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法建筑玻璃常用规格有(2440、2140)×(3660、3300)等;常见厚度有4、5、6、8、10、12、15、19、25mm等;常见建筑玻璃品种有平板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压花玻璃、彩釉玻璃、钢化玻璃、热弯玻璃、夹层玻璃、喷砂玻璃、蒙砂玻璃、防火玻璃等。 3.玻璃的缺陷 对玻璃深加工而言,玻璃缺陷主要是玻璃体内存在夹杂物和玻璃原片后天转运或加工引起的,对玻璃深加工有较大影响的缺陷。 1)气泡:玻璃中的气体夹杂物,气泡不仅影响玻璃的外观效果,在钢化时容易引起炸炉,因此在钢化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2)结石:是玻璃中的固体夹杂物,结石是玻璃中最危险的缺陷,不仅破坏了玻璃的外观性能,还极易引起钢化炸炉甚至自爆,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钢化前一定要严格检查。 3)节瘤:是玻璃中的玻璃态夹杂物,常呈线状、纤维状、有时似疙瘩状突出;节瘤在钢化时也易引起炸炉,要严格检查。 4)玻筋:玻璃表面呈现的与拉引方向一致的线条,主要表现为影响玻璃的视觉效果。 5)裂纹:裂纹在加工玻璃时极易伤人和损坏设备,钢化时易炸裂,在加工的每一个工位都要仔细检查,防患于未然。 6)划伤:玻璃划伤不仅影响玻璃的视觉效果,还会引起玻璃强度的降低,热处理时易开裂,生产时要尽力避免与加严控制。 7)爆边、缺角:影响外观质量,同时,爆边、缺角也会引起应力集中,影响玻璃强度,钢化时易炸裂。 8)水迹:玻璃清洗后,边部或表面的水未吹干,或后期进水形成水印,未及时清理钢化后形成水迹。不严重时在自然光下较难看见,但镀膜后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特别是对镀膜的胶层质量、颜色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发现没有吹干的玻璃要立即擦干净。 9)发霉:发霉不严重可以用抛光的方法抛去,严重的发生片状脱落,在玻璃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霉斑。发霉不仅影响玻璃的外观效果,还会引起膜层的脱落。应此要做好玻璃的储存防护工作。 10)纸印:玻璃箱进水,隔离纸受潮,在玻璃表面形成的印痕。 11)手印:下片时没戴手套或手套脏,在玻璃表面形成的手印,钢化后难以除去。 12)其它缺陷:如表面脏、清洗不干净。
一、钢化玻璃 1.1钢化玻璃的性能 钢化玻璃是一种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改善了玻璃强度。主要优点有: 1)强度较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 2)使用安全,钢化玻璃承载能力增大且改善了易碎性质,即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
3)钢化玻璃的耐急冷耐急热性质较普通玻璃有2~3倍的提高,一般可以承受150℃以上的温度变化,对防止炸裂有明显的效果。 1.2半钢化玻璃的性能 1)半钢化玻璃是介于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的一个品种,兼有钢化玻璃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又回避了钢化玻璃平整度差、易自爆、一旦破坏即整体粉碎等缺点。 2)影响畸变优于钢化玻璃,但半钢化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因一旦碎落,仍有尖锐的碎片可能伤人,不能用于天窗和有可能发生人体撞击的场合。 3)半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在24MPa~69MPa之间,低于钢化玻璃。 4)半钢化玻璃生产过程于钢化玻璃相同,仅在淬冷工位的风压有区别,耐急冷急热能力小于钢化玻璃。 2.钢化工艺 2.1钢化方法的分类:
2.2钢化工艺流程 3玻璃钢化工艺 钢化就是把普通退火玻璃快速、均匀死的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点温度,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使玻璃快速均匀的冷却,冷却的过程中在玻璃的表面形成一种压应力,玻璃破坏时首先抵消玻璃表面的压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并增加破坏后的颗粒数目,使玻璃具有安全性能。
水平风钢化 垂直调挂风钢化 风钢化 液体钢化
固体微粒钢化 物理钢化
化学钢化 (粒子交换钢化)
钢化方法
半成品检验 钻孔 风 半成品检验 浮法玻璃原片 玻璃切裁 磨边 清洗 干燥 电炉加热 风栅冷却 成品检验 包装入库或镀膜中空 钢化炉 3.1钢化玻璃的加热: 在玻璃钢化过程中,加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水平钢化玻璃加热的基本要求是:玻璃必须快速的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加热时,玻璃不同区域的温度能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玻璃表面与中部的温差要小,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变形,玻璃的外观质量不发生变化。 1)玻璃的加热方式: 钢化炉加热的方法主要有:电加热(辐射加热炉和对流加热炉)和气体加热(气垫加热炉),目前主要采用电加热方法。玻璃在炉内加热方式主要有:传导加热、对流加热和辐射加热。 2)玻璃的加热时间: 目前大多数钢化炉加热时间都是40s/mm,但加热时间和做的玻璃品种与规格有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加热时间。 3)钢化玻璃的加热温度: 玻璃加热到内应力完全松弛(消失)时迅速淬冷,可获得最佳的钢化效果。最佳的加热温度是玻璃由脆性状态变为塑性状态时,玻璃的内应力完全松弛。因钢化玻璃要有尽量小的变形,因此,最佳加热
