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黄伦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0212红安方言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
表现力要丰富。
更抑扬顿挫。
(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
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
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
诸如此类词汇还有“我的”、“他的”、“好吃”、捏大(音 lied03 通过音调不同来准确表达“这里”还是“那里”意思)、那大(通过音调表化表示“那里”还是“哪里”的意思)、讲(音gang 通过音调不同表示“吵嘴”还是“吵架”<;惹祸>等等。
二、从词汇方面讲,与普通话相比,红安大多数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小,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惯有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在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相比则差异相当大,通过对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浅显研究得出,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构成主要有四点,一是照搬原封不动吸收现代汉语词汇,如手机、电视机、经济、文化、银行等,二是约定俗成的方言俚语,如斗嘴(接吻)、一吧(算了)、黑人(形容很脏)、嚼舌根(胡说八道)、恶噻的(形容词很很的)、高脚浪扛(形容词表示很瘦)等,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撩(挑逗)、困(睡觉)、熨贴(舒服)、末了(最后)、特如(县东把“特”读“tie”故意的意思)等,四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楚语词汇(包括发音)如伢(小孩)、塞头波(膝盖)、牛(念yong)、羊(y03)、猫(念mor)等,这里要单独说一下红安的古汉语词汇和楚语(土语)词汇,红安的古汉语词汇的来源应该是源于南北朝末期汉族对五水蛮的同化,以及明初的江西移民,楚语则为红安地区最早的原始语言,在红安话所保留的古汉语词汇中,均可找出于其相对应的汉字,而红安话所保留的楚语大多无法找出相应合适的的汉字对应,如红安人把膝盖称为“塞头波”,这几乎是一个多音节词汇,如果把他分开“ 塞-头-波”单个音是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快速的联读,才明白他指的是人的膝盖。
楚语词汇应该是属于红安所保留的“化石”语言了。
当然大多数楚语词汇已经融入了现代汉语词汇里面,成为现代汉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秦灭六国后建立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经过数朝数代,中原地区大量汉人移居原楚地,楚语逐渐和原始汉语融合,大量楚语经过语音变化已经融入进现代汉语之中,如楚人称小孩为伢(ya),中原汉人称呼小孩为仔(zai),伢是一个形声字,最原始的发音应为“03”(和英语单元音“[03]”读音比较接近,后逐渐变化为“03”—“a”—“ya”—“wa”(娃)等,而当时华夏人称小孩为“仔”其为会意字,“仔”(zi)经过汉语语音变化变成现代的崽(zai)、“孩” (hai),在中国的方言中,将小孩说成“03”、“阿”、“伢”、“娃”的民系大多受过楚语的影响,而说成崽、仔、孩则大多是受原始华夏语影响的。
如今,不论是伢、娃、仔、孩都属于现代汉语范畴。
三、红安方言的句式习惯,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习惯,由于知识所限,仅例举常见的几种:1.在普通话中,表示疑问通常用“吗”,如普通话: a.你吃饭吗b.你吃饭了吗c.你没有吃饭吗d.你难道没有吃饭吗(语气加强)在红安话中是没有用“吗”来表示疑问的习惯的,第一句“你吃饭吗”红安话这么说“你(n)吃(qi)饭(qi)不咧”第二句“你吃饭了吗”红安话“你吃饭冇咧”第三句话“你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冇吃饭(来)社”第四句“你难道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未冇吃饭(来)社”在这些疑问句中,“咧”为语气词,看似多余,其实少了就不符合红安日常用语的习惯2.在普通话中,“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在红安话中,表示“被”用“经”、“把得”来表示,如普通话“他被别人打了”红安话一般说“他经人家打(g03)了”再如普通话“书被老鼠咬了”红安话“书把得老鼠咬(念e)了(nio)” 又如“雪下大了,别让孩子出去,”红安话则为“雪落大了(nio),莫经伢出去(qi)”3.在红安方言中征求对方意见所使用的问句也较普通话有所不同,如普通话中“我先走了,行吗”红安话说成“我先走了,哈”其中“哈”的语气要加强,表示征求对方意见,4.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话语表示怀疑和普通话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普通话甲方告诉乙方某事,乙方表示怀疑通常会说“真的吗”、“不会把”而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告知的事情表示怀疑则为“麦哈(读m03 h03)”如甲方告诉乙方“你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时乙方怀疑的对甲方说:“真的吗,不会把,”而红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会说:“麦哈”表示不相信对方所说的事情。
