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玉楼的婚姻抉择中的智慧
摘要:在《金瓶梅》中,孟玉楼经历了三次婚姻,年轻丧夫,两次改嫁。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在一个女人不得不依附于男人以求得生存的社会,她用自己的爱情智慧保全了自己。
不徐不疾的追寻着自己的爱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是《金瓶梅》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女人。
不得不说,孟玉楼是个聪明的能够稍稍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本文就从她的婚姻选择及生活中分析其爱情智慧,以及由此反应出的性格优势。
关键词:孟玉楼婚姻性格智慧
在勾心斗角的西门府中,孟玉楼是西门庆诸多妻妾中命运最好的一位。
孟玉楼的淡泊源于她的智慧,对待生活、对待爱情的智慧。
她不象潘金莲的暴尸街头,李瓶儿的恶疾而亡,孙雪娥的沦落娼门而自尽,也没有春梅的纵欲而死于奸夫之怀的丑名,更没有吴月娘虽善终而自恃的贞节受到那么多的挑战,而是越嫁越好。
那么孟玉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出场在第七回:“不多时,只闻环佩叮咚,兰麝馥郁,薛嫂忙掀开帘子,妇人出来。
西门庆睁眼观那妇人,但见:月画烟描,粉妆玉琢。
俊庞儿不肥不瘦,俏身材难减难增。
素额逗几点微麻,天然美丽;缃裙露一双小脚,周正堪怜。
行过处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
西门庆一见满心欢喜。
”这段文字写的极其优美,尤其是“淹然百媚”四字写出了孟玉楼独特的气质美。
这里是孟玉楼西门庆的第一次见面,西门庆死了三娘子卓二姐,欲觅一妇人顶缺,孟玉楼死了丈夫杨宗锡,守寡一年多,欲再觅郎君以托终身,于是媒婆薛嫂费尽心思拉拢。
孟玉楼虽不是富家出身,可至少算得上中产阶级,年方三十,第一任丈夫是贩卖绸布的小商人,不幸死在外边,守寡一年多,婆家主张着要嫁人。
一边是当地新崛起的富商西门庆,一边是母舅张四介绍的尚推官的儿子尚举人。
这个时候的玉搂,是怎样为自己的幸福做选择的呢?嫁给尚举人她可以名正言顺的做老婆,而嫁给西门庆只能做妾。
但是孟玉楼却不会像李瓶儿那样稀里糊涂的选择男人,她有自己的主见。
在第七回《薛媒婆说娶孟三儿,杨姑娘气骂张四舅》里,他的舅舅张四来阻止她嫁给西门庆,他们两个有了这样的对话:(张四)即走来
对妇人说:“娘子不该接西门庆插定,还依我嫁尚举人的是。
他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强如嫁西门庆。
那厮积年把持官府,刁徒泼皮。
他家见有正头娘子,乃是吴千户家女儿,你过去做大是,做小是?况他房里又有三四个老婆,除没上头的丫头不算。
你到他家,人多口多,还有的惹气哩!”妇人听见话头,明知张四是破亲之意,便佯说道:“自古船多不碍路。
若他家有大娘子,我情愿让他做姐姐。
虽然房里人多,只要丈夫作主,若是丈夫喜欢,多亦何妨。
丈夫若不喜欢,便只奴一个也难过日子。
况且富贵人家,那家没有四五个?你老人家不消多虑,奴过去自有道理,料不妨事。
”张四道:“不独这一件。
他最惯打妇煞妻,又管挑贩人口,稍不中意,就令媒婆卖了。
你受得他这气么?”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差矣。
男子汉虽利害,不打那勤谨省事之妻。
我到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奴?”张四道:“不是我打听的,他家还有一个十四岁未出嫁的闺女,诚恐去到他家,三窝两块惹气怎了?”妇人道:“四舅说那里话,奴到他家,大是大,小是小,待得孩儿们好,不怕男子汉不欢喜,不怕女儿们不孝顺。
休说一个,便是十个也不妨事。
”张四道:“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此人行止欠端,专一在外眠花卧柳。
又里虚外实,少人家债负。
只怕坑陷了你。
”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又差矣。
他少年人,就外边做些风流勾当,也是常事。
奴妇人家,那里管得许多?惹说虚实,常言道:世上钱财傥来物,那是长贫久富家?况姻缘事皆前生分定,你老人家到不消这样费心。
”张四见说不动妇人,到吃他抢白了几句,好无颜色,吃了两盏清茶,起身去了。
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嫁与西门庆之前,对西门庆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这也正是为什么她入门后不争宠也不受辱。
