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1)
无机粉尘降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
(2)按粉尘在空气中停留的状况 漂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
44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45
粉尘的理化特性
46
48
生产性粉尘预防与控制技术
控制粉尘八字方针:
革----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水----湿式作业
密----密闭尘源
风----抽风除尘 护----个人防护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 劳劢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 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 因素的统称。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文,职业病危害 因素分为六大类459种,其中粉尘52种、 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 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类3 种(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刮研 作业)。
7
分类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⑴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 机溶剂、农药。
⑵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射 频辐射、低温、低气压、高气压
⑶生物因素
艾滋病病毒、布鲁氏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35
尘肺之殇
36
37
深圳尘肺门事件
38
大爱清尘基金
41
三、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42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粉尘”是一种通俗地对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 粒物的总称 以粉尘的来源分类 (1)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 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μm~20μm,其中大部分为0.5μm~ 5μm。 (2)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 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μm~50μm左右。 (3)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 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μm, 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μm~0.1μm。
5
职业病分类
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 2013年12月23日颁布实施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病 12种第13种是开放性条款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6种 二、职业性皮肤病 8种第9种是开放性条款 三、职业性眼病 3种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4种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59种第60种是开放性条款 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0种第11种是开放性条款 八、职业性传染病 5种 九、职业性肿瘤 11种 十、其他职业病 3种 共计十类132种,2002年《职业病目录》为十类115种
道布置的不合理
井下氡子体
10
职业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 的量以及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1.职业性有害因素:
性质、浓度、强度
2.作用条件: 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接触频度 3.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 年龄及性别 个体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及个人习惯
11
二、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22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23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24
二、尘肺病
25
尘肺病
26
23.20%
煤炭 冶金
3.73% 6.97%
50.11%
建材 有色金属 机械 其他
7.98% 8.01%
尘肺病发病前5位的行业
27
28
煤工尘肺
29
煤工尘肺
30
煤工尘肺
31
水泥工尘肺
32
水泥工尘肺
8
分类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或者劳动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9
分类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低温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温、湿度过高过低 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相互影响、管
19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3)车间铝粉尘集聚严重。 事故现场吸尘罩大小为500毫米×200毫米,轮毂中心距离吸尘罩500毫米,每个吸 尘罩的风量为600立方米/小时,每套除尘系统总风量为28800立方米/小时,支管内 平均风速为20.8米/秒。按照《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269-2003) 规定的23米/秒支管平均风速计算,该总风量应达到31850 立方米/小时,原始设计 差额为9.6%。因此,现场除尘系统吸风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位粉尘捕集要求,不能 有效抽出除尘管道内粉尘。同时,企业未按规定及时清理粉尘,造成除尘管道内和 作业现场残留铝粉尘多,加大了爆炸威力。 (4)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中荣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 规程,现有的规章制度未落实到车间、班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隐患排 查治理台账。风险辨识不全面,对铝粉尘爆炸危险未进行辨识,缺乏预防措施。未 开展粉尘爆炸专项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不落实, 造成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爆炸危险没有认知。 (5)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事故车间电气设施设备不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规定,均不防爆,电缆、电线敷设方式违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 壳未作可靠接地。现场作业人员密集,岗位粉尘防护措施不完善,未按规定配备防 静电工装等劳动保护用品,进一步加重了人员伤害。
14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敀
15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16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
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7时10 分,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7时34分,1号 除尘器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 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 爆炸。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 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 设备被损毁
17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 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 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 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 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 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 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20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21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二)管理原因。
2.苏州市、昆山市和昆山开发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 不到位,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落实,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昆山市安全监管局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彻底,未 按照江苏省相关要求对本地区存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贸企业进行调查并摸清基 本情况,未对各区(镇)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统计情况进行核实,致使中荣公司未 被列入铝镁制品机加工厂企业名单、未按要求开展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流 于形式,多次对中荣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均未能发现该公司长期存在粉尘超标可能引 起爆炸的重大隐患,对中荣公司长期存在的事故隐患和安全管理混乱问题失察。对 辖区内区(镇)安全监管部门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问题失察,对昆山开发区发生 的多起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失察,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并重点防范。 苏州市安全监管局未按要求及时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未制 定专项治理方案,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各县区落实情况不掌握。督促各县区开展冶 金等工商贸行业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防范工作不认真、不扎实,指导检查不到位。 江苏省安全监管局督促指导苏州市、昆山市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工作不到位,没有按照要求督促、指导冶金等工商贸行业企业全面开展粉尘爆炸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
管----维护管理
教----宣传教育 查----及时检查、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
50
生产性粉尘预防与控制技术
51
生产性粉尘预防与控制技术
52
第二节 职业病防护设施 密闭罩
局部密闭罩:只将工艺设备放散有害
发病年份
1997年-201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2
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 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尘肺病
目录
3
一、职业病概述
4
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 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有其特定范围,即属国家公布的职业病 范围。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18
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
(二)管理原因。
1.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是事故发生的 主要原因。 (1)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 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 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层。事故车 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是由林伯昌根据自己经验非规范 设计的。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在每层1072.5平方米车间 内设置了16条生产线,在13米长的生产线上布置有12个工位,人员密集, 有的生产线之间员工背靠背间距不到1米,且通道中放置了轮毂,造成疏 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 (2)除尘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违规。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的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公 司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除尘器本体及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 置、未按《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要求设置泄爆装置, 集尘器未设置防水防潮设施,集尘桶底部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外部潮湿 空气渗入集尘桶内,造成铝粉受潮,产生氧化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