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仅一星期( 工夫),不仅学会了跳绳, 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个。 2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功夫)。 3 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 工夫 玩吧! 4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 ),世界闻名。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 。 “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陆游
始:才。
诗句理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拓展延伸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这首诗告诉我们: 要在青少年时及早努力,
不要耽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观 书 有 感
朱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解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 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 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 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 定要有 孜孜不倦 、 持之以恒 的 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
……
成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不遗余力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陆游
到底、毕 竟、终究
书本知识。
有限,肤浅。 躬:亲自。 躬行:亲自 实践。
绝:极, 最。 绝知:深 入透彻地 理解。
◆[诗歌大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 朗读诗歌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 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 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 智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开 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 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 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练习: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 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所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 如诗中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无花空折枝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 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正是 : , 。
自己的心智 的读书体会。他用那池水清澈的方塘来比喻__ 书中的内容 。 _ ,用“天光、云影”来比喻_______________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才能使 说明只有__________________ 心智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因此,这是一首____________ 借景喻理 的诗 。
朗读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gōng fu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学习。 诗中指做学 问的意思。
陆游
不遗余力、 竭尽全力、 全力以赴……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 _____________ 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 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 _____ 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 ________ 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在这篇文章里“源头活水”是 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
……
雪光读书;车胤家 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 书。 韦: 熟牛皮;韦编: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 联起来;孔子为读 《周易》而多次翻断 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 子。
陆游
青少年 时代。
少壮 少壮工夫老始成。
(做事)所 耗费的时间 。
冬夜读书示子聿
我选择,我快乐
工 夫
功 夫
1 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
读准字音
yù jiàn pái huái
子聿

徘徊

冬夜读书示子聿
示:指示、训示、教育
子聿:指陆游的小儿子。
南宋·陆游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 学家、爱国诗人。12岁能诗文,一生笔耕 不辍,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 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 以诗的成就为最。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古诗小结
《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诗人陆游用 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做学问一 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 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有关实践的名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熹 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 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歌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4、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 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 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 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 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古诗总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 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需要不断读 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 更加敏锐。
陆游
遗:保留。 无遗力:用 出全部力量, 一点也不保 留
车胤囊萤
古 人 学 孙康映雪 问 无 遗 力
牛角挂书
匡衡 凿壁借光
李密
苏秦悬梁
孙敬刺股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孙康家贫,冬夜映
悬梁刺股 (孙敬 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yì n 孙康) 凿壁借光(匡衡) 闻鸡起舞(祖逖tì) 牛角挂书(李密) 韦编三绝(孔丘) 程门立雪(杨时)
习澄 ( 写 新明 借 了 知, 景 作 识就 喻 者 ,要 理 微 才不 ) 妙 能断 。 难 达读 暗 言 到书 喻 的 新。 人 读 境不 的 书 界断 心 感 。学 灵 受
• • 这 首 诗 表 面 描 写 景 物 , 实 际
中 心 思 想
源头活水
• 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 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 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 : 镜子。 徘徊:来回闪动。 渠 :方塘。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诗歌大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 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 水塘,不停地闪动。
诗句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外链接
纸上谈兵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议论军事,头头 是道,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当时不少人都夸 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可是 赵括并没放在心上。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去长平抵挡。廉颇 采取修筑工事坚持防守的方法,使秦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 这时秦国使用了反奸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挑拨赵 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召回了廉颇,派赵括去代替他 的职务。 赵括一上任就轻率地改变了战术,在秦军的引诱下,出 兵迎战,结果几十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平日熟读兵法的 赵括这时毫无办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带着军队拼 死突围。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人全军覆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持之以恒
• 1.《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做学问 持之以恒 的精神,一 一定要有孜孜不 倦 、 个既有书本知识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个道理让我想到 朱熹 说的一句名言 了________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_ • ____________ 。 2.《观书有感》用__ 暗喻 _ 的表达手法写出了作者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 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 朗读诗歌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人有哪些呢?
少壮工夫老始成:
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司马迁 《史记》 13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30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0年 谈迁 《国榷》 被盗 30多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郦道元 《水经注》 一生
借景喻理、借物明理的诗
题西林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