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概论培训课件

审计概论培训课件


(二)制度基础审计(系统导向审计)
导火索:20世纪30年代末的美国麦克森.罗宾斯公司破产案例 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由于管理层合伙舞弊,利用公司
内部控制的薄弱从公司贪污了巨款,从而使股东和债权人 蒙受了损失。
该公司十多年来的财务报表是由一流的普华会计师事务所 执行审计, 一直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表正确 适当 的审计意见。
• 审计目标:
• 以保护债权人利益为导向的资产负债审计的流行 • 1929年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目标逐渐由
查错揭弊向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转变。
该阶段总结:
• 审计的目标基本都是查找和揭露账面上的差错和 舞弊,业务活动的开展则主要是以账面上的会计 事项及交易为主线,围绕会计账簿报表的编制过 程来进行的。
公允表达
会计意义上
财务报表与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状态
审计意义上
会计核算的合理性,会计揭示的充分性,审计判 断的正确性。 – 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真实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 – 审计报告是否公允表达了审计性质、范围和意

隐患
雇员之间串通作案及高级管理层涉及欺诈使得审 计人员揭露欺诈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AICPA发表的16、17号审计准则公告,仍以财务 报表为中心来看待查错揭弊问题,只是在重大舞弊 已影响到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时才将其列入审计关 注问题。 虽然有意承担查错揭弊责任,但对责任的认识还未 完全肯定,对此责任的接受还较为勉强。
代理理论
独资经营:经营者拥有全部股权,
1、享有全部的剩余索取权, 2、他的任何在职消费支出都将由他 自己全部承担, 3、也将完全承担由于低效或无效经 营管理可能产生的全部损失。
股份经营:经营者拥有股权下降至100%以下,经营
者不需要象过去一样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承担完全 的责任。 例如,经营者拥有30%的股权,同样的支出,他就只 需要承担30%的份额,其余70%将由其他投资者共 同承担,但享有的部分剩余索取权不变。
审计的功能何在? 审计职业安身立命的支撑点在哪里? 是什么驱动着这一职业不断更新与发展?
从历史角度看审计:审计模式的演进
(一)账项基础审计的产生
1、 古代审计及英国详细审计时期
13、14世纪合伙制企业的出现
• 审计需求:
• 合伙企业中未参与经营管理的合伙人需要了解 中,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以维护其投资利益, 而参与经营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他们证明合伙契约 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和分配是正确合理 的,产生了审计的社会需求
启示: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
度作了反思,意识到: 1、内部控制,特别是公司高管部门及高 管人员有疏于舞弊控制责任的问题。
2、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 本原因。
二、谁需要审计? 为什么需要审计?
❖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
南海事件
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
1713年与西班牙政府签订协议,取得从非 洲贩卖黑奴到美洲的垄断权,引发投机热潮。
财产所有者 财产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财产管理者
会计资料及 经济活动
审计者
• 财产所有者: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 财产管理者:被审计人 • 受托经管责任: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与被审
计人之间存在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 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授权或委托,代表
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 况进行审计监督。
风险”预期而降低企业股价的出价,经营 者不得不承担这部分降价的损失,因此, 承诺股东会象100%股权时一样勤勉,不滥 用股东托付的成本。
债权人角度:债权人也担心所借资金在高风
险运营中血本无归,经营者为了以较低融 资成本借到资金,通常他都愿意与债权人 签订具有某些限制性条款的借款合同。
保险论
认为审计本质在于分担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会计师职业界所面临
1720年该公司散布消息,承诺高达60%的 股利,公司股价在4-7月由120英镑涨到 1050英镑。不久投资者发现一切都是骗局, 股价开始下跌。8-9月从900英镑跌落到190 英镑,公司最终破产。
该公司破产使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 损失,英国议会在公众的强大压力下,聘请 了会计师查尔斯· 斯内尔(Charles· Snell) 对该公司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他以会计 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成为第 一位注册会计师,同时也宣告了具有现代意 义的民间审计的诞生。
的商业风险(Busings Risk)日益严峻,认为审 计是降低风险的活动,即审计是一个把财务报 表的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 险水平之下的过程,甚至认为审计是分担风险 的一项服务。
• 其据以立论的假设是,与股份公司利益相关的 各集团和股东,为防止经理们舞弊而引起灾难性的 损失,都愿意从自己将要得到的收人中支付一部分 费用来聘请外部审计人员,这部分审计费用就称之 为保险费用。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讲 概论
(1)历史角度看审计:审计模式的演进
学习 目的
(2)为什么需要审计? (3)审计的本质特征 (4)审计的概念、定义
(5)审计种类划分简介
审计与侦探
当看到这种情况时,审计师应该怎么做?
A
置之不理
B
盖上井盖
C
劝阻小朋友
D
告诉他妈妈
审计人员能发现所有的问题吗?
1895年,心理学家弗 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 发表《歇斯底里研究》, 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 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 这一事件暴露了审计程序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 重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尽管建立内部控制 是管理部门的义务,但是审计人员为了避免法律 责任也有责任对委托人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进行 评价。
• 特点: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
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
• 理论基础:研究一个客户的内部牵制系统,特别是会

经济业务简单,控制手段较原始,财产所有
者关心的是经营管理者的诚实性。
• 审计目标:早期审计检查受托人个人的正
直性,而不是薄记的质量,只有在认为可 能存在舞弊行为的情况下才对簿记正确性 加以验证。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 审计需求:
• 两权进一步加剧分离,经营管理人员为谋取 私利可能损害所有者利益的风险,
这里就存在一个代理问题,即道德风险,可 能存在各种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
代理问题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偷懒、不负责任,即代理人付出的努
力小于其报酬。 第二,机会主义,即代理人为了增加自己的
利益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代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激励制度、报告制度
、监督制度。
股东角度: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能因“道德
• 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2001年1 1月8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帐: 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 将巨额债务入帐。
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的角色
• 从安然成立时起,安达信就开始担任安然公司的外部 审计工作。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 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内部审计工作。
• 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 • 接着,由安达信的前合伙人主持安然公司财务部门的
工作,安然公司的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不少是来自安达 信。从此,安达信与安然公司结成牢不可破的关系。
• 2002年10月16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对 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 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
• 管家式的受托经济责任基本就是集中在不舞 弊、不中饱私囊方面。
• 审计目标:
• 揭露各种错误、揭弊和不忠于职守的行为。
对以上两个阶段审计的总结
舞弊审计
审计方法是以交易为基础,进行账证、账账 及账表之间的稽查和核对,在详细审计的基础上 据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性行为或技术性差错。
实质上是对会计人员工作的一种重复,一种独 立复核。
(三)风险导向审计
• 导火索:安然事件与安达信的解体 • 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
端, • 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
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 • 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
—安达信公司解体。
安然事件如何爆发的?
•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 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从 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 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其实,企业存在的问题就 像是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 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 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 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审计的最终产品是什么?
I, (Bride/Groom), take you (Groom/Bride), to be my (wife/husband),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from this day forward until death do us part.
第三关系人 审计授权人 (预期使用者)
(1)要求履行经济责任 (2)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
第二关系人 被审计人
(责任方)
对第二关系人要求履行经济责任, 授权第一关系人对其审计并接受 审计报告的人。
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 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审 查的人。
➢审计经济监督与其它经济监督的区别 ●监督的内容(综合) ●监督的层次(更高) ●监督的主体(独立)
• 2001年10月22日,The 网站发表文章进 一步披露出安然与另外两个关联企业Marlin2信托基金和 Osprey信托基金的复杂交易,安然通过这两个基金举债3 4亿美元,但这些债务从未在安然季报和年报中披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