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猫爪草调研报告] 猫爪草

[猫爪草调研报告] 猫爪草

[猫爪草调研报告] 猫爪草**乡猫爪草生产调研报告 **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五联络组 ** 刘长中前言 **乡位于**县城东北部31公里处,地处**、**两县交界,潢、淮行洪滩区,乡境三面**(淮河、小潢河、白露河),中部土岗隆起,境内岗岭起伏,地势半岗半湾。

现为农业大乡、退耕还林大乡、 ___重点乡。

**乡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历史上曾种植板蓝根、桔梗、天麻等。

近年来,受临近**县种植中药材猫爪草的影响,加之近两年行情颇佳,全乡农户种植猫爪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然而中药材生产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小规模农户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当地农民处于两难境地。

当前正值猫爪草收获期,结合当前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联络组一行深入四个台、桃庄寺等村,就**乡猫爪草的种植历史及发展现状、当地猫爪草的种植发展优势及效益分析、发展中的困惑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调研,结合我乡实际,提出中药材猫爪草发展的举措和建议,以期为党委、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群众增收致富略尽绵力。

1、**乡猫爪草的种植历史及发展现状“猫爪草”(河南)又叫“三散草” (浙江) 、“金花草”(**)、“鸭脚板” (**),是20世纪50年代**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的验方药材,xx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将其收载,因其块根酷似猫爪而得名,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疠的功能,对治疗结核病、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有特殊疗效,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中药材之一。

适宜在土质疏松的沙土地生长,主产于**(**、**、息县)和**(**、**),**、江苏、浙江等省亦出产。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测定,猫爪草根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

其全草含糖为16%、油为1.2%、生物碱很少,微量元素Fe、Mn、Zn含量较高。

**乡猫爪草的种植始于xx年,自xx年成功引进试种以来,就以经济效益较好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

椐统计,全乡有11个村种植猫爪草,总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其中仅四个台村种植面积就有500多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四个台村将中药材猫爪草的培育发展作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xx年全乡预计产量可达5.5万公斤,产值170余万元。

2、当地猫爪草的种植发展优势及效益分析 **乡地处亚热带北部的边缘,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为 1043.4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14 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 111.27千卡/c㎡。

具有温度适中、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的特点。

为猫爪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最佳适宜环境。

(一)对土壤适应性强。

各村荒坡、路旁、田埂、沟渠池塘、堰坝等闲散荒地均可生长,尤其是**三面**(东依淮河、小潢河,西靠白露河),多属水稻土、黄棕土、潮土,为猫爪草最佳生长环境。

同时猫爪草在夏季有一段相当长的休眠期,可于稀播、矮杆作物中套种,5月~9月可套种生长期短的农作物,如瓜果、蔬菜等,节省了珍贵的耕地资源。

(二)对传统种植业影响较小。

繁殖和栽培分为种子(育苗)和分根(移栽)两种。

育苗在秋、春播种(条播、点播、撒播均可),移栽在冬季未冻前或翌年解冻后,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果实成熟时采挖。

避开了传统种植业的生长、收获期,拓宽了增收渠道。

(三)投入少、虫害少、能节水。

一般都是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猫爪草属毛茛科植物,根容易烂,注意排水要好。

如遇多雨天气,应及时排除积水,否则易发生立枯病。

肥料使用量投入比种植农作物少,早春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3月开花前根外喷施磷肥1次,每亩用5公斤加水稀释后喷雾。

猫爪草由于是特殊用途的中药材,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四)兼具观赏和自肥功能。

猫爪草为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地下茎10月上旬开始萌发,初生叶嫩红,后转青绿;初春季节,一朵朵小黄花可组成一幅黄地毯坪,绚丽美观,可作为园林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保持了草坪冬夏常绿的自然景象,是经济草坪的发展方向。

猫爪草到5月中旬花已凋谢,地下茎进入休眠期,其茎叶很快腐烂,这又给伴生的各种植物增添了良好的有机肥料。

(五)效益高,但价格波动大。

(以1亩地种植面积为单位计算猫爪草种植的投入与产出利润)投入:土地租金:每亩500元;种苗费用:一亩地需要种苗100斤,按每斤30元(大则销售,分拣出小者)计,每亩地需种苗费用3000元;农家肥:每亩地施用2000斤农家肥需要费用计500元;人工(日常除草与管护)按每亩地500元计;浇水机械、旋地、栽种人工等费用每亩计300元。

