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建设.doc

财政学建设.doc

财政学建设
一、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过去财政学被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直到目前为止,财
政学专业也是经济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这样的定位已不适应现代经
济、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财政学的内涵已经大大超出了纯经济学的
范畴。
首先,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部门经济学。它研究社会资
源如何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配置、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以及
提供哪些公共产品等问题;同时,它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并主要运用效率准则衡量其经济行为。作为政治范畴,财政伴随
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其目的在于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收支规模的大
小及活动范围都与政府职能息息相关,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而变化,衡
量其行为的主要准则是公平,不仅要达到经济公平,更要实现社会公
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
不断的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市场
中的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职能侧重于经济目标,计划
经济集中表现为审批经济、权力经济,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和缺
位“三位”并存的现象;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存
在重叠、交叉,与市场经济、WTO所要求的服务观念格格不入。随着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主体将由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来承
担,政府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工程、调控宏观经
济、公平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责。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它通过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
政支出为实施国家职能提供财力保证,同时对市场的运行发挥宏观调
控作用,弥补和克服市场失灵和缺陷。财政职能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
题中应有之意,“公共财政”应“公共服务型政府”而生。政府职能
转变与财政体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
的关系。变“经济建设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的重要
方面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
完善的前提和条件,公共财政建立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诸如政资不分、
乱收费、盲目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随意更改预算等就
是“官本位”在财政中的具体体现,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首先要
界定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转变政府职能。与此同时,政府职能的转
变也需要公共财政体制的配合。
其次,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作为经济学,财政学揭
示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作为政府宏观
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及其运用。作为管理学,财政学侧重于财政收
支管理,具体包括税收管理、公债管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及其管理、
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财政投资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
度管理等内容,其目的在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收支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的财政三大改革更强化了其管理性。
二、关于财政学的专业定位问题
既然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又是
政治范畴,财政专业的专业领域也应相应拓宽,从单纯的只为政府部门
(财政、税务部门)培养人才拓展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培养人才。专业培养方向既要考虑政府(政治)需要及政府职能转
变和机构改革的形势;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包括新兴的非赢利机构和
组织的需要;还要考虑市场化的影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各类单
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领域。
三、关于云南财贸学院财政专业的特色问题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也是强调特色和个性的时代。在中国改
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后的今天,云南仍然是一
个比较落后的省份,云南财贸学院作为云南省重点财经院校,专业的设
置和人才的培养也应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
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财税理论发展及体制
变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二
是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学习和研究东盟国家,尤
其是与我国接壤各国的财税体制,争取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全国的前
列;三是考虑云南边疆、多民族的省情,从云南财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
比如研究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云南省及省以下财税体制及转移支
付问题、县乡财政困难及解决办法、民族自治地区财政问题、“烟财
政”问题等,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四、应重视财税法规和财政监督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也应重视财税法规
建设及执法问题。近年来的财政审计结果表明,财政执法问题不容乐
观,财政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必须加强财政监
督。财政监督一方面应从预算编制、审批工作入手,使国家预算收支
及决策过程逐步公开、透明。国家预算是规范、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
的唯一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公布的往往只是总数、总预算、使用的大体方向,部门预算和收支的
具体内容并不对外公开,很难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公开性”是国
家预算的重要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的部分内容外,国家预算收支及决
策过程应以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以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和主人翁
责任感,将国家财政收支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要加强
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调整作
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调整仍很频繁。要加强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查监督作用,全面介入各级政府预算的编
制、执行、调整及决算工作过程,按法定程序对预算执行与管理中的
问题及时提出质询,强化依法理财。
五、关于财政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问题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财政专业主要课程除《财政学》、《中国税
制》、《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当代财政理论与政策》等
原来设置的专业课外,因重视和加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分类支
出管理》、《地方财政》、《财税制度比较分析》、《行政管理学》、《政治
学》、《行政法》、《东盟国家财税制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中注意改
进教学方法,多介绍相关案例和现实情况,避免纯理论的说教,坚持走
实践——理论——实践的道路,让学生做到理论清晰、知其然也知其
所以然,实际工作也明了,缩短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的时间和心
理落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