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水泥有限公司利用合同欺诈案
基本案情:
L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公司)于2004年1月13日与X煤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签定合同,合同约定X公司预付76万元,L公司从2004年2月10日起,保证每天向X公司供应本公司生产的XX牌水泥50吨,共计供应4000吨,供应完成为止,价值76.2万元。合同成立后,X公司按合同约定预付了款项,但L公司因产量有限,没有履约能力,时至案发之日,L公司仅向X公司供应水泥2923.65吨。剩余1076.35吨水泥至今没有供货。2005年3月15日,该公司从Q水泥厂用汽车拉10吨假冒XX牌水泥,供给X公司。X公司发现后与L公司协商未果,遂向L县工商局举报,要求查处L公司欺诈行为。L县工商局查清事实后,给予了L公司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L公司改正违法行为,还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了调解,并达成协议:延期15天,由L公司向X公司补足水泥数量。
简要分析及查办技巧:
查处合同违法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一项主要职能,目前查处此类案件的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山西省合同监督管理条例》、《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原国家工商总局令第51号)。查处的主要合同违法行为有:合同欺诈行为,利用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以及为合同违法行为提供证照、账户、印章等便利条件的行为等。按照原国家工商总局新发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六条“当事人不得利用合同实施下列欺诈行为:……(六)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的规定,本案是一起合同欺诈案件。L县工商局查清事实后,在依法给予L公司行政处罚的同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规定。同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履行进行了调解,既制止、惩处了违法行为,还化解了合同纠纷,收到了好的执法效果。
办理此类案件应当注意的事项是:
1、注意法律的适用。《山西省合同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应当适用《山西省合同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没有规定的,适用《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2、注意制止违法、化解矛盾纠纷。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应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对合同争议可以进行调解,但必须在有关当事人自愿并提出调解申请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的内容不应写入处罚决定书,应当制作调解书,并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
3、应特别注意合同纠纷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合同纠纷是由于双方对合同的内容或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不同而发生的争议,但双方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诚意,利用非法手段诱使对方与之订立合同,从而达到利用合同骗取钱财的行为。合同欺诈的主要特点:一是主观上无履行合同的
诚意,缺乏履行的主观努力;二是客观上不具备履行合同的条件或能力,甚至人为使条件不成熟,没有进行认真的履行准备。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原国家工商总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列举了合同欺诈的常见类型,我们在执法中认定合同欺诈行为时可以遵照执行。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不得利用合同实施下列欺诈行为:
(一)伪造合同;
(二)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三)虚构合同标的或者虚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履行合同;
(四)发布或者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
(五)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或者诱骗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
(六)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
(七)恶意设置事实上不能履行的条款,造成对方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
(八)编造虚假理由中止(终止)合同,骗取财物;
(九)提供虚假担保;
(十)采用其他欺诈手段订立、履行合同。
4、注意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依据《山西省合同监督管理条例》《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合同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市场监管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在查办此类案件时一定要注意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法。《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的规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