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建城„2010‟14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
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
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市政市容委、建设局、规划
局、房地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
煤,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
下发达国家水平,浪费严重。为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和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
进供热计量改革,促进建筑节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各地应将供热计量改革作为推进
本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
标,落实具体任务和实施计划,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
坚持供热单位实施主体的原则。供热单位必须按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地方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实施供热计量
收费工作。
坚持同步推进的原则。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装
置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分户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
步,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
二、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从2010年开始,
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
建筑,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
式。用两年时间,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地
级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
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各地价格主管部门
要依据《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供热计量工作
实施进度同步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出台的供热价格政策要有
利于鼓励和促进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为调动用户行为节能的
积极性,可将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暂按
30%执行。
(二)完善新建建筑供热计量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新
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和
销售等环节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装置安装的监管,
保证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和分户计量收费的要求。
(三)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工作。要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老旧小区环
境改造通盘考虑,进行综合改造。对已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
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项目要及时组织验收。发挥国家奖励资
金的引导作用,制定地方激励政策,调动供热单位、产权单
位、居民个人以及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鼓励采用合同能
源管理模式,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
完成《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
发„2007‟15号)中规定的1.5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
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
(四)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严格执行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制定供热单位选型、购置、
维护管理供热计量器具的实施细则。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
筑,供热单位必须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
的日常维护。
(五)建立健全供热计量技术体系。依据《建筑节能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等国家现行标
准,因地制宜地选择供热计量方式,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
供热计量材料设备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地方供热计量设
计、施工质量、验收、供热计量器具维护管理等技术标准体
系。
(六)加强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各地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的供热计量器具生产企业
的计量监督检查,建立企业监管档案,依法强化供热计量器
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不按产品
标准和已批准的型式进行生产以及将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的行为。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供热计量器
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对产品质量
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快完
善供热计量器具检定装置建设,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
支持和配合工作。计量检定机构要依法做好供热计量器具首
次及后续检定工作,严禁不具备供热计量器具检定资格的机
构从事供热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对于具备条件的地区,居民
用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由同级财政保障,暂不具备条件
的地区,收费标准从低核定。不得向居民用户收取供热计量
器具的检定费用。供热计量器具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要依法
履行相关义务。
(七)进一步加大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各地要支持供热
管网、热源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实行供热系统计量管理。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
能条例》,制定供热系统能耗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建
立节能监督机制,强化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城
市开展供热系统和建筑能耗统计试点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供
热计量改革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机
制,统一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
督等部门的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地要依据《节约
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
律法规,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编制供热
计量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没
有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工作的,要尽快
完成,并与建立个人热费账户相结合,实行用户信息化管理。
(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城市政府要将供热计量改革
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主要领
导是供热计量改革第一责任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建
立供热计量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
情况作为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及负责人考核评价内容,并作
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的内容。住房城乡建
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供热计量工程质量实施专项检查,
并将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情况纳入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
项检查的重点,检查结果抄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
(三)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
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不得出具竣工合格验收报告,不得销
售或者使用。国家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
资金向供热计量改造倾斜。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
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拨付中央财政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
凡是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的比例
低于25%的城市,不受理其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
城市等;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城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提出否定的意见。对已获中国人居环境
奖、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应限期达标,住房城乡建设部
将进行督办。凡是不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安装用热计
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的民用建筑
工程项目,不得受理其参加“鲁班奖”等奖项的评选。
(四)切实做好供热保障工作。各地要加强舆论引导,
正确处理好供热计量改革与供热保障的关系,争取广大群众
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及时稳妥地解决供热计
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举
报和投诉,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要特别关心
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冬季采暖问题,使人民群众享受
到供热计量改革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