以上总合计4800元。

产出:猫爪草很容易成活,只要进行粗放式管理一亩地年产量都在200斤以上,如果能有功夫进行精细化管理则收成会更高。

目前市场猫爪草的收购价为每斤65元,按每亩产200斤计,那么每亩地一年的总产值为13000元,扣除成本4800元后,净利润为8200元。

是传统农业种植收益的8-10倍。

但象猫爪草这类中药材生产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小规模农户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不占有主导地位,价格不稳定,波动性大。

3、发展中的困惑及存在问题 **乡猫爪草特色种植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种植方面的问题 1、栽培技术问题:中草药猫爪草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群众对其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猫爪草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需要专业人才专门种植等等很多问题。

2、种植面积波动问题:我乡在中药材猫爪草种植方面,相对历史较短,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四个台等村中药材猫爪草种植也刚刚起步,且市场行情不稳定,必然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能否健康的发展仍是一个问题。

3、品种未进行科学选育。

自五十年代发现、栽种以来,基本上未进行过品种选育和更新换代工作,品种是否科学仍存疑问。

(二)市场方面的问题 1、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

即老百姓种出来的东西直接就卖出去了,没有相应的加工龙头企业,如猫爪草从地里挖出来后,经过简单清洗、晒干处理就卖了,如果有深加工的企业,对猫爪草进行研制、开发以后再销售,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从农户种植与收益方面来看,农民与市场的联接机制还不够活,存在市场信息严重滞后的问题。

现在中药材猫爪草种植大多数都是种植户根据市场情况,自发种植。

由于缺乏与全国各大药材市的沟通和了解,农户往往凭往年生产经验和市场行情确定当年种植面积及品种。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稳定,而且专业程度不够,加上农民信息渠道少,不了解市场行情。

近年来,在发展种植业上经常出现跟风现象,见别人卖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大家一窝蜂跟上,到最后,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下跌,老百姓就受到损失,或者价格还处在低谷的时候贱卖自己的产品。

3、猫爪草特色种植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乡地理环境优越,空气、湿度都非常适合猫爪草等中药材种植,历史上曾经种植过的中药材如板蓝根、桔梗、天麻等,大多因缺乏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种植户已很少,现在种植较成规模的仅有猫爪草。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乡种植猫爪草达20亩以上的仅有8户,比例很小。

绝大多数都是在3亩到5亩左右,有大量的农户在3亩以下,少的只有几分,这难以对其家庭收入构成实质影响。

同时,由于小规模发展,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四、对我乡发展中药材猫爪草的几点建议(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有计划地发展。

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指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共同推进。

政府通过制定国家战略目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创新”。

“各地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

中药种植产业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引导与帮助,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比如政府出面协调,结合退耕还林做好土地的利用。

在发展、宣传、支持方面积极主动,建议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单位的自发种植。

同时,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发展,切忌盲目地进行种植。

如果发展不当,销售不能与市场对接,必将严重影响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

所以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及市场动态需求相结合,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

(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中药材种植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小农经济分散生产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所以一定要进行规模化种植,以规模出效益,形成多个种植基地,最好能培育出一两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

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依托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胶囊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种植的模式,逐步形成中药种植规模化,从而完成初级产品增值。

(三)成立行业种植协会,引导、抱团闯市场。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

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在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技术经济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关权益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四)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乡农户缺乏猫爪草深加工知识,仍处于种植阶段。

建议引进中药加工技术,提高猫爪草等中草药的附加值,创建自身品牌。

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进行栽培。

(五)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技术,引进专业人员。

积极摆脱传统的种植方法,学习先进的立体种植技术,既节约土地又能开展多种经营,改变种植品种单一的情况,形成以一、两个品种为主,数个至十几个品种为辅的种植格局,这样可以使基地平稳运行,避免因某种药材突然暴跌而使基地一下陷入困境;并应错开忙闲期,便于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进行间作和林草混种;要避免药材的连作带来的种种问题。

同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种植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增产增收,规范化、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五、发展展望及思考(一)国家宏观政策背景。

国家xx年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国家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是鼓励的,并鼓励中药工商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

”并要求“各地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连续11个中央“三农”1号文件出台更是让农民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