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工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若不能将这种损害纳入会计
核算体系当中,无疑将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此为您提供了会计理论论文:浅谈绿色环
境会计理论体系一文,敬请关注!!
1.环境会计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1.1.环境会计的内涵
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指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运用会
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有关环境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将会计学、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理论相结合,采用以货币为主的多种计量手段与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
济活动所作的反映和控制。环境会计之中蕴含了当代生态哲学的基本思想,它既考虑满足人
的需要,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实现社会价值,又要保护自然价
值, 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努力实现天人互动的和谐社会。
1.2.环境会计的产生背景
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 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尤
其是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人口、资源和环境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
确定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基本战略后,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更是投入了空
前的热情,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国外相比,我国环境会计研
究的现状并不乐观, 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环境会计准
则、环境会计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而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
2.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2.1.会计法律环境
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法律环境。多年来,我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目
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包括相关法律、条例、环境标准等
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
2.2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性。这一论断明确了我国经
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建立我国的绿色会计指明了方向。
2.3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环境条件。近几年来,我国进行
了会计制度的改革,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已加入了会计国际化的行列,为中外绿色会计的
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理论基础与环境条件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3.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3.1一是中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
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能够引导
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3.2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
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
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3.3 三是适应现代消费观念
实施绿色会计是适应现代社会消费观念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
费者素质的提高,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人们总是愿意购买那些具有良好环境形象和具有
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劳务。实施绿色会计可督促企业向绿色经营方向发展,把环保放在日益突
出的位置。
4.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与核算原则
4.1.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可持续发展假设。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在环境会计中应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
保证杜会、经济持续发展。这一假设是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
(2)综合计量标准假设。由于环境信息属于特殊的信息,环境会计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时,
多数情况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因此,将货币计量假设应用于环境会计时, 必须做出一定的
调整,即环境会计的计量应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实物、照片、图像等为辅助的综合计量标准。
4.2.环境会计的一般原则
(1)政策性原则
(2)社会性原则
(3)特殊性原则
(4)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5.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方法
5.1.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自然环境因素,重视环境科
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
因此, 环境会计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收益、损失以及协调企业与
环境共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资源损耗。主要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发、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带来
的损失,损失大小可采用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核算,也就是根据污染后,恢复和预防损害所需
成本来估计,若有赔偿费以及环保部门的各项罚款,可直接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2)自然资源资本。主要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人造资本以外的自然物质,如水、森林、
原油等。对自然资本的核算是环境会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对传统会计的重大突破。
(3)环境保护支出。主要核算和监督企业为保护环境而付出的代价。如对三废治理、控制、
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损耗,美化社会环境而发生的各种支出,以及企业协调的环境机构所发
生的各项费用和支出。
5.2.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核算方法与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都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
序,只是核算的对象略有不同而已。
绿色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资源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
的过程。应将企业由于实施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所取得的
收入;利用三废取得的收益或推行清洁生产成效显著得到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确
认为收入要素,将土地资源确认为资产要素,将环境补偿费用确认为费用要素。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数量的会计处理过程。
绿色会计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环境成本或生态收益,
必要时可以用文字、表格、流程图的形式说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损害或所取得的或即
将取得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成绩。
6.绿色会计的报告和披露
6.1.绿色会计财务报告
绿色会计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环境资料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披露有关企业的环境政策
和实施情况;另一部分较具体地反映计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及与环境有关的资本性支出这
部分资料可在财务报表及注释中披露。
具体披露事项为:
①有关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
②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
③根据政府法体规定而来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环境保护措施
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④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
6.2.为满足绿色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应在绿色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
(1)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及目标;
(2)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
(3)企业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措施;
(4)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
(5)绿色会计价值采用的方法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
(6)环境监测制度及监测技术;
(7)重大环境事故的说明;
(8)重要环境项目的说明;
(9)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审计的情况;
(10)绿色会计重要的或有负债;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7.总结
虽然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精确还是粗略,
只要能尽快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环境资源代价之间建立起某种对比关系, 从而为政府、
企业与公民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就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绿
色会计的理论和相关的计量、报告研究已经渐渐成熟。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
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法律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
绿色会计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绿色会计在我国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并逐步
取代现在传统的财务会计,而成为未来的主流会计模式。
以上就是会计理论论文:浅谈绿色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相关信息,本文从环境会计产生
的背景入手,对环境会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环境信息的报告与披露
作了初步探讨,希望可以从中探索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发展之路。