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题目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各产业部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协调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 本文将以全国(中国大陆)为参照,以北京市2002-2011年间三次产业的GDP 为基础,运用偏离- 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差异及竞争力等。

偏离- 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简称SSM )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与其它产业结构分析法相比较,它能确定区域内各部门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产业部门在参照区域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偏离- 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Shift-Share-Method,SSM) 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由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应用的形式,SSM 在国外的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于20 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规划学、区域科学等学科研究中。

1.基本原理SSM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总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区域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了变化。

设该区域在初始期( 基年)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 t,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该区域经济划分成j( j = 1,2,3,…,n) 个产业部门,分别用b j,0和b j,t 表示第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经济规模,并且以B0和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规模,以B j,0和B j,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初期和末期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该区域第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为:r j=.0 ,,j jtjb bb-,( j = 1,2,3,…,n ); 所在的大区第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为:R j=0,0,,Bj jtjBB-,( j = 1,2,3,…,n);以上级区域个产业部门所占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b j=(b j,0.B j,0)/B0(j=1,2,3, …,n)这样,该区域在[0,t]时间段内第j 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 j可以分解为N j、P j和D j 3 个分量。

即: G = N j + P j + D j。

N j称为增长份额,N j= b j’×R j。

它是指j 部门的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该区域j 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果按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应该产生的变化量。

Pj称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 j = ( b j,0-b j ') ×R j。

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该区域第j 部门增长相对于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差异,即假定二者相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如果该值为正,表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于所在大区的产业结构; 该值越大,表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

D j称为区域竞争力份额,D j = b j,o×( r j-R j) 。

是指区域第j 部门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了区域j 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如果该值为正,说明该区域j 产业部门较所在大区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的j 产业部门竞争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因此,区域总的经济量G、增长份额N、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区域竞争力份额D 可以分别表示为:G = N + P + DN=∑[b j,0(B j,t-B j,0)/B0],(j=1,2,3,…,n)P=∑[b j,0(B j,t-B j,0)/B j,0]- ∑[b j,0(B j,t-B j,0)/B0],(j=1,2,3,…,n)D=∑b j,0(r j-R j)G=b t-b0若用K j,0 = b j,0/B j,0,K j,t = b j,t/B j,t分别表示区域j 产业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区域对于全省的相对增长率为: L = (b t/b0)/(B t/B0)= W ×μ,其中W 表示结构效果指数; μ表示区域竞争效果指标,可分别表示为:W=(∑K j,0×B j,t/∑K j,0×B j,0)/(∑B j,t/∑B j,0)U=(∑K j,t×B j,t)/(∑K j,0×B j,t)由以上各式可知: 若G 愈大,L 大于1,则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所在大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若P 愈大,W 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区域的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合理,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若D 较大,μ大于1,则说明该区域的各个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很大,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数据来源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是将一定时期内(本文选定的为2001-2011年)的区域经济(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发展状况与参照区(本文为全国)作比较,将区域内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部分.本文选取2002—2011年作为考察区间,其中,2002年为基期,2011年为报告期. 以全国为参照,分析北京市在此期间内的总量变化、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状态.根据数据可比性原则,所有数据均以可比价1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计,以2002年为基期. 换算后的2002—2011年北京市与参照全国的GDP 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情况见下根据北京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为初始期、2011根据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为初始期、2011年为末期,2.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Shift-Share 方法在应用之前,首先要确定在哪一个时间段上计算区域经济变化,也就是要确定t 值。

同时还需明确以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考系来分析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深度要求,考虑统计资料的可能性,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完备的部门,然后收集数据建造Shift-Share 分析表。

以区域各个产业部门的部门优势PDj,即: Pj + Dj为横坐标,以区域的增长份额N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绘制部门优势分析图,并且把平面分为4 个象限8 个区域,由第一象限逆时针方向依次为S1,S2,…,S8,按照各个部门的具体数据,看其落在哪一个区域内,分析各个产业部门在总增量和部门增长优势等方面的特征。

同样的,以区域产业部门的竞争偏离分量Dj为横坐标,以区域的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绘制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按照各个部门的具体数据,看其落在哪一个区域内,由此分析各个产业部门在原有基础和竞争力等方面的特征。

3.北京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分析将表3中数据代入到数学2002-20011模型中,计算得出北京三次产业的偏离由表4可知:(1)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Nj均为正,说明三次产业为全国性的增长型部门,且三次产业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均获得较高水平的增长。

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大小顺序: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北京市的经济贡献率最大。

(2)北京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转移份额Pj均为正值,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总体产业结构,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好,能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的转移份额最大,结构优势也最明显。

(3)北京市的区域竞争力份额Dj的大小顺序: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二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份额为负值,表明它们在全国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份额最大,在全国的竞争力相对较大,第三产业部门竞争力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4)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量PDj总值是216344.9231,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8099.9713,由区域竞争力带来的是负增长。

说明北京市对全国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均由结构优势带来,北京市在全国所处的竞争地位较为不利,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Shift—share分析1.部门偏离分量分析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为横轴,以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业部门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1)。

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I区:原有基础很好,是竞争力较强的好部f-j;II区: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111区: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Ⅳ区: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V区: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Vl: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f-1;Ⅶ、Ⅷ区: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

2.部门优势分析以区域部门优势PDj为横轴,以份额分量N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业部门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2)。

同样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I、Ⅱ区域:较好的部门,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Ill、IV区域:一般部门,其中处于第Ⅲ区域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Ⅳ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V、Ⅵ区域:较差部门,这些部门在总量上都为负增长,区域V中虽为增长部门,区域Ⅵ中虽具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部门劣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VII、Ⅷ区域:最差部门,为既无部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

一—第一产业,二—第二产业,三—第三产业一—第一产业,二—第二产业,三—第三产业图一北京市三次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图二北京市三次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由图一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落入第Ⅳ扇面内,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有增长却不具部门优势. 第一产业(一)的位置离坐标原点较近,说明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大,而且处于下降状态;第二产业(二)的位置坐标离坐标原点比较远,说明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大于第一产业,但是仍处于下降状态;第三产业(三)落在I扇区,说明第三产业基础很好,是竞争力较强的好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