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一章大豆产业概况一、大豆简介二、大豆分类三、大豆营养分析四、发展大豆产业的意义第二章影响大豆价格变动因素一、大豆供应情况分析二、大豆消费情况分析三、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四、与大豆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五、大豆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第三章2009年大豆市场回顾一、2009年大豆期现价格走势回顾二、影响2009年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第四章2010年大豆市场分析与展望一、影响2010年大豆市场的主要因素二、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三、国产大豆需考虑重新定位第一章大豆产业概况一、大豆简介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别名黄豆。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
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
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从种植季节看,大豆主要分为春播、夏播。
春播大豆一般在4-5月播种,9-10月收获。
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区均种植一年一季的春播大豆。
夏播多为小麦收获后的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黄淮海地区种植夏播大豆居多。
从种植方式看,东北、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种植方式一般以大田单一种植为主;而其他地区,则多与玉米、花生等作物间作种植。
根据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大豆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色大豆、饲料豆(秣食豆)五类。
黄大豆的种皮为黄色,脐色为黄褐、淡褐、深褐、黑色或其它颜色,粒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黄大豆。
二、大豆的分类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五类: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
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
2、青大豆:种皮为青色。
3、黑大色:种皮为黑色。
4、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
5、饲料豆(秣食豆)三、大豆营养分析营养成份:蛋白质、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压和减肥的功效,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可以治疗便秘,极适宜老年人食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有大豆皂甙,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3、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5、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6、虽然大豆的营养丰富,但婴儿不能只喝豆浆,因为它蛋氨酸含量低,并且能量不足。
四、发展大豆产业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轮作换茬,增加土壤肥力大豆作为早茬、软茬和肥茬,在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豆是典型的高效养地作物,一般情况下,大豆根瘤每亩可固氮4—5公斤。
小麦一大豆一年两熟制前作小麦足量施肥,大豆可不施肥或少施肥,能很好的利用深层的剩余肥料。
实行小麦一玉米和小麦一大豆轮作或隔年轮作的方式,可明显减少病虫危害,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轮作比连作可增产10%。
发展大豆生产有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大豆供给在食物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既能食用,又可用于榨油。
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是禾谷类和薯类食物蛋白质含量的3~8倍,鸡蛋的3倍,瘦猪肉的2~3倍;氨基酸组成平衡而又合理,尤其富含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另含有10种矿质元素以及脂肪、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此外,大豆制品如豆腐、千张、豆瓣酱、豆腐乳、酱油、豆豉等,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东亚国家的传统副食品。
大豆食品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抗衰老、益智健脑、预防心脏病和防癌等功效。
大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张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豆食品将在人类健康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青睐。
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
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大约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柏。
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
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主要用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在酿造及医药工业上。
3.大豆的综合加工利用前景广阔随着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被逐渐发现,大豆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不断加深。
据统计,到2009年,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或精炼提取的大豆制品已达1.2万种,其中包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传统豆制品和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兴豆制品,如大豆纤维食品、大豆磷脂食品、大豆异黄酮产品、大豆肽和水解蛋白质产品、大豆仿肉制品等,还包括以大豆为原料的化工制品,如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纺织品等。
