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广州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内容导图
一、实施背景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素质培训转变,教学方式逐渐从教师的宣讲向教与学的互动转变,教学资源逐渐从课本向数字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工具也逐渐从传统的多媒体平台向智慧教学平台转变。

新兴的多媒体课件、互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使得我校传统多媒体平台很难兼容和适应。

传统多媒体教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模式创新及其成效
(一)信息化模式创新
1. 教室原有模式
我校教室多媒体从2009年建设以来主要采用传统的“中控+电脑+音箱+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的信息技术方式,建设时间早,使用频繁,故障频发,难于管理,维护成本高。

多年来使用传统的多媒体平台,教师主要使用PPT授课,授课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课堂教学互动。

由于设备集中布置在讲台,教师授课需要操作,形成了“围着讲台转,看着课件讲”的教学行为。

2.信息化支撑的新模式
智能教室是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

结合先进的技术发展和大量的案例,我校于2017年推进了智能教室建设项目,建设完成84间智能教室和一间数字智能公开课室,采用“80寸触摸一体机+推拉黑板+无线音箱+录播设备+门禁系统+授课助手+集控平台”智能一体化模式。

同期还进行了教室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改造,及配套的资源平台和教学软件平台建设。

智能教室投入使用一年来,借助智能设备与教学平台,通过教师们不断实践和总结,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新模式,促进了学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1)混合式教学
教师借助智能教室的资源库和教学工具功能实现混合式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互动、资源共建共享、同课异构等新的教学特点。

①混合备课。

教师在家或办公室备课,按课前预习、课中内容和课后作业等阶段进行设计。

在教室打开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调用课中授课内容进行授课,实现O2O混合备课授课。

②混合教学。

授课时,教师使用线上课程资源,根据备课的内容,运用视频、音频、3D模式、模拟软件、虚拟仿真等多种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O2O混合教学;
③混合评价。

授课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利用提问或测验获得反馈,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提交学习中的评价。

线上,通过学生的测试题库、平时上交的单元练习、网上讨论的表现等进行评价。

(2)互动式教学
“所见即所得,所触即所动”是智能教室呈现的实时互动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效果。

①课堂互动教学。

基于触屏技术的实现,智能教室改变了传统多媒体平台所欠缺的互动教学环境,课堂上师生可以直接在触摸一体机上进行手写操作,可以完成单据填制、课堂测试、屏幕演示、模拟操作、3D展示等多种教学互动场景。

②手机互动教学。

基于无线同屏技术,教师授课时通过手机上的授课助手app实现授课教学,达到移动教学目的。

通过手机授课,实现控制课件播放、批注重点、拍照上墙、手机同屏等移动教学互动场景。

③实时互动管理。

上课点名,通过教室触摸一体机上的“班级优化大师”,现场签到。

教师设置课堂行为管理指标,如:积极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等,在课堂进行中,结合授课、互动、测试内容等随时调用进行现场评价,实现课堂行为管理。

(3)直播式教学
我校日常的教学计划中,涉及到全校或一个年级同上一门课,如《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直播录播同上一门课是智能教室的扩展使用,使得原本课室的智能多媒体平台变为一个个终端应用载体,并合成为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一个整体。

①直播课程。

84间智能教室可直接观看授课教师的直播课堂内容,直播结束后,授课内容自动形成课程视屏,可供后期点播学习。

②录播课程。

借助于课程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将录制好的课程放在平台上,结合平台的权限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同年级或者班级可以同时收看不同的录制课程。

(4)集控式教学管理
智能教室整合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教学控制系统为一体的集控管理模式,实现远程对智能教室设备的管理。

集控式教学管理让教学管理可视化,教学质量可监控。

①推送通知。

教务部门实现在后台推送各类教学通知,教室触摸一体机的界面顶部滚动播放,师生在上课时能第一时间看到学校的紧急通知。

②考勤管理。

教师授课通过刷卡打开设备,后台可以统计分析打卡时间,可作为教师授课考勤信息;
③内容监控。

集控后台可呈现各智能教室触摸一体机正在授课的内容,可同步录制授课内容,教务部门在后台就能关注每个教师教学内容;
④课程反馈。

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掌握各智能教室教师授课情况,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馈教学效果。

(二)实践成效
一年来,教师在智能教室授课近4万节课,涉及会计、商务英语、金融实务、电子商务等9个大类学科近150门课程,综合使用率达67%(注:部分专业实训课在实训场所完
成)。

累计完成了《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劳动保障讲座》、《假期安全教育》等7门主题课程的全校直播。

1.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经过对教师们《听课评课报告》的分析,在智能教室授课后,教师授课内容元素增多,课堂互动增强,学生们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课堂更为活跃。

2.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下80%教师可以熟练使用信息化
教学工具,如白板5、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101PPT、
UMU互动等,进行教学设计与应用。

70%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制作工具,如Camtasia、Focusky、万彩动画大师、Articulate Storyline2等,制作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

3.信息化教学大赛屡获奖项。

2017年,教师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说课大赛,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参加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说课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4.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一年来,学校累计接收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云南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商贸学校等近20所中职学校前来参观交流,探讨基于智能教室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经验与反思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我校把智慧教室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
通过智慧教室环境建设推动配套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

通过教学环境改变倒逼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配套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组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形成了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把智慧教室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正好切中当前我校教学
改革的要害。

智能教室让师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为师生带来全新的体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师借助智能教室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推进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应该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伴随着智能教室的教学环境营造,我校越来越多的专业和教师已经开始新一轮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把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放在开发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上,以此来全面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问题,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基于智慧教室,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为保证信息化教学顺利实现,该校首先于2017年推进了智能教室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智能教室和一间数字智能公开课室。

借助智能设备与教学平台,该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直播式教学、集控式教学管理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该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该校的课堂教学效
果改善明显,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显著,信息化教学大赛屡获奖项,示范辐射作用较为明显。

建议该校对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采用图式法加以表达;同时,在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凸显学校的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