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改革方案比较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改革方案比较

• 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机制的崩 溃,其改革包括三个方面:贷款程序、经济结构改革、宏观 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改革
• 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机制,存 在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和发展中国家被动选择 的矛盾。
• 改革方案:建立能够有效阻止本币贬值的制度框架,即建 立汇率稳定机制。
• 执行董事席位的分配:执行董事会席位最初有12名组成,现在 执行董事名额已增加24名,其中五个会员国(美、日、德、英、 法)各指定一名执行董事。
• 要求对IMF的份额制和执行董事席位分配进行改革的国家分为 三类: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土耳其、墨西哥等);低收入国 家;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它们要求有自己的声音和投票权
10
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
•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 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世界各 国对储备的需求并没有减少, 这种需求主要通过美元资产来 满足。
11
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
• 牙买加体系中的汇率安排是美元、 欧元、日元等核心货币自由浮动, 其他外围国家根据需要选择“钉住 ”某一种或几种核心货币。这种汇 率制度缺乏稳定性,汇率波动频繁 加大了国际贸易中的经济风险和折 算风险。
1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结构与功能改革 • 汇率制度改革 • 储备货币改革 • 监管机制改革
IMF结构改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构的改革主要集中于份额制和执行董事席 位分配两项内容。
• 份额制:参加IMF的成员国都有认缴一定基金份额,份额以特 别提款权(SDRs)表示。成员国的份额不仅决定了它缴纳的 额度与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百分比,而且影响成员国的投票权。
8
牙买加体系主要内容
•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
资。
9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
• 1.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 • 2.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 •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 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 • 5.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
IMF功能改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监督职能和管理 机制上。
• 监督职能改革:①加强监督的强制性。IMF的监督职能长期 不能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是,IMF是成了“顾问性”的国际 组织,不是规则的“仲裁者”。因此,加强IMF监督的强制 性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②改革监督功能的“单向性”。I MF的多边监督机制完全是单向性和程序性的,缺乏交流性和 实质性,所以,改革IMF监督功能的单向性势在必行。
6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
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
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
12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 判断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好坏的三个标准: • 1.国际收支可持续; • 2.稳定的汇率; • 3.单个经济体既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赤
字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损失,也不会遭受由 于持续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损失。
13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
• 各国央行都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 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各国可自由管 理他们的资本账户并制定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的同时,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也 成倍增加
4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
•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一战爆发) •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5
国际金本位制度(1880~1914)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 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 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英国作为世界上最 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821年前后 采用了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欧 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 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 了。
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
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
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
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
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7
牙买加体系
•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 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 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 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 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 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 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 改革方案比较
目录内容:
•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现行货币体系 的缺陷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未来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和存在 缺陷
3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 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 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 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 总称。
14
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
• 尽管存在国家间的相互监督,但现行 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 由IMF来承担。IMF 由于其治理结构和制度 安排方面的不合理,并未能充分代表成员 国的权利,不仅缺乏系统的跨境金融监管 体系,对美欧的金融风险扩张行为不具备 监督和约束能力,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的 援助上也百般刁难,没有发挥其成立之初 所设定的“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实施连续监 测、向出现国际收支问题的成员国提供短 期融资安排”的目标职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