通过大豆的精深加工,可提高大豆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章影响大豆价格变动因素一、大豆供应情况分析1、国际市场供应情况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4-5月,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10月份。
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
美国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应国,其生产量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2、国内大豆的供应情况作为一种农产品,大豆的生产和供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大豆种植、供应是季节性的。
一般来说,在收获期,大豆的价格比较低。
其次,大豆的种植面积都在变化,从而对大豆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第二,大豆的生长期大约在4个月左右,种植期内气候因素、生长情况、收获进度都会影响大豆产量,进而影响大豆价格。
3、进口量我国是国际大豆市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因此,国际价格水平和进口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内大豆价格。
二、大豆消费情况分析1、国际市场需求因素分析大豆主要进口国是欧盟、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而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变化较大。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锐减,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
2、国内市场需求因素分析大豆的食用消费相对稳定,对价格的影响较弱。
大豆压榨后,豆油、豆粕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影响因素较多。
大豆的压榨需求变化较大,对价格的影响较大。
三、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作为食品,大豆的替代品有豌豆、绿豆、芸豆等;作为油籽,大豆的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
这些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大豆价格也有间接影响。
大豆的价格与它的后续产品豆油、豆粕有直接的关系,这两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化,将直接导致大豆价格的变化。
四、与大豆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1、农业政策的影响在国际上,大豆主产国农业政策对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很大。
1996年,美国国会批准新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使1997午美国农场主播种大豆的面积猛增10%,成为推动大豆价格大幅走低的因素之一。
国内农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大豆价格产生影响。
2000年,国家鼓励农民多种大豆,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2、贸易政策的影响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商品的可供应量,对商品的本来价格影响特别大。
在入世以后,我国大豆的进口关税要降低到3%。
同时,由于大豆进口配额无法实施,未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3、食品政策的影响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要求美国出口欧盟的大豆分离出"基因改良型"大豆,并对"基因改良型"大豆贴上标签。
如果这一食品政策实施,那么就会对世界大豆市场,特别对转基因大豆产生影响。
五、大豆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中国大豆的进出口量,在世界大豆贸易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之间互为影响。
大商所大豆期货价格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价格,其价格趋势相同,同时各自还具有自身的独立性。
第三章2009年大豆市场回顾一、2009年大豆期现价格走势回顾与2008年的行情相比,2009年国际大豆市场走势相对平稳,没有08年的大起大落。
尽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没有出现长期的单边走势。
国内的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了国际大豆的供需格局,国内外价格也几度失去了联动性。
从全年CBOT和国内连盘的走势来看,美豆呈箱型的震荡整理态势,而国内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则是震荡攀升的态势。
从国内外大豆市场2009年的走势看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1、2月份2009年年初,金融海啸的余音还未消退,CBOT大豆再次回到跌势之中。
而2008年底国内实行的大豆托市收购政策,也对国内大豆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支撑效果。
但是,大量的收储以及不断走低的美豆价格,却使得国产大豆价格相对进口大豆价格显得偏高,从而出现了近几年罕见的内外盘倒挂的现象,国内连盘大豆期货价格远远要强于CBOT大豆价格。
2月底,美盘大豆几乎二次试探2008年12月的低点,而内盘同期虽也有所下跌,但距离前期低点甚远。
但国内的收储最终还是使外盘受惠,较大的内外盘价差使得国产大豆基本退出压榨领域,这也是接下来出现“中国需求”推动美豆价格上行的主要原因。
第二阶段:2009年3-5月份随着世界各国救市措施的陆续展开,世界经济逐渐回暖,原油价格稳步反弹,避险需求的美圆指数也因风险暂时过去加之美国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引发了市场的抛售,导致美圆指数下跌。
同时,在南美减产和美豆库存降低的炒作下,美豆期价强劲走高,期价自830美分/蒲式耳冲高至近1200美分/蒲式耳,涨幅高达45%;在这期间,国内连盘大豆价格则远远弱于美盘大豆价格,维持在3500元/吨一线震荡,至5月下旬涨至3800元/吨。
第三阶段:2009年6、7月份国内大豆供应短时间内较为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庞大的国储大豆可能进行抛售,而相对廉价的南美大豆将逐渐进口上市,后期中国可能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
更为重要的是,生长期良好的天气使得天气炒作不能如期进行,后市大豆市场将面临着庞大的供应。
面对这种情况,内外盘大豆双双高位回落。
第四阶段:2009年8-12月份随着大豆收割季节的到来,美豆创纪录的单产一直成为市场上涨的阻力,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元的贬值却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美豆价格在880-1100美分区间内震荡前行;与美豆不同的是,国内大豆收割完毕之后,市场认为国家势必再次出台收储政策来保护国内大豆产业和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