温度应在接近软化温度的某一温度区域选取,温度范围影低于软化温度5~20℃为宜。 在实际生产中,确定最佳加热温度的方法是:提高加热温度,钢化程度则随之增加,当钢化程度不在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时,即为最佳加热温度。在钢化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的控制。
4)装片形式:玻璃板间距要保持在50~100mm。
3.2钢化玻璃的冷却:钢化对玻璃淬冷的要求快速而均匀的冷却。因此玻璃在其内部冷却前,表面已冷却收缩,当内部冷却时,表面已收缩,这就产生了一种应力,使玻璃的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就得到了钢化玻璃。因此冷却必须满足:能有效的疏散热风,便于排除碎玻璃,并尽量降低吹风噪音等。 3.3钢化玻璃的缺陷 加热和冷却是保证钢化质量的关键。钢化经常会出现以下缺陷: 1)玻璃向上翘曲 2)玻璃向下弯曲 玻璃边部上翘或下翘 钢化玻璃波形度大 斑点(麻点) 在玻璃中间有白线或光学变形 钢化玻璃表面有微裂纹 玻璃在炉内烂 玻璃在钢化段烂 玻璃表面有印痕
4.平钢化玻璃的常见缺陷、检验项目及标准
4.1检验项目 1)外观质量:表面划伤、发霉、气泡、结石、裂纹、玻筋、应力斑、彩虹、麻点、各种印迹等 2)尺寸偏差:边长尺寸偏差、对角线尺寸偏差、孔径尺寸偏差、孔位尺寸偏差、角度偏差、厚度偏差、彩釉图案情况等。 3)波形度: 弯曲度: 碎片状态: 霰弹袋试验 应力值 抗冲击性 耐热冲击性
4.2常见缺陷: 1)划伤或擦伤 自爆 波形大 应力斑 彩虹 光畸变 爆边 印迹 发霉 麻点 二、中空玻璃 1、定义: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铝框)均匀隔开并周边粘结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2.中空玻璃生产方法:胶接法、焊接法、熔接法、胶条法;目前我司采用胶接法。 4.玻璃生产工艺注意事项 1)玻璃清洗干燥:玻璃清洗干燥是中空玻璃生产的重要环节,清洗干燥的质量决定着中空玻璃的制 品的质量,因此,生产中要确保玻璃的清洗干燥的质量。 2)填充分子筛:填充分子筛保持中空玻璃内腔干燥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填充中应:a)灌装过程要迅速;b)保持分子筛的干燥度,保持环境干燥程度; 3)涂密封丁基胶:是中空玻璃的一重要环节,决定着中空玻璃的综合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五项指标),因此必须满足:a)丁基胶必须有质量保证;b)涂胶要均匀,涂胶截面要一致;c)与玻璃有良好的附着力;d)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4)铝间隔框合片:a)保证各部分尺寸正确,间隔框不得有便宜;b)保持各部分清洁,尤其是中空玻璃内腔。 1)压片:确保位置准确,玻璃不得产生移位现象。 2)涂密封胶:此工序主要是增加玻璃间的密封合和粘结。此工序应注意:a)保证A、B双组分胶的混合配比的正确性;b)确保双组分胶混合均匀,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蝴蝶试验来验证;c)双组分胶具有良好的固化性(通过拉断试验进行验证)、密封性和综合性能;d)注意要打胶准确,无欠胶和多胶现象;e)防止气泡的产生。 5.中空玻璃的性能 1)节能:由于中空玻璃的K值(热传导系数)比单层玻璃低(普通中空玻璃K值为3.0而单层玻璃为5.8),因此,无论采用空调或暖气,使用中空玻璃都会使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 2)隔音:中空玻璃的独特结构可使室外噪音多RW-86分贝降低为室内RW-45分贝;单层玻璃则无此明显效能。 3)安全:由于采用双层玻璃结构,抗风力及外击力较好,高层或沿海建筑及火车,轮船采用中空玻璃最为适宜。 4)防结霜:中空玻璃的湿气渗透率很低,因此在冬季没有结霜的现象。 6.中空玻璃检验项目 1)尺寸偏差(边长尺寸、对角线之差、公称厚度、胶层厚度) 2)外观:不得有防碍透视的污迹、夹杂物及密封胶飞溅现象。 3)密封胶质量(蝴蝶试验、拉断试验) 4)分子筛质量 5)间隔框、丁基胶质量 6)密封性能 7)露点 8)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9)气候循环耐久性能 10) 高温高湿耐久性能
2) 三 、夹层玻璃 1. 定义: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玻璃,将有机材料胶合层夹在两片玻璃之间,经加热、加压而
制成的复合玻璃制品。目前供夹层用膜片多采用PVB膜。 2.夹层玻璃品种: 3)按生产方法分:A类夹层玻璃;B类夹层玻璃; 4)按产品用途分:建筑夹层玻璃、汽车安全玻璃(汽车风挡玻璃)、航空夹层玻璃、防弹、防盗、防爆玻璃、窥视夹层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