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被破坏 • ①表现:国王藐视议会 强征新税 • ②被破坏的深层原因:国王与贵族之间的
利益冲突 • 2、《权利请愿书》 • 3、《大抗议书》
• (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 1.第一次内战 • 2.第二次内战 • 3.1649年5月共和国成立 一院制 • 激进的平等派 • 保守的长老派 • 军队中的独立派
• (三)护国政府 • 1.共和国未牢固形成 • 2.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 改组议会 • 终身护国主 • 把全国划分为11个军区
• (四)封建复辟
• 1.第一次复辟:未成功
• 第二次复辟:恢复了国王、上院、下院的旧体制
• 2.查理二世的倒行逆施
• ①疯狂报复;将参与审判查理一世的人判绞刑; 取消宗教自由,迫害清教徒;要求土地的新主人 对革命期间的土地变动进行赔偿;出卖英国利益 维持其亲法政策 ②企图恢复天主教
• 2.主要内容
• ①明确规定下院与上院的关系,每届议会 任期由七年改为五年。
• ②凡下院通过的财政案,在上院休会前一 个月提交上院后,上院如在一个月内否定 原案而又未提出修正案,可呈请国王批准 生效。
• ③哪些法案属于财政法案,由下院议长裁 定。
• ④非财政议案,若下院连续三次通过(第 一次通过与第三次通过之间的时间间隔少 于两年),即使上院始终不通过,也可呈 请国王签署生效。
• (一)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 1.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权基本上由土地贵族把持,
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政治最保守的时期。 • 2.辉格党长期执政,国内政策毫无改革精神和民
主内容。 • 3.上下院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在238名
与658名左右。 • 4.下院的选举制度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选举体制
腐败而又混乱
• (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 • 1.《自由大宪章》 1215年 • 2.《权利请愿书》 1628年 • 3.《三年法案》 1641、1694年 • 4.《施政条例》 1653年 • 5.《人身保护令》 1679年 • 6.《权利法案》 1689年 • 7.《王位继承法》 1701年
三、英国议会的民主化改革
(三)1867年选举改革
• 1.通过《国民参政法》 • ①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 ②重新调整议席分配,再次取消“衰败选
区”,将空出的45个议席分给工业城市和 较大的郡。 • ③增加大学选区的议席。复票权直到1948 年才取消。
• 2.选举改革的结果 • 城市选民人数超过农村选区 • 城市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 • 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宰地位 • 结束了土地贵族对下院的控制
• 但并没有完全满足广大人民对议会民主化 的要求
• (四)1884、1885年选举改革
• 1.进一步降低选民资格,选民人数增加到 500万人左右。
• 2.规定了单一选区的相对多数选举制。
• 五、1911年《议会法》
• 1.颁布的背景
• 19世纪末开始,英国国内政党政治稳定发 展,内阁制度日趋完善;国际上展开瓜分 殖民地的争夺。议会自身的弊端日益凸现,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 是议会权力的重心从上院转移到下院;二 是英国宪政体制的重心从议会向行政位移。
• ⑤1949年《议会法》规定,非财政议案经 下院连续两次通过(两次通过的时间间隔 不得少于一年),而两次被上院否决,也 可呈请国王签署生效。
• 3.重要意义
• 实际上取消了上院的立法权力。使英国的 宪政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下院在议会 体制中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宪法保障, 同时也为内阁权力的膨胀大开方便之门。
• (二)内阁的形成 • 1.内阁是在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的基础上演变而
第七讲 近代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变革
杨小辉
内容提要
• 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二、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 三、议会的民主化改革 • 四、政府机构的设置 • 五、文官制度的建立 • 六、司法制度及其变革
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一)“长期国会”与内战 • 1、都铎时期形成的国王与议会的稳定关系
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 组织形式。 • 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 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 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有: • 1.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
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 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 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 2.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 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 3.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 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 (五)光荣革命
• 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革命。
• 完成了对旧式的对王权有很大依赖性的议 会制度的改造,议会成为英国政治的主权 机构。
二、英国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 (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 1.英国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
宪法,只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没 有特殊的修宪和制宪程序,议会既是立法 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被称为“柔性宪法”。 • 2.不成文的习惯法、传统及惯例在政治生 活中具有更大的作用。 • 3.法院的宪法性判例也是构成其宪法独特 性的组成部分。
• (二)1832年选举改革 • 1.通过《选举改革法》,主要内容有: • ①重新分配下院议席。 • 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 ③规定了选民的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 间,从15天降低到2天。
• ④取消上院提名下院议员候选人的权力。
• 2.选举改革的结果
• 英格兰各郡选区和城市选区选民人数增加, 但改革只是调整了部分选区和部分地降低 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工人阶级一无所 获,掀起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 (六)其他法律性文件 • 1.1872年《秘密投票法》 • 2.1918年《国民参政法》 • 3.1928年《国民参政法》 • 4.1883年《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 • 5.1948年《人民代表法》
四、英国政府机构的设置
• (一)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 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