口峡谷、百丈峡、夹山垭云海,文化资源有土司文化、民俗艺术(山歌、九子鞭、薅草锣鼓)、土家民居。
与此同时,当地的旅游产业向着丰富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展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逐步衍生出了自然景观区、种植业区、村容景致区以及民俗风情区等多种模式。
各个模块同时发展,在常德市长梯隘村形成了乡村旅游网,从整体上提升了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同质化,创新度不强。
常德市长梯隘村的乡村旅游资源繁多,但旅游活动内容较为单调,容易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
虽然常德市长梯隘村有数量众多的农家乐,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也无法避免单调重复的活动,没有给游客新鲜感和很强的体验感。
旅游活动大多是在观光、餐饮、垂钓、采摘等层面上,没有更加丰富多元的活动,无法突出当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特色,易让人产生体验疲劳,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和高品位的需求,缺乏市场吸引力,导致期望值和体验值差距过大,游客重游率低下。
此外,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旅游产品的自身设计和配套设施没有紧跟社会潮流和科技发展,难以吸引到游客的眼球,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
2.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碎化。
乡村旅游行业具有行业关联度高和辐射性强的特点,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联系结合,并且和其他第一、二产业也都有联系,但常德市长梯隘村的乡村旅游各类产业融合度不高,仍旧保持原来单一的产业模式,乡村旅游中全域旅游、主题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文结合型旅游等缺乏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同时,农业产业资源的整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乡村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等都有所不足,导致常德市长梯隘村的乡村旅游业缺乏长期竞争力,影响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从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其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接待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虽有部分高学历的经营管理人员,但大部分经营者仍以景区周边居民为主。
由于乡村发展缓慢,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旅游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专门培训,所以在景区管理经营和服务接待上有所欠缺,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乡村现有的资源。
且当地旅游层次低,在满足游客提供多样化、
个性化需求上不足,游客的旅游体验受到影响,导致游客重游率低下,本地旅游发展无法长远,所以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产业亟需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二、乡村旅游促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一)促进产业融合,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产业体系
常德市长梯隘村应该以乡村旅游产业为纽带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实现各个产业的有机融合。
而常德长梯隘村市的产业融合的层次较低,乡村旅游中的全域旅游、主题旅游、农文结合等方面发展不足,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常德市长梯隘村应该逐渐构建起农产品二次加工和包装体系,鼓励对农产品进行科技植入,集聚民俗民居、观光休闲风景区、康养疗养机构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这是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也是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路径。
(二)深挖旅游资源,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常德市长梯隘村的乡村旅游资源数量颇丰、种类集全,但如果这些旅游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就无法凸显出当地景区的竞争优势,形成对社会大众的强烈吸引力。
目前,常德市长梯隘村的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有白丈峡、红石林、夹山垭云海等,但总体数量并不多,无法形成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因此,必须深度挖掘常德市长梯隘村的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形成差异,并做好各方面宣传工作,稳固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的推广。
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要想培育知名品牌体系,必须围绕品牌内容、品牌打造、品牌管理和品牌阶段四部分内容进行开展。
(三)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要想提升常德市长梯隘村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活力,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适当引进旅游管理的专业经营人员和服务人员,优化景区内部服务管理体制。
另外,应系统性地开设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注重培养内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员态度,从而提供高水平旅游接待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四)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关注乡村旅游产品本身,旅游产业可以对农村品进行二次加工、包装或赋予品牌形象,或对纪念品增加艺术设计,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另一重要方面是政府的规范化管理监督。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前中后期,政府都要要严格把关、及时跟踪、纠正偏差,确保在乡村的产品和服务上没有原则上差错。
此外,应不断加强建设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通讯、水利水电、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配套设施。
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健全和完善常德市长梯隘村的各项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常德市农村将来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常德市长梯隘村的发展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发挥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可替代功能,使乡村旅游成为当下农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促进常德市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显平,姜杨.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障碍及路径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2]赵梅芳.常德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3]杨旭,叶子,粟浩,罗朝芳,李秀成.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新路径探究[J/OL].轻工科
技,2019(7)
[4]孙应魁,塞尔江·哈力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依古村特色旅游发展探究[J].北方园艺,2019(13)
[5]王乃举.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微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