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简介
6)刘长江,郝芳. (2015).不对称社会困境中的决策:行为的双重模式.心理科学进展, 23(1), 1–10.
7)刘长江,郝芳. (2014).社会困境问题的理论架构与实验研究.心理科学进展, 22(9), 1475–1484.
8)刘长江,郝芳. (2011).不对称社会困境中社会价值取向对合作的影响.心理学报, 43(4), 432–441.
5)Liu, C.-J. & Hao, F. (2015). Changes in cooperative behavior and belief in finitely repeated social dilemma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8(3), 246–251.
代表论著
著作
1)刘长江.社会困境中的合作: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科学出版社, 2015年12月.
近期论文
1)Liu, C.-J., Zhang, Y., & Hao, F. (2017). An implicit stereotype of the rich and its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connectedness.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11(e7), 1–10.
10)Liu, C.-J. & Li, S. (2009). Contextualized self: When the self runs into social dilemm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4(6), 451–458.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研究领域
专业及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社会与经济心理)
具体研究领域:
1)社会认知
2)利他与亲社会行为
3)应用社会合作于社会、环境、经济、教育、管理等领域中
社会任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及荣誉
南京师范大学百名青年领军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简介
姓名*
刘长江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学历
研究生
电子邮件
chjliu@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编
210097
简历
1996~2003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2008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荷兰自由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Liu, C.-J. & Hao, F. (2017). Reciprocity belief and gratitude as moder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tatus and charitable giv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1, 46–50.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企业和居民的绿色低碳行为研究”,2017年1月–2021年12月,参与(第三);
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公益慈善的社会心理效应与促进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人培养计划项目,2016年5月–2019年5月,主持;
4)南京师范大学百名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年9月–2017年8月,主持。
9)Liu, C.-J. & Hao, F. (2011). An application of a dual-process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in social dilemma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4(2), 203–212.
3)刘长江,张跃,郝芳*,等. (2016).利益冲突情境中社会行为的自动激活:合作还是利己?心理科学进展, 24(12), 1897–1906.(转载: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7期第97–109页)
4)郝芳,宫庆彬,刘长江*. (2016).社会困境中同伴行为、合作信念对合作变化的影响.心理科学, 39(2), 44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