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是公考热点之中国梦系列文章之一,中国梦是考试考察可能性最大的热点,关注更多:中国梦系列文章。

6月1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开幕。

这是我国各族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主动应对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新挑战,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实现了新发展,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今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并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青年一代只有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才能最终让梦想变成现实。

大好青春时光的激情奋斗、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也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广大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必将汇聚起磅礴的源源不断的前行力量。

当前,共青团正在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这是党的号召、时代的呼唤,也符合当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只有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时代深刻变化,青少年思想活跃,各级团组织要适应青少年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要深入基层、走进青年,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各级党委要从党执政地位长期稳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支持共青团工作,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在通往梦想的伟大征程上,共青团一定能够凝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书写更壮丽的篇章;广大青年也必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

时事评论背景:在6月20日前,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职工要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对“会员卡腐败”的关注,更激发着人们对反腐新格局的期待。

时事评论观点:以自身硬气立信于官“吃吃喝喝无伤大雅,拿卡收卡不是腐败”。

近年来,沿着这种似是而非的朦胧逻辑,会员卡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便宜”,逐渐异化为官商“勾兑”的利器。

而各种高档会所发放的餐饮、美容、高尔夫等会员卡,也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沾染上了浓厚的特权色彩。

正是因为“针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就此而言,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会员卡清退活动,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从改作风来看,既不容许公开场所的大吃大喝,也不容许隐蔽在会所里的“腐败躲猫猫”,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细化和延续;就反腐败来说,从会员卡入手“包抄”变相腐败的后路,打击腐败从公开场合向私密领域延伸,彰显了穷追猛打的反腐决心,也体现了“把自己摆进去”的反腐思路。

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集醒》中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正人先正己、治腐先治内。

不管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把自身管好了,好多事就好办了。

在这个意义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这些自我期许和要求,直接关系到反腐的能力和公信力。

纪委和纪检干部,只有自身立得正、硬得起,既有表态、更做表率,才能在反腐败时无私无畏、动真碰硬,拍“苍蝇”也敢打“老虎”,捞“浮起的”也敢动“沉底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硬”后更重要的还是“打铁”。

专家分析,纪检系统清退会员卡将起到示范作用,“下一步整个公务员系统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政治自觉转变为规则自律?如何打消一些人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对处于灰色地带、缺乏明确法规的“会员卡腐败”,除了加强监督、要求自律外,如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回答好这些问题,不仅能确保会员卡清退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也能为其他领域反腐行动积累经验、树立样本、增强信心。

反腐败,重在以实效取信于民。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反腐败斗争不会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集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抓起,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果,以此“取信于民”;从纪检干部自身做起,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让各级干部看到一视同仁的反腐决心,以此“立信于官”,这是标本兼治的反腐路线,也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选择。

时事评论背景对于前段时间的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民众最为担忧的,不仅是持续上涨的死猪数量、部分死猪身上检测出的猪圆环病毒,而是死猪打捞地黄浦江上游,正是上海市饮用水的取水水源所在。

上海市环保、水务部门称,目前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较为稳定,自来水厂出厂水质也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这并没有减少公众对用水安全的担忧。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从“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看待中国水安全问题?一、水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近年来,中国跨区域水污染事件屡屡发生。

2011年3月,徒骇河上游河南濮阳发生污染,下游山东莘县大量小麦中毒;2012年2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去年底到今年初,漳河上游发生苯胺泄露,导致下游的邯郸等城市长时间停水。

二、民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诉求不断增强。

正处于环境敏感期的中国,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诉求不断增强。

春节期间,一条“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地下”的微博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2月中旬开始,浙江、广东等地发生多起略带调侃意味的“邀请环保局长游脏河”事件,更多人将身边的污染河流拍下来上传到微博。

“群众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舌尖对于环境的感受,同时,表达不满的方式也更为多元和吸引眼球。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副教授钭利珍说,公众从旁观者到监督者和保护者,从不敢发声到勇于质疑并承担责任,这都是值得欣喜的。

三、相关部门需加强加强管理,回应民众诉求。

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水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思想上的觉悟。

全面落实水安全责任制,加大对水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并形成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形成相关历史记录。

制定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积极推动水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水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需明确公共责任与分段责任,加强相互配合。

“水体是流动的,水污染很容易跨区域。

”水利部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认为,由于属地管理原则,河道流经的地方政府各有自己的处置权,这导致在实际操作层面,尤其是涉及到跨省域的水污染事件上,互相配合欠周全。

因此,流域环保的公共责任与分段责任等,都是需要以制度来反思的命题。

只有不断加强对水安全的管理,才能使民众对相关部门不失去信心,对安全用水保持信心! 时事评论背景: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

目前农村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农村养老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转变及制度保障不健全我国农村历来基本实行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

然而,随着我国正在发生的急剧社会和经济变革,家庭养老正受到来自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减少,家庭规模、结构和功能变化,流动人口增加以及价值观念变化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其功能日趋弱化。

制度保障不健全或缺失。

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

巩固并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最佳养老模式。

就老人而言,居住在家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照料孙辈、简单的农业生产等方式在家庭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认同感。

政府应该促使家庭养老由传统的道德软约束转变成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家庭养老逐步由“伦理型”向“伦理型+法律型”转变: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对善待老人的家庭,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依法打击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同时对部分由于子女残疾、失业等原因而无力赡养老人的家庭,当地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就业、救济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最后,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改善农村家庭养老状况,将家庭养老由道德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

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措施。

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现实,应该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并在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在条件较好农村可以低标准起步,坚持个人缴费为主、国家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储备积累方法,坚持自愿参加与政策鼓励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等一系列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

在条件差的地区,政府要调整财政分配格局,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

其次,完善社会化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以确保能应对因突发灾害造成的养老困难以及无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