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orl a lllOUll-
w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Those IMng
mountain.nI∞e IMng
ne,lllc.water
tain live off the
live off the
horse
water.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都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些比喻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往往给人以启迪、智慧和力量。如: 汉谚:人生一世,草木一春M蛐h豳but
0111e
color”(那完全是另一码事)。英语中有∞wise髓
蚰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 人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 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怕听到它的叫声,
llfe,g嘲8
认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 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A。wise够蚰oWl一语对讲 汉语的民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3)宗教信仰。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 的,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谚语 受其影响显而易见。汉谚中有。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3l卷第1期 2009年2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帅Collie
VoL 3l,No.1 Feb.2009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冯龙飞 王昭宁
宜春336000)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摘要: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语 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对美。汉谚语作了比较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 论述了荚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策略 中圈分类号:11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舳X(2009)01一0070一04 英语谚语最早见之于八世纪的古英语,是英美等国人 一、引育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汇集了人民大众集体的智慧,经过长期的积累,科学的概 括,艺术的操练,以形象的比喻,总结生活经验,阐述人 生哲理。谚语形象鲜明生动,内容深入浅出,寓义意味深 长,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因此雅俗共赏,妇孺 皆知,世代相传而影响深远,有些已成为流传于古的至理 名言,诫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语 而为百世师。” 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 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从广义上讲,谚语在汉英两种语 言中具有语义整体性,结构稳定性和语法的不规则性的特 点,加上人类感受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 相近或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谚语。例如:失败是成功之 民的口头创作,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大不列颠 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凝集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定规律,也从各方面反映出大不 列颠民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 作为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英语谚语根源于口语,且与一 般的口语句子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它们在人们长期广泛的 运用中已成为一种言简易赅地表达某个思想,某种含义的 定型造句,常常富于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比喻,意义含蓄, 耐人寻味,且具有多反面的修辞特点和结构特点。 (一)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1.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 由于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种种共性,人们的 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繁密那是相似的。因此,尽管 讲汉语的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英语和汉
light帅rI【(人多好办事)a
mt
cr∞8ing
thc streeti6 ch曲缸by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you wm
伽8 the b耐萨When班get
to
it(船到桥头。自会直)等。
以上谚语在寓意和形式上完全相同,此外,也有谚语 形式稍有差异而寓意相似的例子:Km t啪biIdB w汕。嘶
e,ak
wiⅡbe
rewarded试tIl伊0d,and evil witlI
air(水中捞月);tread
eggs(如履
薄冰);这类谚语比较难理解,因为在英、汉各种语言中代 英谚:一朝鲜,吃遍天He
who every-
指的事物与表达的寓义完全不同。翻译起来相当困难。 2.英汉谚语产生差异的原因
where
veals
a
per∞n§he吼
is衄important
to
英谚:Face
m蛐够tlle bank
is
to
the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等都是佛教中特有的事物来做比喻的,反映了佛教对中国
hee.人要脸,树要皮。
Justice
h胭long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Time
8帆有其父必有其子.
§eggs is nO smoke witllout fire(无风不起浪);put aIl o睇 in加e basket(孤注一掷);cry up rune aIId sell vinegar
样穷)。另外,英语的no Clr∞¥,∞cr口wII(没有十字架,就 没有王冠)。就像耶稣没有受。钉在十字架上”(eruei矗Ⅸ- i佣)之苦,就无法升天堂一样,一个人不受苦受难,就别 想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英谚中有Love
母(Fail峨i5 the州her of su∞嘲);眼不见,心不想(out
0f Bight,out 0f
milld)等。但这只占谚语中极少部分,而大
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例如:蚵l【e while tIle iron is Ilot(趁热打铁)cons劬t“ppiIIg we49r¥d圮s幻峭(滴水穿
石)many
hands make
量的谚语则表示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物质文化,还 是精神文化都不尽相同,毕竟中西方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中、英语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差异,研究和比较其差异,将 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的规范以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如果 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则翻译时必然会引起歧义;但通过分 析比较,找出其规律,则会使译文达到。信实,通达,雅 致”之效果。 二、汉英谚语的比较 谚语,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商时代,指“在群众中间 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在语音上重视声韵,用词上讲究凝练,句式上注重对称, 表达上力求形象,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上绚丽多彩的瑰宝。
i8 11∞11・
习俗,思想的影响。在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特别 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 关的谚语如:鲫poor∞the
Chinch
ey一寸光阴一寸金。
Ljke
father,like
moul把(象教堂里老鼠一
(二)差异或相反的谚语 1.英汉谚语的差异 由于文化对语言有重大影响,谚语往往表现出鲜明的 民族特征。因此,英、汉谚语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 形式表达上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相反。例 如:There
reputation sits still A bad
one删about善有善
h舶鲫蛐,has
成蚀把米);溯a
蚂蚁);to
worln
will turn(狗急跳墙);birds of
hen
On a
feather(一丘之貉);like
fish in the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
oil
报,恶有恶报G00d
is blind。
这是西方深化的产物,源于古罗马爱神Cupid,或古希腊爱 神Erie的别称。the
blind
God”,相应的汉谚可为“情人
眼里出西施”。这些谚语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
・7l・
万方数据
第1期 带有明显的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1卷
到的某些掌握或传说还不为人所熟悉,因此,这类情况一 般不宜直译,而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Diamond
CUt
(4)生产活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语言,谚 语常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汉语中。趁热打铁”与 英语中的strike
the iron when it is
dia・
mond直译为。砖石切割砖石”,但有些读者不会明白其中 的意思。因此,选用。强中自有强中手”来翻译这个谚语 就很贴切而且明白易懂。Rome
a
part
无所求,无所得Nothing 便,自己方便He 受益H肌glItiness
who
c撇,nothing
have。与人方
(1)地域方面。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 间地域内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 特点。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 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在同自然景观或物体来做比喻时,语 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汉谚中。有眼不识泰山”。泰 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 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汉谚中用到了这 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那些显赫重要的人物。又如: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英语中是 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咖∞(一箭双雕)衄y∞鲫w,you诵U r∞p(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look b面m y伽Ie8p(三思而后行)。
这类谚语容易理解,因为在这类谚语中大多使用比较 普通的词汇,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 没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因素。 2.相似的语言特征 (1)用词精练,句式整齐。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 提炼,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简洁凝练、言简意骸,
收稿日期:2008—12—19 作者简介:冯龙飞(1982一),男,江西宜春人,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70・
万方数据
第1期
冯龙飞等: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挂羊头,卖狗肉);the
coat,
第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