“世上钱财傥来物,那是长贫久富家”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是绝对具有前瞻性的,可见孟玉楼帮着丈夫杨宗锡打理家族生意的过程中已经懂得了与时俱进,她善于审时度势,在婚姻中她讲究实用主义哲学。
尽管张四竭力反对她嫁西门庆,她也知道张四支持她嫁人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收取聘礼。
但玉楼是个有主见的人,所以“佳人心爱西门庆,说破喉咙总是闲”。
也许有人会说,在丈夫杨老板死后,偌大的家业和财产都留给了她,靠着这份财产怎么也能让自己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何必要屈嫁他人呢?是的,孟玉楼也在心里问自己,是顺天理,守贞洁?还是尊人欲,再嫁人?最后她随心而做了决定,她不愿意固守传统的贞操观,因为她无儿无女,没必要年纪轻轻就过活守寡的日子,她毕竟不是
吴月娘,封建的道德绳索对她不起作用。
而且当时的婚姻观念已经大有改变,“青春年少,守他甚么”。
孟玉楼是西门庆的第三妾。
封建社会中,妻妾的地位之不同,连族谱上都没有未生养儿女的妾室名字。
不用说孟玉楼是十分失望的。
西门庆一妻五妾,吴月娘是正房,自不必说;李娇来自青楼;孟玉楼是顶了死去三娘的窝;四娘孙雪娥,原是侍女,西门庆一年多也不进她房;五娘潘金莲,;六娘是富贵姐姐李瓶儿,用西门庆的话说是带一分好钱来。
李瓶不仅有钱,而且还美貌。
西门庆在外面眠花睡柳,经常不回家。
内忧外患,显然孟玉楼处于劣势,吴月娘是正房,是正经主子,她是半个主子。
就是和几个小妾比较她也显平常,那么她又是怎么协调这种关系呢?她嫁给西门庆以后,在西门庆死前,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故事,唯一一次陷入有些比较危险的境地的事还是因为潘金莲勾搭上了她的小厮。
她入西门之后,不争宠,也不受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她高尚的可以不要丈夫的宠爱吗,在一开始她对西门庆是满怀深情的,只是后来他辜负了她,她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是无法改变西门庆的,而她当然也不要做泼妇,像潘金莲那样只会败事。
她没有得宠,却并不悲观,而是处事周旋,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为人小心谨慎,尽量不多说话,从不得罪人。
遇到潘金莲诅咒李瓶儿时,她选择漠然走开,不劝不附,也不报不传。
为了保全自身,她选择了沉默。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要处炎凉,必须听天由命,守运待时。
又必须卓然不动,持守坚牢,一任金瓶梅花笑我,我只是不为所动。
在对爱情的选择中,孟玉楼很有主见,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她可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巧妙的周旋。
两次丧父,她都不消沉。
西门庆死后,她同样不选择守寡。
当她从月娘那里得知李衙内欲娶她时,不觉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羞愧。
玉楼看见衙内生的一表人物,风流博浪,两家年甲多相仿佛,又会走马拈弓弄箭,心内暗度:"男子汉已死,奴身边又无所出。
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
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
"又见月娘自有了孝哥儿,心肠改变,不似往时,"我不如往前进一步,寻上个叶落归根之处,还只顾傻傻的守些甚么?到没的担阁了奴的青春年少。
"但是她也并不是迫不及待,依然淡定从容,不卑不亢。
一再的追问媒婆:“且说你衙内今年多大年纪?原娶过妻小没有?房中有人也无?姓甚名谁?有官身无官身?从实说来,休要捣谎”“你衙内有儿女没有?
原籍那里人氏?诚恐一时任满,千山万水带去,奴亲都在此处,莫不也要同他去?”诸如此类,可见玉楼的谨慎自主。
孟玉楼改嫁李知县之子李衙内之后,李知县在清河县任满三年,升迁到浙江严州府做了通判,因而孟玉楼随夫及公去了严州。
后来因陈敬济干扰,孟玉楼与李衙内回原籍北京真定府老家去了,作者说她归于“真定”。
嫁也罢,守也罢,这是古代社会赋予妇女的比较宽容的权利,吴月娘选择了守,孟玉楼选择了嫁,她审时夺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三次婚姻中,她很有自己的主见,谦让、温和、不贪、不淫、不骄、不横。
用冷静淡定理性的爱情智慧保全了自己。
参考文献:陈清华《金瓶梅》典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桂桐《论金瓶梅》中州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