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世界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LOW CARBON WORLD 2014/5 !!!!!!!!!!!!!!!!!!!!!!!!!!!!!!!!!!!!!!!!!!!!! (5景观环境保护措施。根据道路沿线的景观特征、自然 条件、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人文资源分布及植被分布情况,对沿线敏感路段进行景观设计。对路基、隧道、桥梁以进行绿化,对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景观绿化应坚持“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原有景观较好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其原有景观;在原有景观不理想的情况下,重新种植植物以适应或改善现有景观;绿化植物要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植物,或是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设计绿化的栽植形式时,应考虑是否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和促进行车安全。在公路路域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美化的同时,应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使公路、绿化带与沿线山丘和山林的植被和谐地融为一体。
(6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对建立在环境敏感区的公路或穿越森林的公路,应请有关单位对野生动物生境进行调查,若施工必须经过这些地区时,施工一方面要避开其繁殖季节,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施工场地周围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动物误入工地自伤其身。另外在道路设计时还需考虑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7管理措施。公路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 (8其它措施。公路方案设计应进行方案比选,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低路堤、浅路堑或桥隧方案,或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设施,缩短边坡长度,节约用地,以减少公路建设对
环境的影响。在深挖高填路线的路基施工中,路基两侧应建立雨水导流沟渠,将冲刷路基的泥水引进沟渠,防止大规模水土流失。公路施工取、弃土场要集中堆放。取土需分层取用,取出的表土单独存放,待施工完毕后需回用至绿化,其余弃土尽可能都利用造地。 4结语 公路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公路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只是片面的重视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公路选线选址,完善工程的设计方案,做到景观与绿化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勤金.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J].经营管理者,2009(15.[2]段建力.鸡讷公路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3]肖泽玉.浅析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7.[4]郑光超.影响和制约邯郸公路建设地方问题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收稿日期:2014-3-31作者简介:陶玉(1985-,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影 响评价、环境工程工作。 论述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林毅伟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环境监测站【摘 要】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环境保护的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现状的了解,并且根据现状探讨未来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不断地完善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066(201409-0018-02 引言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 一项不可以缺少的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监测不仅能够为环境质量的状况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基础,还能够为环保部门进行管理制度以及法律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还能够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对其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 1.1监测人才依然欠缺 就目前来看,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监测人员与日益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因为编制不足的原因,所以从事环境监测的人员的数量不多,并且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基础薄弱,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并且对于一些关键岗位,缺乏符合要求的技术复合型骨干人才,整体素质低下。特别是一些区级和县级的环境监测站,队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更是突出,无法形成监测能力。
1.2环境监测能力仍显滞后 目前,环境监测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监测能力也相对得 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人员以及仪器的配置上面还不够完善,使得环境监测的能力还有些滞后。在环境预警、应急方面,因为现场缺乏监测仪器,并且缺乏环境应急监测车辆,所以环境预警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还比较低下。此外,环境监测的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也是层次不齐的,对环境监测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现有的监测能力与拓宽的环境监测领域有差距;常规监测能力尚存不足,由于硬件条件差,不能全面开展国家和省里要求监测的项目,不能全面地发挥监测的职能;区、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差距明显。 1.3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仍然偏低 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激烈竞争机制,导致对人才的引进以及管理工作很不乐观。一些监测站因为存在编制问题,所以通常只采用保守的方法,导致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监测队伍人才的不足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缺乏复合型的高级人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某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监测人员、技术、设备跟不上,疲于应付。这种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局面,弱化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服务质量,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偏低。
环境保护 18 低碳世界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LOW CARBON WORLD 2014/5 1.4经费缺失仍是环境监测的突出问题 目前监测工作要求的经费和检测资金来源的渠道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仍然是经费问题,这无疑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拥有大量的资金,才能够完成环境监测繁重的工作任务,才能够完成减排监测、污染源监测以及土壤调查等工作。资金不足的现象还会导致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不完善以及标准化建设落后的现象。虽然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还有待提高,很多区、县级的监测站监测设施不足,有的监测站不仅缺少合格的监测用房和必要的监测设备,还没有相配套的通信平台。由于监测站的经费不足,监测人员的工作费用难以得到保证,使得监测人员缺少积极性,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
2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2.1建立环境质量考核机制, 提高环境监测的执法力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对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视,将环境质量 作为环境保护考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依据。环保局应该制定环境质量目标考核与生态环境补偿办法,对每年政府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如果未完成目标任务,将会从其的财政资金中,扣除一定数额的资金。
2.2要健全环境质量监测制度 科学制定环境监测方案,确定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项目、频次,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根据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和预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健全环境质量监测制度。
2.3加强例行监测, 扩大监测领域监测站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和实际监测能力,要积 极率先把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纳入例行环境监测,要探索扩大环境监测领域,逐步开展生态、土壤、生物、振动、光、热等监测,加强辐射环境监测。
2.4整合监测力量, 加强区域、行业、企业联动监测以市环境监测站为技术龙头,整合行业监测站、企业监测
站以及其他监测机构共同参与污染源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和环评监测、实施联动监测。通过市站带行业站、企业站的方式,使各级、各行业、各企业环境监测人员在干中学、学中干,提高全市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全面履行新时期环境监测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今后,环保局要制定对行业、企业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办法、将其纳入管理,逐步对行业、企业监测站监测技术能力、监测范围进行认定,认定后的行业、企业环境监测站可受市环境监测站委托开展其内部认定的监测范围内的监测工作。 2.5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要按照环保部关于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部署,积极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以“以奖促治”村庄(乡、镇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下饮用水水源、空气、土壤等要素监测。环境监测站要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
2.6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排污企业自行开展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制 度,规范企业自测行为;理顺企业自测、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监测和环保部门对污染源排放的监督性监测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监测的作用。
2.7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说清污染源状况要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的管理,要督促排污企业加强污染源监测基础设施如排污口、监测平台等规范化建设,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排放基础信息档案,组织编制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要加强对企业排放重金属的监测和排放区的环境质量监测,摸清重金属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统计区域重金属排放总量,分析其与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关系,逐步开展污染源温室气体监测工作,为温室气体减排奠定基础。
2.8加快能力建设, 保障运行经费目前,党中央已经出台了很多的举措,这些举措对于扩大 内需、促进增加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环保的投入方面也大大的增加,所以不许紧抓这一有利时机,使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着力解决监测技术人员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监测用房面积不够、监测仪器设备缺乏、监测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保障监测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