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创新,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和更新,党的事业才能永远生机勃勃,不断进入新境界。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机遇。
为适应形势,现代领导者必须增强全球意识、忧患意识,特别是创新意识。
在现代社会,一旦出现主要领导者缺乏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会严重影响到他所管辖的一大批基层领导者发挥创造才能,由此所造成的人才浪费和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因此,现代领导者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做创新的行家里手。
目录1绪论 (3)1.1课题研究的背景 (3)1.2课题研究的意义 (3)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3)2.1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 (4)2.2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5)2.3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5)2.4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 (6)3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7)3.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7)3.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超越 (8)3.3深入了解本职工作 (9)3.4大力强化创新意识 (11)3.5营造氛围,为领导干部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2)3.6强化内功,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3)3.7以民为本,是创新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14)3.8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创新 (15)1 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了解工作、熟悉工作,是创新的基础。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领导者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工作历史、工作过程、工作现状,不断提高对工作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
一是要坚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在实际调研中开启心智,碰撞出思想火花。
领导者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工作中最重要而又是最不好把握的影响因素,领导工作要卓有成效,实现创新,一定要考虑到人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接受程度。
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名具有创造力的现代领导,不仅要了解工作的实际,还要了解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审视工作,高屋建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创新奠定基础。
领导不仅要成为工作的实践者,还要成为所从事工作的专门家,每一位领导者都应有自己的专业。
当然,领导所处的岗位不同,在组织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对领导的专业要求也不同。
从领导科学角度看,就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组织来说,处于高层的领导应对组织的发展战略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学习和研究;处于中层的领导,应更多地掌握一些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技巧;处于下层的领导,应成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员工和下属的工作示范者。
1.2课题研究的意义领导不仅要成为工作的实践者,还要成为所从事工作的专门家,每一位领导者都应有自己的专业。
当然,领导所处的岗位不同,在组织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对领导的专业要求也不同。
从领导科学角度看,就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组织来说,处于高层的领导应对组织的发展战略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学习和研究;处于中层的领导,应更多地掌握一些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技巧;处于下层的领导,应成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员工和下属的工作示范者。
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作为国家的组织者、决策者和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水平、国家管理发展水平、适应世界风云变幻的能力。
2.1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全球化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内出现最频繁的词语,它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各国联系增多,国家的界限越来越形同虚设,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全球化加剧经济竞争,加速了资源的全球性流动。
此时,公共部门管理的效率影响着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和国家能力。
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从领导干部在行政理念到具体行为方式上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运动。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风云变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
从国内看,我们虽然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伟大历史成就,但随着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无论国际和国内,都存在着发生突发事件的不安定因素,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意识和创新能力,才会从容应对、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从而确保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2.2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它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造福于各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是开创性的事业和劳动,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
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正确处理可能妨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才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2.3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大最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型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说明,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其能否繁荣昌盛的标志。
组织目标能否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是创新。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发明创造为前提,较高的人员素质是以富有创新精神为体现的;人与职位的科学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领导干部高超的谋略水平、精湛的谋略艺术更是其创新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军事上常讲“出奇制胜”,所谓“出奇”,就是创新,就是创造。
所以说国家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取决于我们的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所以领导干部更要有“出奇制胜”的才能。
2.4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中,创新能力已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因素。
但当前影响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因素主要有有以下几点:2.4.1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有的领导干部的创新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比重较小,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补课的方式进行弥补,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创新的基本知识浮浅与单一,极大地制约了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提高。
2.4.2创新思维素质不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它对创新力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
部分领导干部思维科学知识知之甚少,不了解思维科学的一些常识,不清楚思维素质在开拓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思维训练,对思维方式方法掌握不多,提升不够,从而导致创新思维的结构僵化、思维定势、质量不高。
2.4.3怕担风险。
这是影响创新能力最基本、最常见的障碍。
有的领导干部意识到了本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思考,但因为可能要承担责任和风险,加之缺乏创新的胆识而放弃了。
有的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去想方设法解决,而是观望等待,缺乏应有的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工作创新是领导的事情,与己无关。
3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3.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
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实质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源于知识之中,知识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之中,而且知识本身也要创新。
目前,人类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递增,新科技知识的积累呈指数化增加的趋势,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惊人。
这就要求我们不应该只是复制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更新现有的知识。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时,要着力用这一锐利思想武器准确吃透上级精神,充分发挥政策威力,正确把握基层情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做出科学的决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践出真知,增智慧,长才干。
古往今来,历史上满腹经纶,但功亏一篑的大有人在。
古有纸上谈兵的赵括,近有马恩语录倒背如流的王明,但对于严峻的现实斗争却束手无策。
3.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超越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再正确、再伟大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假若对一个错误的理论不能超越,就会在它的指导下做着错误实践的恶性循环。
长时间以来,许多同志习惯于引证书本和伟人的观点,不假思索地以其是非为是非。
固然书本上的知识是以往知识的积淀,但应该看到任何一种理论、一个观点都有其产生的条件。
伟人的实践也都有其个体的局限。
书本和伟人都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所以要敢于超越理论和权威。
习惯、经验形成定势,对于领导干部进行开创性工作会带来巨大的阻碍作用。
超越习惯和经验首先要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工作中独树一帜。
其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囿于人们的共识和前人的认识。
勇于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观点以及工作新思路,所以要敢于超越经验和习惯。
感觉到知识缺乏,就会如饥似渴地求知,把自己不断引到最高处,盲目自满很容易形成“飘飘然、昏昏然”的情感定势。
这对我们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现代领导工作者要居安思危,增强危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一点点成绩的取得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而是要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作为前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