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患纠纷;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23-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逐步加强。

而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凝聚点,当发生病痛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其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门诊输液室工作特点往往是单位时间内病人集中输液多,而患儿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优先服务。

护患之间容易引起争执,导致护理纠纷,现分析如下。

1 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1.1 服务意识不强,语言不当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士服务已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求医”的年代已经过去,然而,有的护士服务观念未彻底转变,主动服务意识差,对患儿及家属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冷落,缺乏同情心,未做到急病人家属之所急,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解释不周,缺乏耐心,从而失去患儿家属的信赖。

如恰逢护理过程中发生疏忽、差错,就会产生误解,以致引起家属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满意度下降[1]。

儿童是家中的宝贝,一人生病,牵动全家,甚至几代人。

当他们怀着迫切求治的心情催促你时,却听到“你没看见我在忙”,使家长会怒火丛生,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护士综合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

要爱护和尊重患儿,切忌丝毫麻痹大意。

护士综合素质,决定提供怎样服务质量。

如操作程序简化,输液前配制液体未做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橡皮塞屑进入输液瓶中被病儿家属发现;工作责任心不强,如皮试时,错过看结果的时间而重做,引起患儿家属不满。

为了省事,更换液体时,该冲管的药不冲管,发生配伍禁忌。

输液渗出血管致皮肤肿胀,患儿疼痛呼叫时才发现,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坏死。

违反查对制度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不可凭估计和经验行事。

如不遵守查对制度,注射时,配错药,打错患者或输霉菌、异物,不正确执行医嘱,都是引起护理纠纷的祸根。

1.3 技术因素,穿刺成功率低,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增加患儿痛苦,家属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把他们的孩子当做“试验品”。

静脉推药时,进入空气。

排气未一次成功,造成药液浪费。

备皮时,剃破头皮。

拔针后,压迫不当,出现皮下瘀血。

这些均可引发投诉。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2.1.1 思想素质护士应热爱护理事业,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水平,对待患儿要有爱心、耐心、同情,对待患儿家长应诚恳热情,遇到家长误解时,要沉着镇定,严于律己,宽于别人,克制自己的过激行为和冲动。

2.1.2 业务素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掌握肥胖、瘦小等不同患儿的血管特点,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赢得患儿及家属的尊重。

2.1.3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与其沟通,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不要与患儿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

在家长面前,始终要做到有礼、有据、有节、有情。

爱心是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医护人员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将患儿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主动关心患儿,输液室内配备一次性水杯、开水、纸巾、小儿图书、电视等,从细微处做起,将病人视作亲人,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叙述,认真回答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感到安全、温暖、信任,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防止对立情绪,减少纠纷。

2.2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规章制度的落实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首要条件,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有力保障。

护士要熟知其职责范围,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等。

以制度约束自己,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设立“你查对了吗”警示牌,放在醒目的位置,预示着病人的目光,我把生命交给了你,你查对了吗。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2]。

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巡视,特别是特殊用药,特殊患儿,更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观察。

做到手勤、眼勤、腿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 合理弹性排班门诊输液患儿一般在上午比较集中,作为一名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变化和科室人员变动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

随时修改制定各班岗位职责,注意各班次的衔接,新老人员搭配,避免病人多、护士人手少,忙乱而导致差错事故发生,或病人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不满而导致纠纷发生。

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松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3]。

2.4 趁着应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护士长首先应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

对有不满情绪或过激行为者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4]。

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耐心倾听申诉与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感到医院的诚意。

每发生一起纠纷,科室都认真进行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大家接受教训,防患于未然。

总之,护患纠纷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如能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护患纠纷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的。

参考文献
[1]李润华,刘耀光.医学伦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3-21.
[2]刘薇群.护士差错的归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
34(4):206.
[3]陈燕.重视护理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护理管理杂志,2002,2(4):9.
[4]王淑春.赵占琴.儿科护理管理的特点.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9):7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