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一)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最后一集《开放中国》展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看完之后更多的感受是:庆幸自己生活在发展中的中国,我们体验自信,更体验自豪。

经济复杂链条中不可缺乏的一环,没有中国的世界不可想象。

同样,今天的中国也不能孤立于世界。

每一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关注着国际油价的涨涨落落,惦记着纽约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消费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名牌和特产。

全球化的印记随处可以触摸。

60年间,新中国走过从“个性中国”到“世界性中国”的对外开放之路。

1950年4月29日,刘少奇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宣布:“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

”新中国海关关徽,由商神手杖与金色钥匙交叉组成。

商神手杖代表国际贸易,钥匙象征海关为祖国把关。

60年间,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行保护贸易和贸易管制政策,到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世界”对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睁大了眼睛,紧紧地盯住国门,防范着一切可能发生的侵害;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

在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开放中,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也顺利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成为全球范围内以开放促体制转型的成功范例。

60年间,我们看到了中国从缓慢犹豫到大步走上国际贸易舞台的身影:从新中国成立到外贸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中国用了23年的时间;超过1000亿美元,用了15年时间;超过10000亿美元,用16年时间;而超过20000亿美元,中国仅用了3年时间。

60年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变的“三级跳”让世界不断重新定义中国形象:从大豆、茶叶、苹果、矿砂、丝绸等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到主要依靠纺织品和轻工产品,再到机电产品比重大大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高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正挺进发达国家占垄断地位的高科技领域。

走开放式发展道路是“中国模式”的最重要标志,也创造了世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案例。

中国从对世界打开大门中受益――1979年以前,外商投资在我国几乎是空白。

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诞生。

截至2008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8990.59亿美元。

外资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升,伴随着不同思维观念和做法的碰撞,启动和推动了中国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世界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产品的制造者和国际化理念的执行者。

正如《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所描述的:中国领导人将本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使中国开始腾飞;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打破了与外界的隔墙。

不仅是利用国外的资金,更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方法、高端人才和营销网络的进程。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始成为新的研发大国,并在资金和技术上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世界的中国”也让全世界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取“红利”――中国出口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事实上提高了各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据估计,每年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至少节约数百亿美元的支出;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国家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多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通过在中国投资,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丰厚利益,每年汇出的利润就以百亿美元计;与此同时,中国的资金、技术走向世界,也为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繁荣,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触摸全球化的印记,感受“世界的中国”,我们体验自信,更体验自豪。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二)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收官。

当晚播出的第六集《开放中国》展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

片中提到,这五年,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四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位居全球第一。

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达沃斯论坛等,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该片表示,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贡献着一个又一个共享共赢的解决方案。

中国在开放的路上也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与此同时,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走近中国,倾听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正迈过一个个新的里程碑: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7年欧洲央行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2018年中国A股将正式进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在当前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当中,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该片指出,中国这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东方大国,已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

6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开放了免签和落地签。

而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在于能带你去多少个国家,更重要的是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况,它都能带你安全回家。

2015年也门战乱,中国海军调派军舰赴亚丁港执行撤离任务,从生命攸关到安全登舰,571名中国公民的撤离只用了2天。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中国飞机第一个到达尼泊尔,上千名中国公民脱离险境回到祖国。

纪录片最后总结,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强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制定很多发展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上都制定了很多方针政策,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从过去的难解温饱变成如今的安居乐业,变化之大让世界各国都为之惊叹。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史,第一集《圆梦工程》中道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要为近期常态考虑,还要为长远做打算,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在过去就对中国的未来规划做了详细说明,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口,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觉得要想实现这一计划,步履维艰,艰苦卓绝。

但在21世纪的今天,孙中山的规划理念已变成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

中国跨海大桥的建设,已是世界级的,可以说创造了世界桥梁建设领域的多个第一,桥梁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其标志性建筑。

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地理环境极度复杂的问题,但最终中国拥有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这离不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辛勤努力,胡麻岭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还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深受影响,历经八年正式贯通,该项目被称为“头号重难点工程”。

在其他建筑行业,中国也有重大的突破,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不懈努力。

当然,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崛起,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人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增长入。

总的来说,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在世界竞争中打下扎实基础,为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努力奋斗。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四)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后,我深有感触。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优势,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等重大战略布局,这给具有“一带一部”优势的湖南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利好。

去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只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着力推进“湘品出境”“湘企出海”,推动万商入湘,发挥平台效益,必定能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发展愿景加快实现。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必由之路。

积极参与到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去,是企业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今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京联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旨在促进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目前,爱尔眼科正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光明行”公益行动,将不断推动眼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广眼科医疗服务和眼健康知识的普及,推动中国与缅甸、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谊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与民心互通。

辉煌中国之开放中国观后感(五)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于24日晚播出,主要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这一集的观看,更加坚定了我国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策略的信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

这五年,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东方大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

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技方面:有曙光2000大型计算机、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外交方面: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加入wto 教育方面:有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体育方面:有承办1990年亚运会、承办2008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中国获32枚金牌居世界第三经济方面:有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方面:有物质丰富、交通明显改善私家车占有一定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文化艺术方面:有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一批艺术作品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是不是使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证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