5.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时候允许颠倒词序,有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如普通话“现在什么时间”红安话可以说“什么时间,现在”(么门作,顶门)再如普通话“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红安话可以说成“叫什么名字,这个小孩(叫么事,咧个伢)”又如请对方吃苹果,普通话通常会说“你吃苹果呀”而红安话可以说“苹果你吃(she )”又如普通话“借给我一支笔”红安话可以说“借支笔我”还有普通话“我想抱他一下”,红安话可以说成“我想抱一下他”。
这些词序颠倒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如果这么说对方听起来会比较别扭,而在红安话则比较随便,当然现在这么词序颠倒的叫法已经越来越少了。
更多的和普通话已经几乎一致,只有乡下的60岁以上老农好保留着这种口语习惯。
6.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表示肯定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普通话表示肯定通常用“是的”(表示否定用不是),红安话表示肯定通常用“n”表示,如普通话甲说:“你今天不回去把“,乙回答说:“是的,不回去“,而红安话表达说:“n,不回去啊”在这里“ n” 表示肯定,但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红安人表示肯定逐渐用“是的”代替通过红安话句式浅显的对比,发现,红安话与普通话在组词造句上有差异,通过与中国现有方言的比对,与红安话在句式上最接近的是湘语(湖南话),虽然彼此音调韵律上差异较大,但句式和土语词汇上有很多相似性。
四、红安方言韵律特点,韵律特点是把方言进行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准,同一个方言,其韵律(音、声调调值)一般较为相近,彼此相差不大,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韵律特殊,其方言归属历来颇受争议,民国时期,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在考察黄冈地区后,把红安所在黄冈方言划入标准楚语区,作为汉语的一个独立方言与中国其他方言并存,解放后到90年代前,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和咸宁方言被划入赣语,90年代后至今,官方正式把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孝感方言划入江淮官话黄孝片,但一直备受争议,现在又有学者倾向于把黄冈方言划人西南官话区,其实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本身其方言韵律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就红安县来说,县东、县西韵律也存在差异,红安县东,当入声字出现在阴去字或另一入声字前时,变读为阴平;西半部变读为阳平。
把红安及其所在黄冈地区方言独立成一个方言区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叫楚方言,随着以后黄冈地区方言的继续官话化(普通话化,读音逐渐与普通话接近,土语消失),可把黄冈方言列为大别山官话,或者鄂东官话。
一、称谓普通话音近字方言音标爷爷特 [i23]奶奶勒 [l i23] 外公大嘎嘎(或家家) [2153]外婆小嘎嘎(或家家) [þiau235353]伯父伯 [pai24]伯母娘 [ni23]叔叔小父 [þiau23fu32]婶婶嬷 [mo24]姑父姑伯 [ku44pai24]哥哥郭郭 [ko55ko55]姐姐姊 [si34]嫂子搜 [s34]姐夫姐夫 [ʨ34fu53]舅舅舅舅 [t iou51t iou53]岳父药父 [jo34fu43] 岳母药母 [jo34mu213]你恩 [n34] 我鹅 [o34] 他他 [53] 小孩细伢 [ɕi5324] 朋友玩的好 [uan34ti53xau34] 男孩儿伢 [3453] 女孩女伢 [½u3453] 婴儿奶伢 [n i21453] 年轻人后生家 [xou5n5353] 男人男将 [nan35tþia51] 女人女将 [½u34tþia51] 乞丐告发子 [k u34f53si55] 你们恩皆 [n21ʨ55]他们他皆 [55ʨ55]二、常用动词站立寄倒 [tþi54to55]蹲下夸倒 [k h u34to55]躺下困倒 [k h u n53to55]卧倒扑倒 [p h u52to55]锄草蒿草 [xao55ts h ao214]打捞楼 [lou34]吵架纲几 [k34tþi213]夸卡 [k h34]拔扯 [§i34]倒倒 [to35]堵斗 [tou213]三、节日过年过年 [kuo34ni n35]元宵节过时务[kuo34§i3354]清明清明[tþin55min34]端午节丹午 [an5554]腊八腊八 [l53p55]寒食节三月三[san55y52san55]元旦元日 [yuan3453]四、节气立春立春[li53§uan55]雨水雨水[y212§uei213]春分春分[§u n55n55]清明清明[tþin55min34]谷雨谷雨 [ku212y212]立夏立夏[li53þi53]小满小满[þi u212man212]五、时间后年后年[xou52ni n35]前年前年[tþi n34ni n34]大前年向前年[þi53tþi n34ni n35]年底年底[ni n35i213]年初年粗[ni n35u55]今天真儿[§n55]昨天昨儿 [suo34]明天明儿 [min34]后天后儿 [xou52]大后天大后儿[t53xou52]前天前儿[tþi xn34]黄昏房分[f34f n55]六、俗语1、对天河漂流——出艇注音:[tei53][t i n55][xo34][p h i u55][liou34]——[§u55][in212]注释:出艇:因强出头而导致的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