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钙剂、 双膦酸盐、 甲状旁腺素 维生素K、 活性维生
维生素D 降钙素、
(PTH)
锶盐
素D、
选择性雌激素
中药等
受体调节剂、
雌激素
合理使用钙剂
需要注意: 1.钙吸收主要在肠道,口服补充效果最佳。800-1200mg/d。 2.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过量摄入后发生 肾结石或心血管疾病。
活性维生素D3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WHO)
正常骨量:骨密度在-1.0SD以内 (T score>-1.0)
骨量减少:骨密度介于-1.0~-2.5SD之间
(-1.0>T score>-2.5)
骨质疏松:骨密度<-2.5SD (T score<2.5)
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密度<-2.5SD合并脆性骨折
T
score
品等,可减少钙质流失。
药物治疗
1979年Frost提出ADFR 方案值得参考,该方 案分为四个步骤:
A 激活(activate) D 抑制(depress) F 解除(free) R 重复(repeat)
防治骨质疏松药物
基础 抑制骨吸收为 促进骨形成 双向调节
补充剂 主药物
为主药物 药物
其它 药物
于-2) (5) 骨质疏松前期(T值小于- 2且大于等于- 2.5) (6) 骨质疏松中期(T值小于- 2.5且大于等于-3.0) (7) 严重骨质疏松(T值小于- 3.0,T值小于- 2.5且伴有一处
及以上部位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钙、D3
运动 饮食
抗骨吸收药物
促进成骨
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营养疗法
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
发病机理
1.细胞凋亡
2.骨转换衰退
3.微结构损伤
主要表现
构成骨的物质减少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骨脆性增加
骨量低下 骨强度下降 易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 分类与分型
第一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
Ⅰ型 绝 经后骨 质疏松 症
Ⅱ型 老 年性骨 质疏松 症
第二类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A 内分泌性疾病 B 骨髓增生性疾病 C 药物性骨量减少 D 营养缺乏性疾病 E 慢性疾病(如结缔 组织疾病) F 先天性疾病 G 废用性骨丢失 H 其它
折断 • 6.疲乏无力
诊 断:
•X片:骨小梁稀疏: 只有当骨量下降30% 才可以在X线摄片中显现出来。
•骨质量,骨强度测定:骨质疏松危险性 评估的最佳选择。(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
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这个方法可准确地测量骨 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
•CT、MRI
X线检查
骨密度检查
作用:
增进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强 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注意:
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检测血钙或尿钙。
24
7-Apr-20
骨转换抑制剂
•雌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 •降钙素 •双膦酸盐
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利弊

提高和维持骨量

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
第三类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A 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B 青壮年、成人骨质 疏松症
C 妇女妊娠、哺乳期 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体重过低 家族史
运动量低
性激素水 平低
钙摄入量不足
吸烟、饮酒、 疾病(如糖 咖啡、碳酸饮料 尿病)
药物(糖皮 质激素、利 尿剂)
有何影响?
• 骨折 • 常见骨折:腕骨、脊椎骨或股骨上端。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利和弊
利 提高骨量 降低椎体骨折数 无乳腺胀痛 无子宫出血 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危 险性
脊椎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
手术率 — 几乎所有急性骨折 个人 :残废率 — 只有 1/3 患者功能恢复如前
死亡率 — 20% 患者存活时间小于一年
家庭 :1/3 患者需要一年的家庭护理
社会 :昂贵的医疗开支(100 -150 亿美元/年 美国)
骨质疏松的症状
• ⒈腰背部疼痛 • ⒉身高缩短、驼背 • ⒊骨折 • ⒋呼吸功能损伤 • ⒌牙齿松动、脱落、牙体松脆
改善女性绝经期的症状 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可能的益处:
Alzheimer’s 病 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变
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 危险性 乳腺肿胀 阴道出血和分泌物 子宫内膜癌(如无拮抗治疗)
大肠癌
体重增加
用药原则:
1.完整的子宫:雌激素加用孕激素
2.子宫切除:雌激素没必要加孕激素。
3.及早开始, 随时不晚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骨骼的构造
• 骨骼组织由无机质和有机 质两部分组成
• ㈠无机质 • (占骨量的2/3)主要是钙质。 • ㈡有机质 • ⒈成骨细胞⒉破骨细胞⒊骨
胶原纤维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 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 的全身性疾病。(两个主要方面:骨矿
密度和骨质量)
=
受检者的骨密度-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均值 青年人骨峰值测量的标准差
检测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
T值里藏着的秘密:
(1) 骨骼健康(T值大于- 0.7) (2) 骨骼健康,但有骨量减少趋势(T值小于等于-0.7且大于
等于 -1) (3) 骨量减少前期(T值小于-1且大于 -1.7范围) (4) 骨量减少伴有骨质疏松趋势(T值小于等于-1.7且大于等
非药物防治方法
三营养:钙、维生素D
• 均衡饮食 • 进食足够富含钙质的食物 • 从食物或晒太阳中,吸取充足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 • 适量进食肉类(每天约四至六两),以免吸取过量蛋白质,
增加钙奇异果较
佳,因其含有丰富维生素C,有助骨骼健康 • 减少用盐量及减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腊味、罐头食
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和改变姿势 必要时可配带脊柱保护器 使用髋部保护器 • 生活环境 防止地面过度湿滑 环境中光线不宜太暗 老年人必要时应使用扶梯和手杖等
非药物防治方法
二、运动
骨骼的作用: •运动有利于获得高的骨峰值 •利于维持骨量和骨强度
骨骼以外的作用: •增加肌肉强度 •增加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防止跌伤 •增加其他治疗的效果 •适当运动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合理膳食,科学养生
运动疗法
定量运动,长效健骨
基础治疗
维生素D+钙剂
物理疗法
药磁结合,效果更好
药物治疗
骨吸收抑制剂: 二膦酸盐;降钙素;
激素替代治疗; 骨形成刺激剂: 甲状旁腺素;氟 化物
非药物防治方法
一、生活方式
•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吸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过于少动的生
活方式。 • 骨折的高危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