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20一■论文广场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2年第15卷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王彦瑞‘,王东’,周建 ,王磊 ,赵轶 ,荆文明 
(1.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1) 
(2.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天津3∞451) 

[摘要]以国外某油田开发工程海底混输管道管网为例,利用0LGA 6.2瞬态模拟软件,对管道沿程流体流型、管网出口液流 
量的变化、段塞形成以及出口气液流速变化情况等进行流动保障分析研究,指导下游段塞流捕集器、转输泵等产品的设计, 
为整个项目提供啦术支持。 

[关键词]流动保障:海底管道;多相流;数值模拟;段塞 

流动保障的含义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在 
整个油田开发期内,将石油经济地开采出来并输 
送至处理设施”。该理论最早于1992年Deepstar 
合作组织(由多个石油生产及服务公司组成)提 
出,其背景是墨西哥湾深海油田在生产中遇到严 
峻的技术挑战【1】。本文以国外某油田为例,研究海 
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的流动保障问题。 

l项目概况 
本项目涉及三条海底混输管道,三条管道组 
成一个支状管网,一条管线将A油田的流体,经由 
水下三通(TIE.IN)输送至中心平台C平台上进行 
处理,另一条管线将B油田的流体输送至水下三通 
(TIE.IN)处,与来flA油田流体混合后一同输送 
到C平台上进行处理。 

2基础数据 
管道参数及流体参数如表1所示,流体的组分 
参数如表2所示。 

表1管道及流体参数 
A至TIE-IN B至TIE-IN TIE-IN至C 
管线长度(km) 7.2 6.5 0.1 
管径(in) 14 14 20 
绝对粗糙度(m) 0.0002 0.0002 0.0002 
质量流量(kg/h) 460935 553548 1014483 
出口压力(kPaA) 8000 
进口温度(℃) 62.3 60.9 

表2流体的组分参数 

H20 0.998004 0.997994 0.997998 
Methane 0.000579 0.000570 0.000574 
Ethane 0.000015 0.000015 0.000015 
Propane 0.000001 0.000001 0.000001 
NBP[0]244 0.000148 0.000151 0.000150 
NBP[O]353 0.000306 0.000310 0.000308 
NBP[0]514’ 0.000525 0.000533 0.000529 
NBP[0]611‘ 0.000337 0.000342 0.000340 
NAP E0]741’ 0.000081 0.000082 0.000082 

其中: 
Name MW Liq Density[kg/m ] 
NBP[0]244* 183 849.5 
NBP[0]353* 277 903.8 
NBP[0]514. 465 978.5 
NBP[0]611,lc 586 lO15.9 
NBP[0]741. 758 1O61.3 

3动态模拟结果及分析 
因静态模拟没有时间变化的概念,不足以反 
映管道真实状态,因此本文根据已知的基础条件 
建立一个由三条海管组成的支状管网模型,使用 
国际主流的管道动态模拟软件OLGA进行模拟。模 
拟时间为10h。通过对流型、入口压力、出口气/液 
流速、出口段塞量和出口液流量的计算分析,指 
导下游段塞流捕集器、转输泵等产品的设计。 

3.1流型分析 

作者简介:王彦瑞(1981一)。男,黑龙江人,本科,学士, 
工程师。现从事海洋石油平台及海底管道的工艺设计工作。 
第6期 王彦瑞等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一2 — 
:二二二 :嚣::= ::=: ’ : 
一●OnI 惭,●口-.'…1&…t 3 ~ 

。 ’。伽。 。 胛。
-枷 _I口 
舯 ‘ 肼。 

F ~ ’' 

图1三条管线的流型分布 

图1中代号为(1)、(2)、(3)的三条线分别代表 
了A平台 ̄OTIE—IN,B平台 ̄OTIE—IN,TIE.rN ̄UC 
平台三条管线的流型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A平 
台至水下三通TIE.IN段和B平台:t]TIE.IN段海管入 
口处的流型为泡状流,而后渐变为海底管道部分 
的段塞流,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管线中气液流动, 
压力随之降低,气体流速增大,高速的气体使气 
液分界面处产生波浪,并且加剧,与管道上部管 
壁接触,形成段塞。水下三通TIE.IN至C平台间的 
管长较短,但平管段有明显的段塞流出现,原因 
可能是(1)、(2)两条海管物流在水下三通TIE.IN处 
汇流,造成流动的波动产生段塞。 

3.2段塞流分析 一般说来,段塞流的形成会引起整个管网系 统压力的变化,因此管道的压力研究十分必要。 一 P¨1._ 1I u・ 竹mMl£Pr瞧” _・…・ 一 P i3忡嘲" 廿一 一’ ●-‘ …- _~‘ ’1lTf 呷, 0TI 一_ , …’ ’” ”‘ ‘ 。“ 。’” 一 } , 图2各段海管的入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1070kPaA有较大幅度波动,波动范围在200kPa 左右。产生波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水下三通的汇 流,造成流量的急剧增加,气体流速增大,高速 的气体使气液分界面处产生波浪,并且使液体与 管道上部管壁接触,形成段塞。流动状态不稳 定,致使入口压力不稳定。 3.3出口气液流速 一∞脚 ‘'H-‘, ‘ 仉 P| ‘u岬-bF-r 图3管网出口气一液流速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出口气体和液体流速约为 2.5m/s,且波动剧烈,气体流速最大波动范围约为 25m/s,液体流速最大波动范围约为l5m/s,气液 流速的巨大差异可能形成气液间的滑脱,并最终 在出口形成气液交替的液体段塞。 
3.4出口液塞体积 

一 ■■L 洲I3HPI '坤-州wh ^“■m-■●4■...,^∞u 
I 
^ 八 ,; 

、Il 
^JI 。 .^I l ‘ I

图4出口液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A平台和B平台至水下三 
通两条混 线的入口 毫基 鲁 37m,胭0 4 濉 施 1940kP aA和2200kPaAdx幅波动,两条管道物流 Ⅱ 

混合后TIE—IN至C平台一段管线的入口压力在 3.5出口液流量 

22一一论文广场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2年第15卷 
图5管网出口液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5可以看出,出口液流量出现有规律的波 
动,最大波动幅度约为2m /s,这也说明在管网出 
口处出现段塞。 

4结束语 
上述分析,对下游段塞流捕集器和液体转输 
泵的设计意义重大。在本项目中,由于出口段塞 
流的出现,致使各段管线的进口压力出现波动变 

化。出口液流量最大波动幅度约为2m /s,出口气 
液流速差距较大,气速波动范围约为液速的1.5 
倍,出口液塞最大体积约为37m 。因此C平台需设 
置相应的设备,如段塞流捕集器,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如调节节流阀以减小段塞量,避免段塞的生 
成。 

两条海底混输管道在汇流前均有段塞流流型 
出现。由于海底管道在TIE.IN处的汇流,造成流 
量波动以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极易在海管内形成 
段塞流,并且在管道出口也很可能出现段塞流, 
这是海底混输管网的一个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应 
给予充分的注意。 

◆参考文献 
[1】侯磊,张劲军.基于流动保障的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策略与 
技术[J】.中国海上油气,2004,16(4):285-288. 

■_圈■__I—_ 
2012年4 
审机构和国豸 
特种设备行 
担的项目予 
全国共54家, 
为设计:1.压 
类,GB类,l 
检疫总局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